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的审美评价示例(适用于必修Ⅰ模块考考前复习)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6年11月09日
新诗的审美评价示例(适用于必修Ⅰ模块考考前复习)
远与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的《远与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经作为难懂的“怪诗”而引起争议。实际上这是一首揭示人际关系的小诗。诗的人物形象是“你”与“我”相对而坐,由“我”发言,“你”则无言以对。“我”的发言,抓住“你”的视线,正如孟子所说:察其人也.观其眸子。从目光透视内心。“我”的发言只是把自己对“你”的印象(感觉)告诉“你”,语气和平,但责备却很尖锐:“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根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象是鲜明的。
诗是写情的。这首诗写的是人情,而人情的核心,莫若友悄与爱情。从“我”的责备看,“我”与“你”之间,不是友情出现了裂痕,就是爱情潜伏着危机。由于“你”未答腔.似在思索:如果真是这样,只好默认如果不是这样,便须答辩。然而,诗人没有再写下去,似乎“我”的斥责已语中的,只好默认了。
诗的内涵,富有思辩力与批判力。但毫无说理气息,全凭形象发言。一个“看我”与“看云”的对比,就令对方哑口无言了。
本来,人际关系,一般是“合”则“天涯若比邻”,”离”则“肝胆如胡越”。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肝胆如胡越”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咫尺天涯,貌合神离。
诗是半格律体,语言掐炼,找不出—个累赘的字。无论从内容看或从形式看,诗的审美价值都是不能低估的。(欧阳镜)
黑色的河流(吉狄马加)
我了解葬礼
我了解大山里彝人古老的葬礼。
(在一条黑色的河流上,
人性的眼晴闪着黄金的光。)
我看见人的河流,正从山谷中悄悄穿过。
我看见人的河流,正漾起那悲哀的微波。
沉沉地穿越这冷暖的人风
沉沉地穿越这神奇的世界。
我看见人的河流,汇聚成海洋,在死它的身边喧响,
祖先的图腾被幻想在天上。
我看见送葬的人,灵魂象梦一样,在那火枪的召唤声里,
幻化出原始美的衣裳。
我看见死去的人,象大山那样安详,
在—千双手的爱抚下,听友情歌唱忧伤。
我了解葬礼,
我了解大山里彝人古老的葬礼。
(在一条黑色的河流上,
人性的眼睛闪着黄金的光。)
吉狄马加是用现代意识观照古老彝族传统的第一位彝族青年诗人,他的诗也从彝族的古歌走向了现代诗的世界界,诗集《初恋的歌》,以其浓郁的民族色彩忠诚地表现大凉山当代彝族人的精神生活,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1985—1986)新诗奖。
任何一个保留了更多村旧风的民族.对于人的生殖、婚嫁、联邦都视为隆重的典礼,有各各种各样宗教的或民俗的仪式,这些仪式,往往有这个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反映该民族独特的心态与精神世界。吉狄马加以“黑色的河流”,形容彝人古老的葬礼的悲壮场面当一位彝族同胞走完了他(或她)么人世间的旅程、与他(她)告别的人来自大凉山四面八方,大家拾着、簇拥着死者的遗体,火枪声声,哀歌沉沉,缓缓地行进着,如—道黑色的河流,“从山谷中悄悄穿过”,“漾起那悲哀的微波”。
这首短诗表现彝人对于人生一种沉重的自觉意识,即意识人的真正的价值(葬礼隆重正是人的价值观的最后显示),意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至死也不可分割的联系。诗人非常敏锐地感受到的是:在这条黑色的河流上,“人性的眼睛闪着黄金的光”置于括号中的这句诗,实质上是持人献给他的民族最祟高的颂词!整个葬礼仪式,那是彝族人的人性最丰富、最生动的展示:怀念先人.尊重历史,“祖先的图腾被幻想在天上”;生有所追求,死亦有所向往,“在那火枪的召唤声里,幻化出原始美的衣裳”;有顽强的生,然后有安详的死.“在一千双手的爱抚下,听友情歌唱忧伤”。透过这隆重的葬礼,我们了解祖狙辈辈生活在深山大岭的可敬的彝族同胞,他们决不是生也草草,死也草草。一个生也认真,死也认真,对于生死存亡都郑重处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兴旺发达的民族。
《黑色的河流》内蕴浑厚,色彩浓重,象一幅笔触很粗的油画,象—支音调低沉,节奏舒缓的乐曲.这是一首只有真正的彝族人才能写出来的诗。(陈良运)
城市雕塑(车前子)
一个城市
有一个城市的回忆
铸成他特有的铜像
矗立在广场中央
一个城市
有一个城市的愿望
雕成他特有的石像
矗立在十字街头
你
我
中午
在哪座雕塑下
都是在这座城市中长大
却没有铜像的回忆
和石像的愿望
中午
太阳捐给雕塑许多金币
