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写意,达观作魂——读《苏东坡传》有感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4日
诗文写意,达观作魂——读《苏东坡传》有感 高二读书征文二等奖
高二A7班 徐彤菲 指导老师:陈志芸
“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这是当时诗坛的新音——秦观写给苏东坡的诗中所提,后来秦观便拜入苏门。苏东坡到底有何人格魅力,能受到当时诗人们的推崇?又能流芳百世呢?
我想,原因有二。
其一是他本人才气纵横,遍布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诗文写意”,他的诗词和散文,都抒写了心中最真诚的心意。苏东坡写文章时,动笔收笔都如“行云流水”,文章的进行、结束全凭思绪、全凭情感,情起笔动,情收笔停。文字简洁自然,自有一份轻灵飘逸的美感,最为可贵的是,每篇文章都是他情感至诚流露而写就的。
“生平最快乐的时刻,”有一天苏东坡对他的朋友说,“就是写作时笔端能表达一切情思的脉络。我自忖道‘人间至乐莫过于此’。”
他笔端所表达的情思,至真至性、至善至美:“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是他对三峡鬼斧神工的惊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他对西湖“温婉动人”的赞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他由庐山“远近高低各不同”感悟出的哲理……
他笔下的诗文,只寥寥数字,却能流露出内心最深沉的情意:苏东坡离京当官,与弟弟子由第一次离别,“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写下了“对床夜雨”之思,倾诉了两兄弟对团聚的渴望之情;苏东坡暗恋堂妹,却不能违背礼俗迎娶她,“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写下了“空折枝”之叹,抒发了错过青春恋情的无奈之感;伴侣朝云去世,苏东坡独自徘徊于梅树下,“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借不梦“梨花云”,表达了对朝云深深思恋之意……
他还将政见直付笔端:苏东坡参加殿试,他写的文章淳朴自然、条理清晰、直爽诚挚,谈到国家行政求简求宽原则,让主考官欧阳修称赞不已,误认为是自己学生所作。王安石推出新政,整肃御史,清除一切反对新政的声音,苏东坡毅然呈上“万言书”,英勇无畏地提出反对意见,并提倡民主,建议皇帝要广开言路、察纳雅言。英宗皇后摄政期间,苏东坡得到其大力支持,上奏了许多坦白直率、直指笔端的策论和上书。
他的笔不仅为自己所写,还写民生疾苦,为天下百姓而发声:许多小民因违犯了他所反对的、不合理的新政而被捕,他“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他同情这些无辜的百姓,却又只能无奈哀泣。他在杭州任职期间,向朝廷申请拨款,准备存粮,却受到重重官僚阻碍,以至于不能对即将到来的饥荒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他痛斥朝中官僚:“小人浅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他气愤不平,又奋笔疾书,送上与当时民生息息相关的表章。他游览湖州,眼见新政使百姓苦不堪言,以田妇的口吻哀叹:“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希望皇帝能听到百姓的疾苦,因此而改变政策。
苏东坡最初和最终的乐趣都是写作。他的笔,为赞美自然胜景而行云流水;他的笔,为直抒心中最真挚的深情而挥洒自如;他的笔,为直言表达政治意见而龙飞凤舞;他的笔,为反映和改善民生而挥斥方遒。
“诗文写意”是他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他能“达观作魂”。
苏东坡心胸豁达,生性乐观,悲伤和不幸降临时,他也能一笑置之。
苏东坡任职湖州太守时,先前曾写过许多讽刺朝政的诗文,被朝中政敌有意曲解,他因此被捕受审,被释放后,他又提笔书诗两首。他因诗被捕,却未因此而放弃写作,只是在写完后,掷笔自嘲地笑道:“我真是无可救药。”我认为他实是胸怀豁达得“无可救药”了。苏东坡因诗被削官两级,贬到黄州当小官,生活十分穷困,为了生计,他只能开垦种田,他却为自己能自食其力而感到异常快活:“莫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正是因为他如此洒脱乐观,才能在窘迫的困境中,心境淡然,找寻到生活的乐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如苏东坡这般怡然自得的开朗之人。被贬惠州后,他写信给友人说:“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明年筑室作惠州人矣。”实在是淡然潇洒,看得开。晚年被贬儋州,他又写信给友人说:“尚有此身付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还劝慰友人不必为自己担心,如此超脱的豁达心境,令想折磨他的政敌十分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用自嘲的诙谐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贬谪生活。他豁达地将
生活的苦难,最终,只是化作他脸上的淡然一笑,笔尖的“无足道者”,心中的豁达乐观。他的心境如平静的潭水,即使风浪再大,他也能保持心中的无波无澜。
苏东坡为官期间也尽职尽责,为百姓做了许多事。特别是在杭州任职太守时,他建成了全城的供水系统,让百姓方便取水;他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大规模救治病人;他大量收购粮食,在荒年是卖出,平抑粮价,预防大规模的饥荒……他以民为本,为民所想,即使晚年告别了高层政坛,他仍心系百姓福祉。
虽然,苏东坡不善于识人,他的妻子也曾劝他要小心甜如蜜的小人之交,不要根据“世间无恶人”的理论来交友。可这不正体现出他无邪的拳拳赤子之心吗?虽然,他总是直言不讳,仿佛只要是真话,都要脱口而出,只要是真是,都要付诸笔端,不计较任何后果。但这不正流露出他无畏的真诚自然之性吗?如此纯真豪爽,怎么能够不让人可敬可爱呢?
在苏东坡看来,只要百姓安居乐业,一杯酒、一处美景、一砚墨、一杆笔、一众挚友作伴,心怀一颗无忧无虑的达观之心,即使四海漂泊,何处不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