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育理论 | 2023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 中国教育报刊社基础教育中心组织研制 | 人民教育 | 2024.3-4 | 6 |
教育理论 | 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握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7 |
教育理论 |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0 |
教育理论 | 三、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5 |
教育理论 | 四、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教育发展新样态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9 |
教育理论 | 五、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22 |
教育理论 | 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教育强国动力机制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25 |
教育理论 | 七、发挥教育督导“利剑”作用,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28 |
教育理论 | 一、教育强国建设引领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31 |
教育理论 | 二、教育家精神指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走向新高度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32 |
教育理论 | 三、推进一体化建设,“大思政课”工作体系不断健全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34 |
教育理论 | 四、强化公共服务,中小学减负扩优提质行动更为扎实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35 |
教育理论 | 五、走向融合发展,中小学全面育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37 |
教育理论 | 六、关注科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育“加法”效应初显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38 |
教育理论 | 七、回归“基础”定位,自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40 |
教育理论 | 八、坚持综合施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持续发力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41 |
教育理论 | 九、聚焦素养导向,中小学课程校本化实施稳步推进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43 |
教育理论 | 十、聚焦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44 |
教育理论 | 十一、聚焦治理内涵,深化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初见成效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46 |
教育理论 | 十二、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塑造基础教育基点发展新赛道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47 |
教育理论 |
|
|
|
|
|
教育理论 |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62 |
教育理论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73 |
教育理论 | 素质教育深化发展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83 |
教育理论 | 减负提质与数字化战略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93 |
教育理论 | 全面构建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 黄荣怀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 |
教育理论 |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与路径探索 | 杨俊锋 秦子涵 林如意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03 |
教育理论 | 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质变思维 | 朱益明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08 |
教育理论 | 以综合评价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
|
|
| 4 |
教育理论 | 区域“U-D-S”评价协作模式的探索与构建——B市X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推进 | 诸葛福艳 何暄 陈颖 | 福建教育 | 2024.02 | 5 |
教育理论 | 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支持系统探析 | 张静 | 福建教育 | 2024.02 | 9 |
教育理论 | 健全综合评价,推动教育转型——以武汉市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为例 | 陆优君 刘涵 | 福建教育 | 2024.02 | 12 |
教育理论 | 探索学科综合评价多维路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于学生立场的生物学科多维度教学评价的探索 | 张 锋 | 福建教育 | 2024.02 | 15 |
教育理论 | 以综合评价撬动化学学科育人方式改革 | 江合佩 | 福建教育 | 2024.02 | 18 |
教育理论 | 夯实科学教育的三块人文基石 | 林玮 | 福建教育 | 2024.02 | 1 |
教育理论 | 异域察论:近20年来国际赫尔巴特协会研究述评 | 张卉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19 |
教育理论 |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内容的设计 | 郭宝仙 隋湘虹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32 |
教育理论 | 学校层面教材使用的学理价值、现实困境与基本逻辑 | 雷浩 杨春明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45 |
教育理论 | 意义缺失:乡村学生“游戏成瘾”的形成根源——以《王者荣耀》为游戏样本的质性研究 | 石亚兵 徐乐宁 唐开福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57 |
教育理论 | 筑基提质:下好强师建设“先手棋” | 秦玉友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1 |
教育理论 | 为边疆地区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 | 德吉卓嘎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5 |
教育理论 |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践行路径 | 宋萑 袁培丽 詹祺芳等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27 |
教育理论 | 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的新视野与新行动 | 马晓强 都丽萍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32 |
教育理论 | 学科育人视角下的区域教学变革 | 张英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35 |
教育理论 | 优化资源配置 激发教师新动能:“区管校聘”的推进与反思 | 徐志芳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39 |
教育理论 |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制胜”:新时期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推进策略 | 沈欣忆 张婧等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53 |
教育理论 | 中小学有没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 | 褚宏启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60 |
教育理论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能只“拔尖”不“创新” | 蔡小雄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62 |
教育理论 | 解放·跳脱·抵制:激发乡村教师的活力 | 成尚荣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63 |
教育理论 | 基于杜威“做中学”思想的学科实践研究 | 薄金鑫 王丽华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1 |
教育理论 | 城市家长“双减”政策认知调查与引导 | 曾宇恒 张又文 薛海平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6 |
|
|
|
|
|
|