无论铜像
还是石像
都接受了它的馈赠
在广场中央
在十字街头
在自己的城市里
我们也用它的捐款
铸自己回忆的铜像
雕自己愿望的石像
比起舒婷、北岛来,车前子似乎更具现代派诗歌的某些特色。首先,是对情感的淡化化和思想淡化。在这里没有舒婷诗作中常见的那种丰富多彩的情感,也没有北岛诗作中那种与环境老达不到和谐的固执。车前子在诗中从不作浪漫姿态的夸耀,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的自白。读这首诗或者这一类诗的读者要有一种心理准备,那就是你不但不能用衡量中国或外国古典诗那种准则去审视它,而且不能用欣赏舒婷乃至岛的诗的那种习惯去理解它。车前子的宁静和谈泊,是北岛和舒婷所没有的,他没有那种传统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他的艺术妙讳就在于达种宁静致远的风格之中。
当然,宁静,并不是平淡,宁静是一种高度超脱的人儿理想和艺术境界。在通常情况下,在浪漫主义笔下,可能是打破宁静、引起喧嚣、骚动不安的契机,在他这里却淡然处之。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形象提高到与城市中雕像同等的地位了。在通常情况下,城巾中的铜像和石像都是为了纪念那些不平凡的群体的丰功伟业和超人的理想而树立的。但是,诗人在这里宣称自己显然没有“铜像的回忆和石像的愿望”,没有那些丰功伟业和超人的理想,但是自己平凡的躯体仍然具有伟大型像同样的价值。这是—种反对英雄祟拜、偶像神化,以平凡为伟大的主题。这种思绪具有某种不同凡响的自信,但是并没有用不同凡响的语调,诗人用宁静的口语叙述着不同凡响的情思。
当然,所谓宁静的口语,并不等于是大白话而是一种达观、一种超脱,在达观、超脱中,他时时流露出追求某种陌生化效果,例如在修辞上,诗人把太阳照在雕像上说成是“太阳捐赠给雕塑许多金巾”。这里显然是“故作炫奇”,而且不止一次地使用这种修辞方法,显然是为了强化情感,而强化情感则是浪漫主义者的拿手好戏。受过现代派略风熏陶的车前子很有分寸地抑制着这种强化,把这种强化与宁静的口语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情绪张力结构。
这是车前子较早时期的作品,因而其中还有一些章节有严格逻辑对称。稍后,他就更加强调语气的自由和逻辑的自由跳跃,几乎是回避着这样的对称,也许在他看来,那样的对称章节对纯粹的语言是一种亵渎,对想象是一种窒息吧。[孙绍振]
《错误》审美评价
郑愁予的诗素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可以说清新婉约,绪思无穷.如这一首诗便这样。此诗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深婉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沉,显示的正是婉约之美的美学特色。
诗的头两行,首句六个字,次句十五个字,是短句与长句的交借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而“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更觉音韵谐美。同时,这两句诗在全体的分段中又低两格排列,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第二段一行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与第四行。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中间隔了两行,与传统诗歌中隔句对的句法暗合。此外,“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又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在这一节诗中,有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比喻的新颖巧妙自不待言,“小小的”两次最词重复也轻倩柔美,原句本来应该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与“紧掩”这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最后一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同时也显示了郑愁予的诗歌与二三十年代新诗的渊源。何其芳作于三十年代的《花环》一诗,末句“你有更美丽的夭亡”,郑愁予的名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一矛盾诗语,想必是从何其芳的诗脱胎而来。 (李元洛)
- 上一篇:《梳理探究》教学设计
- 下一篇:《论语》三层次阅读示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