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2021年书香校园征文二等奖作品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6日


青春虽逝,仍是少年

高二17 吴铭欣  指导教师 黄雯雯

青春如火,一场盛世繁华,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

                                        ——白落梅

红楼梦这本书是作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是他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红楼梦》的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众姊妹与宝玉一同住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最具有“青春气息”。

在中国古代的戏曲或小说作品中,花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意象,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具有丰富的艺术功能和深厚的意蕴内涵。如白朴的《墙头马上》、汤显祖的《牡丹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等等······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花园。《红楼梦》第23回中写道:“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序之后,忽想起那大观园中景致,自己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敢使人进去骚扰,岂不寥落。”所以,在元春省亲过后,大观园就被封锁闲置起来。因为花园象征着春天和青春。而曹雪芹以“荒废的花园”——即被枷锁禁锢的大观园,代表了封建社会礼法中青少年们被禁锢的青春。元春少年时参加选秀,为了家族而入宫为妃,她的青春可以说是不完整,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她为了家族的荣耀而承受了太多,所以在第十八回中,元春回贾府省亲时才会说,当年何必把我嫁到那个不得见人的地方。这是贾元春本人的青春遗憾,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弟弟能拥有一个完整且美好的青春。

原文中写道:“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何不命她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只怕他冷清了,一时不大畅快,未免贾母王夫人愁虑,须得也命他进园居住方妙。”元春疼惜弟弟,所以让他与姐妹们一同住进大观园。

在《红楼梦》中,宝玉对于父权一直都是一种畏惧的态度,但他却又没有照着父亲的意思为了科举而通读四书五经,而且偷读当时的禁书《西厢记》。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他们看满身富贵懒察觉,他们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在大观园中,宝玉成天与姐妹们吟诗作画,从海棠诗社的成立、藕香榭的螃蟹宴等事件,均体现出少年少女们在大观园中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

蒋勋曾经在解读《红楼梦》时说过,大观园就像一个与封建社会隔绝的青春王国,充满了蓬勃朝气。善良单纯而率性多情的贾宝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的林黛玉;外表冷漠内心炽热的薛宝钗;以及聪明能干的探春······他们的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将大观园变成了一个青春王国。此时的大观园就像一座堡垒,将成人世界所有规则与虚假的是是非非隔绝在外,为少年少女们建造了一个自由遨游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能完全用大人的礼教去约束的。

同时,大观园也像一个庇护所,它守护了少年少女们的天真快乐。少女们一起在大观园中做胭脂,放风筝,吟诗作画······可是大观园能守护青春的前提,是贾家的繁盛。在《红楼梦》后半部分中,随着元春在凤藻宫病逝,庞大的贾家被抄家进而走向了没落。在贾府败落之后,原本受到大观园这个青春王国庇护的少年少女们鲜活的生命在封建社会的迫害下走向衰亡。青春之花也就此凋谢。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的青春生命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只容许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正如郭沫若所说:“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的红叶;是喷雾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快的琴弦,是一路坎坷,一路执著地奔向大海的小溪。人世间,比青春在可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它会吞噬稀世珍宝、天生丽质。但是它却抹不去青春少年们曾经。没有人永远是少年,但永远有人是少年。

红楼梦太小,装不下少年们波澜壮阔的一生,红楼梦又太大,装下了一个家族的盛世兴衰。在红楼梦中,你随手翻过的一页,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即使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斯人已逝,但那大观园中曾开过的青春之花,却永不凋零。而我们,要像太阳一样有起有落,却又不失光彩。长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探究每件事情的结果和真相,长大也必然伴随着焦虑和敏感,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站起来,走出去,去做自己该做的、喜欢的、能做的事,行动就是最好的消化法。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