学校管理 | 打造党建品牌“周南红”开创学校工作新格局 | 王月林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12 |
学校管理 | 区域普通高中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创新探索 | 黄晓玲 杨德军 | 福建教育 | 2024.02 | 22 |
学校管理 | 中小学科学教育融合实施的路径研究 | 陈金海 | 福建教育 | 2024.02 | 27 |
学校管理 | 探索“大中融合”,推进科学教育特色发展——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30年科学教育的实践 | 詹功祚 | 福建教育 | 2024.02 | 31 |
学校管理 | 中层管理者如何在学校发展中找到自己? | 刘艳萍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42 |
学校管理 | 数字教育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建设转型研究 | 刘晓宇 乔勇 李高建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17 |
|
|
|
|
|
|
教学教研 | 数字技术赋能中小学教育实践探索 | 骓军刚 尹晓军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16 |
教学教研 | 中学地理实践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 | 李宗录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19 |
教学教研 | 以劳育人,促进每个孩子最大可能的发展 | 周英 陈丹丹 谢海霞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23 |
教学教研 | 以行动学习推动教师内生发展 | 雷海环 | 人民教育 | 2024.3-4 | 125 |
教学教研 | “语用型 1+1+X”:追求理解的教学范式 | 陈建源 | 福建教育 | 2024.02 | 35 |
教学教研 | 立德树人视域下批判性思维培育路径——以《论语》导读为例 | 李耀平 | 福建教育 | 2024.02 | 38 |
教学教研 | 语文课程性质表述的坚守与变革——三个版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杨和平 | 福建教育 | 2024.02 | 42 |
教学教研 | 以陶瓷文化唤醒校园文学写作的文学自觉 | 赖碧清 | 福建教育 | 2024.02 | 45 |
教学教研 | 代数推理关键教学点的实施与思考 | 曾志勇 张弘 | 福建教育 | 2024.02 | 48 |
教学教研 | 图形组织器在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思考——以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 郭丹芷 | 福建教育 | 2024.02 | 51 |
教学教研 | 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 | 陈巧真 | 福建教育 | 2024.02 | 55 |
教学教研 | “生活味”让《逻辑与思维》更精彩 | 石家松 | 福建教育 | 2024.02 | 58 |
教学教研 | 四位一体: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培育路径省思 | 李义初 | 福建教育 | 2024.02 | 61 |
教学教研 | 有组织教研: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研修的有序进化等 |
|
|
| 64 |
教学教研 | 小学语文圆形阅读教学法15年探索 | 单明芳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107 |
教学教研 | 为学会而教:以学历案为内核的学习支持系统的建构与应用 | 李玉国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120 |
教学教研 |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阅读经验的建构特点与迁移路径 | 杨大忠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35 |
教学教研 | 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 程晓亮 左瀚文 林殿吉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39 |
教学教研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开发研究邹晓玲/43 | 邹晓玲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43 |
教学教研 | 中学化学知识不确定性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 杨季冬 周小翔王彦丹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47 |
教学教研 | 大任务驱动下信息技术教学的计算思维培养路径 | 周新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51 |
教学教研 | 促进高中物理课堂生成的学生说题策略 | 晏廷飞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55 |
教学教研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制度调整的思考 | 胡显强 胡月 龚建涛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59 |
教学教研 |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等级赋分制政策研究 | 郎平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65 |
|
|
|
|
|
|
德育工作 | 党建德育与学校安全 |
| 人民教育 | 2024.3-4 | 53 |
德育工作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县域中学德育建设现状及突破路径 | 李亚莉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12 |
|
|
|
|
|
|
班主任工作 | “双线德育”的价值向度及实施策略 | 庞仿英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31 |
|
|
|
|
|
|
教师成长 | 教师与教研员何以联合:教研共同体的生成与运作 | 漆涛 张永琴 田敬峰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76 |
教师成长 | 话语分析视角下教研与课程改革关系演变:从指导管理迈向服务引领 | 谢静 雷万鹏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92 |
教师成长 | 教育家精神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 宋文霞 侯红霞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9 |
教师成长 | 新时代乡村教师能力建设的实践探索 | 杨跃鸣 熊梅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13 |
教师成长 | 协同赋能: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区域探索 | 刘清昆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17 |
教师成长 | 积微成著: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破局之策 | 邱思思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21 |
教师成长 | 成为“书院先生”:一所乡村百年老校的教师文化重塑 | 麦维根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24 |
教师成长 | 课例写作的问题审思与实践改进 | 吴成业 李生国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46 |
教师成长 | 从外部促动走向内在觉醒:教育援助视域下教师内在性发展路径探寻 | 郭学锐 张文峰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48 |
教师成长 | 成长无关年龄:一名村小教师的教学改进之路 | 曹敏琴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51 |
教师成长 | 体教融合背景下退役优秀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责任担当 | 焦琳艳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22 |
教师成长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编写学历案的价值思考 | 李传贵 冯铁山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26 |
|
|
|
|
|
|
比较教育 | 德国劳动教学论:学科定位、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 任平 林嘉雯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3 |
比较教育 | 助推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课程设计探究 | 陈振中 车越彤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135 |
比较教育 |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哈佛大学社会情感学习的实践框架与推进策略 | 杨婷 黄新海 | 全球教育展望 | 2024.02 | 151 |
比较教育 | “风险社会”中抗逆教育系统的应对与启示——基于PISA2022数据的国际比较研究 | 吴雨晴 何思竞等 | 中小学管理 | 2024.02 | 56 |
比较教育 |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建设及其启示 | 袁帅 | 教学与管理 | 2024.02 |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