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闪耀的光辉——读《名人传》有感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4日
苦难中闪耀的光辉——读《名人传》有感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高二B2班 黄紫晗 指导老师:梁世能
罗曼·罗兰,法国著名作家,用激情写下了《名人传》这本书。在他的笔下,名人不再是一段干巴巴的简介,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从荆棘中走来,在苦难中磨砺自己的身心,在痛苦中享受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一个耳聋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抑郁的画家,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一个不断寻求本心的文学家,托尔斯泰。三个英雄,三个不同领域的伟大艺术家,通过《名人传》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在苦难中所现出的“英雄的光辉”。
罗曼·罗兰有一段话很好地概括了全书想要展现的——“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不光是贝多芬,还是米开朗琪罗,亦或是托尔斯泰,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苦难当中,即使饱经挫折,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在自己的领域里探索,奋斗。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个人的成功并不由他的基本条件——例如家庭条件、社会条件等等所制约,成功在于不懈的坚持和追求。即使生活是痛苦的,也要抗住生活带来的磨练,勇攀高峰。
贝多芬说过这么一句话“唯其痛苦,才有欢乐”。我们往往只知道他是一个耳聋却仍然可以创作出美妙乐曲的天才音乐家,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一个早年丧母承担家中生计的青年,一个几次受感情重创的男人,一个对侄子用心良苦却不得回报的伯父,一个贫困潦倒的艺术家。人们看到的是他的天才,却忽略了他一生中几次几近崩溃的绝望。我讶异于贝多芬的人生是如此不顺心,也讶异于贝多芬创作如此之多的乐坛经典之曲。我小时候,因为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喜欢上了贝多芬,写作文写的是贝多芬的例子,座右铭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虽然我根本没有贝多芬这样苦难的命运,生日的愿望是能一整天听贝多芬的曲子。我当时认为贝多芬就是一个坚强的天才音乐家,仅此而已。但现在,我在他身上学到了更多,爱故乡爱朋友爱自然,有勇气有自信有豁达,还有抗争。
我对米开朗琪罗的印象是《大卫》和梵蒂冈西斯廷壁画,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充满着活力开朗激情的人,但我错了,米开朗琪罗是伟大的,他给人们带来了震撼,但他一点也不开朗,他的心是悲伤的,一直有着各种的条条框框要去束缚他的理想、他的作品,身心的疲惫让他吃不消。他曾说过“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可以说,他面对着外来的压力和控制,没有进行激烈的反抗,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忍受一切,追求他心中的作品,在作品上表现他精神上的力量。米开朗琪罗让我学会了像一块大石头那样,忍受风沙的侵蚀,雨水的击打,坚定地不为所动。
托尔斯泰手握的是文字的武器,举着的是爱和真理的火炬。他有点像鲁迅、雨果,他们的文字广为传阅,他们的理念融化在文字里,为无数的人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而这就是他可敬的地方。他的一生是探寻内心平静的一生,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出他的生活。他不断在追求,不断在思考自己的理想。托尔斯泰在2岁时失去了母亲,9岁时失去了父亲。大学的时候,他纵情欢乐,醉生梦死,他自己也说:“我完全像畜生一样生活,我是彻底堕落了”,后来他又经历了交恶于文人,夫妻关系恶化等一系列的事,这使他的内心分外孤独。他关心下层人民,为人民讨伐教会,还把自己的著作作为全人类的财富。在弥留之际,他仍哭着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可你们为何都在这里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高尚的灵魂烁烁其华。
《名人传》里的三个人都经历了现今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品尝到的苦难,应该说,上天对他们真的是不公平的,但是他们却用异乎常人的忍耐和执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硬生生在满是荆棘的地方开辟了一条条光明的道路。我们现在还是青少年,人生的路还很长,肩负的使命也很重,若是因为一些小小的苦难而自己止步不前,就真的连名人们的万分之一也不及了。他们的成功是一点点的天分,再加上不断的探索,忍耐和抗争得来的,我们不一定有那一点点天分,但若是连之后的拼搏精神也没有了,成功对于我们来收就是一个泡影。
<!--EndFragment-->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明年筑室作惠州人矣。”实在是淡然潇洒,看得开。晚年被贬儋州,他又写信给友人说:“尚有此身付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还劝慰友人不必为自己担心,如此超脱的豁达心境,令想折磨他的政敌十分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用自嘲的诙谐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贬谪生活。他豁达地将
生活的苦难,最终,只是化作他脸上的淡然一笑,笔尖的“无足道者”,心中的豁达乐观。他的心境如平静的潭水,即使风浪再大,他也能保持心中的无波无澜。
苏东坡为官期间也尽职尽责,为百姓做了许多事。特别是在杭州任职太守时,他建成了全城的供水系统,让百姓方便取水;他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大规模救治病人;他大量收购粮食,在荒年是卖出,平抑粮价,预防大规模的饥荒……他以民为本,为民所想,即使晚年告别了高层政坛,他仍心系百姓福祉。
虽然,苏东坡不善于识人,他的妻子也曾劝他要小心甜如蜜的小人之交,不要根据“世间无恶人”的理论来交友。可这不正体现出他无邪的拳拳赤子之心吗?虽然,他总是直言不讳,仿佛只要是真话,都要脱口而出,只要是真是,都要付诸笔端,不计较任何后果。但这不正流露出他无畏的真诚自然之性吗?如此纯真豪爽,怎么能够不让人可敬可爱呢?
在苏东坡看来,只要百姓安居乐业,一杯酒、一处美景、一砚墨、一杆笔、一众挚友作伴,心怀一颗无忧无虑的达观之心,即使四海漂泊,何处不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