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君子不争以争天下》 高二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1日

 

君子不争以争天下      

洎古至今,《论语》一书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涤荡人们的心灵,唤醒社会的良知,在历朝历代中印下了深刻的烙印。但在历史长河的冲激中,它不仅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历久弥新,永久流传,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赋予新的内涵,与时俱进,其中道理放在今天更值得人们去深思。  

《论语》中八佾篇载道:“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大意是说君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争。如果说有所争,那一定是射箭比赛吧!双方互相作揖,谦让,然后登场;射完箭走下来饮酒。这种争是君子之争。可见君子之争淡如水,何必干戈?  

君子不争,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显然,“君子无所争”是指君子的品德修养,也是针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言。凡遇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人和事,皆不争,即不争私利。清初学者李中孚在《四书反身录》中说:“世间多事多起于争,文人争名,细人争利,勇夫争功,艺人争能,强者争胜。无往不争,则无往非病。君子学不近名,居不谋利,谦以自牧,恬退不伐,夫何所争?”然而,“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争,不仅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人身上的动物性的表现,或说是人出于本能的一种情绪表现。问题是人生在世,不可受本能驱使不去争斗。况且通读《论语》,细察孔子,发现孔子并非如隐士般与世无争。大是大非问题,孔子甚至声色俱厉地去争。面对公众利益、国家利益、天下利益,孔子主张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孔子一生努力争取乃至被人讥笑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似乎与君子不争又自相矛盾。 可见,君子应有所争,而有所不争。   

     宋代词人黄升在他的词中这样说: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正长。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一味争斗,不讲无争,人人血气勃发,争心炽热,争强、争胜、争夺、争斗、争辩、争吵盈盈然不绝于耳目,如此则和谐社会遥遥无期矣!相反,不与人争不是躲避和退缩,也不是消极怠工,而是一种经风经雨之后的旷达与沉稳,宁静与淡泊。唯有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今是竞争社会,遍布的竞争机制,使人人自发竞争意识。消极不争会被落伍并为时代所淘汰。所以该争则争,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去争名吗?不,争的是自尊自信,为人生争得一片蓝天;去争利吗?不,争的是人生价值,为证明自我而争。  

君子之争,是人生追求。 而君子不争,是追求人生。   

不争不是心如死灰、古井无波,而是一种波沉井底、波澜不惊,不争不是人为的造作或故作深沉来掩饰一种生命的无能与脆弱,而恰恰是一种自信、一种自尊、一种高贵、一种理智,一种将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的远见卓识和宽广胸怀,藏锋是为了更一鸣惊人。  
争也不是头破血流,大动干戈,而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个人也要进步,社会需要进步,该争的还得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有生命的地方,就需要无尽的竞争促进整体发展,不争的是身外之物罢了。

君子不争以争天下,究竟是“争”还是“不争”,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揣摩,参透儒家思想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