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因为孤独——评《孤独六讲》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4日

因为孤独——评《孤独六讲》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高二A10班 郭洋溢  指导老师:陈君平  

美学大师蒋勋将孤独分成六个方面,分别是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作者深入探究,并将其转化为便于我们理解的语言阐述,结合自身经历,并大量举例说明其观点。如果你也是孤独患者,本书能引起你的共鸣;如果自觉不是,你也可以通过此书体验孤独。  

在我看来,作者谈的不是寂寞,寂寞会虚空,而孤独则是饱满的;但也不单单是孤独,作者谈的或许是个人与孤独的联系。  

存在主义说“存在先于本质”,必须先意识到存在的孤独感,才能找到生命的本质。”只有在孤独的状态下发现了自己,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自己,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学会孤独是一种成长,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也就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所以生命中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在一个安静的容器中,学会与自己对话,放空自己,生命走出去便不会慌张。  

语言的终极是更大的孤独。与别人相处时,我们会和别人吵架,觉得不被理解,那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当语言具有不可沟通性,不以习惯性的模式出现,而是用一个声音承载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那便是语言的本质。时代在变化,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说完。我们随着新闻媒体的喧哗,对别人的事指指点点,并非在聆听他人的心事,而是习惯不断地发言。无人倾听,这不正是语言的尴尬吗?  

革命者是孤独的。革命者营造出的乌托邦国度一般是现世中所无法完成的,梦想不切实际,在一个时代里特立独行,总会遭到世俗的嘲笑,但过了这一时代,世俗眼光又会不同。谭嗣同对梁启超,“你一定要走,我一定要留,没有人走,革命无以成功,没有人留,无以告诉曾经相信这次革命的人。”于是身赴刑场。他是革命的是失败者,但又如何,他成为历史记录可爱的失败者。  

如果暴力是一种野蛮,一旦没有了野蛮,就是完美的人性了吗?不!从原始到文明,暴力一点也没有消失。暴力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我们必须有自己对暴力的认知过程,控制内心潜在的暴力。为了暴力而暴力,暴力可以很现实,也可以被虚化,承认暴力的存在很重要。蒋勋说暴力被道德合法化之后激发出每个人心中的暴力意识才是最可怕的。但我觉得,喜欢暴力才最可怕。  

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世界被占了地;声光影多了,文字被占了地;结论多了,思维被占了地。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动动手指,铺天盖地的消息就从屏幕涌出来,而很多人只接不选。思维最大的敌人是结论!结论来得太快往往会变成思维的敌人。于是思考的人类反而变成了怪物。  

即使我们与最亲密的人拥抱在一起,我们还是孤独的,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因为再绵密的人际网络也无法将人与人合为一体。中国古代文学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吒割肉还父,割骨还母,变成一个游离的灵魂后背叛了父母,颠覆了我们的一直以来认为的伦理道德。他的背叛是表现他在父权母权压制下的孤独感。如果建立一个新的伦理,以独立的个人为单位,再考虑到整体,伦理孤独感就不会遭到排斥。  

“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我们必须走向孤独,从群体思维中出走,去理解另一个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