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3年1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理论 | 关于幸福 | 郭杰 | 语文月刊 | 201301 | 1 |
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要求与规范 | 纪荣海 | 语文月刊 | 201301 | 4 | |
让课堂在读书中走向厚重和深入 | 朱香平 | 语文月刊 | 201301 | 9 | |
说明文教学:尴尬与突破 | 胡培兴 | 语文月刊 | 201301 | 13 | |
有关台湾试卷的一些思考 | 叶燕红 | 语文月刊 | 201301 | 18 | |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导读 | 钱理群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6 | |
演艺式课堂将语文课教改带向歧途 | 何永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8 | |
论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 王晓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12 | |
语文教师应养成裸课习惯 | 钟昌馨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15 | |
例谈语文教学的和谐性 | 朱一松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16 | |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 李晓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18 | |
语文读本教学初探 | 万永翔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20 | |
一则微博暴露出语文教育的三大荒唐 | 庞仁甫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22 | |
语文课堂实效论 | 李宗学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24 | |
古文教学应纠正两种偏向 | 谭思棪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58 | |
语文课堂教学立标失当表现及原因探微 | 刘跃夫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60 |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效能 | 赵正大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64 | |
高三语文自主复习中的笔记整理策略 | 金爱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66 | |
应科学有效地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 | 王晓惠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68 | |
勿让诗教在解构中消亡 | 缪晓燕,龚奕琦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70 | |
语文教师决定语文教育 | 陈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1 | |
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究竟应该是什么——质疑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理念兼谈“小语文”观 | 管然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4 | |
从分析性思维到创造性实用性思维——黄厚江老师《黔之驴》课例剖析 | 尹逊才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11 | |
语文课上“譬喻”的运用 | 潘娟,夏坚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15 | |
观念出智慧 | 钱梦龙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69 | |
走在语文教学的“博约”之路上 | 蒋洪兴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72 | |
读书可以改变什么 | 王鹏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74 | |
用心思研究教育,为儿童求实益——读《林砺儒教育文选》 | 饶杰腾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75 | |
智慧教学 智慧教研 | 冯为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1 | |
“今生痴爱在语文”——记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 | 王建锋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4 | |
对生命进行深度体察是文本解读的理想境界 | 陈绍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8 | |
高中小说阅读质量目标研究之二:实施策略与评价 | 余锡宝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10 | |
天生统一 自然融合——对“教文”和“立人”如何有机融合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 董旭午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13 | |
关于语文知识和知识教学的对话(上)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15 | ||
语文知识教学的整体性 | 石中英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15 | |
语文知识的延异性 | 胡勤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17 | |
语文知识:与精神世界的意义关联 | 张悦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19 | |
言语互动与表达的自我实现——黄厚江“共生写作”教学思想试论 | 徐飞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22 | |
留将一面与梅花——读王玉强老师《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有感 | 王淑英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75 | |
莫言对重启全面读书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兼议“校长应成为全民读书活动的引领者和助推者” | 刘少森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76 | |
中学语文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状况的调查与反思 | 曹志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49 | |
舌尖上的语文——从语调的涵泳与品味说起 | 邵统亮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53 | |
“全引用”及其应用策略 | 王彬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55 | |
高中语文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探索 | 彭方林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59 | |
课堂教学 | 有宏观大视野,才有阅读教学的内容确定性——以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为例 | 邵统亮 | 语文月刊 | 201301 | 29 |
粤教版《<论语>选读》教学五法 | 陈楚周 | 语文月刊 | 201301 | 33 | |
合作学习的一点尝试 | 许骥 | 语文月刊 | 201301 | 37 | |
简化课堂流程 提升阅读能力——以《想北平》的教学为例 | 郝小玉 | 语文月刊 | 201301 | 39 | |
解读诗意人生——执教《梦游天姥吟留别》反思 | 刘焱峰 | 语文月刊 | 201301 | 41 | |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多样化——以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部分篇目为例 | 蔡晓骏 | 语文月刊 | 201301 | 43 | |
语文教学需要“情” | 杨颖 | 语文月刊 | 201301 | 45 | |
高教版《语文》教学三题 | 王大荣 | 语文月刊 | 201301 | 67 | |
《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指瑕 | 蔡开盛 | 语文月刊 | 201301 | 70 | |
如何深度解读翻译作品——以粤教版戏剧单元《等待戈多》为例 | 张夏梦 | 语文月刊 | 201301 | 71 | |
从别里科夫的两个“第一回”看其外强中干的本质 | 张怡春 | 语文月刊 | 201301 | 74 | |
“郁孤台”的三重象喻——为欣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进一解 | 张琼 | 语文月刊 | 201301 | 75 | |
《记承天诗夜游》意脉品析与教学 | 徐德湖,潘日堂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40 | |
如何打开《兰亭集序》的幽情之门 | 钮勤章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42 | |
穆旦《园》的现代性 | 邹兆文,单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44 | |
《项羽之死》说课稿 | 冷晓栓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46 | |
解读《项羽之死》的悲剧意蕴 | 王建稳,诸雨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48 | |
文本解读与课堂深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19 | ||
《赤壁赋》教学实录 | 卫建云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19 | |
观察者语 | 严华银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22 | |
也谈“猜读教学法” | 张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32 | |
含咀“吻火”的诗意——《Kissing the Fire(吻火)》解读 | 徐江,赵建晖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35 | |
孔子认同曾皙平凡中的诗意生活——对《论语·侍坐章》“吾与点也”的重新解读 | 余祖良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39 | |
如何理解“靴子的本质”——《品质》解读 | 徐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42 | |
一笑一瞋真性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形象解读 | 夏熔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44 | |
努力揭示文本的“隐蔽意义”——《伟大的悲剧》研究述评 | 安杨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47 | |
以学情为核心的“同课异构”——以《登高》为例 | 尤立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51 | |
走近多彩的世界 感悟无穷的魅力——《广告多棱镜》教学设计 | 侯燕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55 | |
让“专题”学习回归语文学习的原点 | 谢红卫,倪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57 | |
为学生架起学习语文的绿色通道 | 虞晔如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58 | |
贴着语言、依偎情感和漫溯意境——高中散文教学摭谈 | 杨宗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25 | |
“盟可负邪?”发微 | 陈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27 | |
“文本研习”教学:基于文本,实现对话,挖掘内涵 | 王怀广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29 | |
寻找语文教学名言的潜台词 | 赵宪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31 | |
依托文本 巧妙“生成” | 成少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32 | |
绝望成就了绝美——《长亭送别》文本误读与教学简案 | 熊芳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34 | |
《祝福》主题的多元多向对立 | 庄照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38 | |
说说“我们的阿毛” | 廖敦燕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40 | |
细节彰显魅力——重读《祝福》 | 崔国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42 | |
怎一个“旌”字了得——读《五人墓碑记》 | 乔化永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44 | |
名著导读练习系统认知过程维度分析 | 李彩彦、曹利钦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23 | |
文本还原:多维度把握经典演讲的课堂教学内容 | 林文源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26 | |
建构语文阅读生态课堂导读的基本策略 | 胡友进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29 | |
“练熟还生”:一个语文教学现象 | 程永超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31 | |
讨论法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 潘宜超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34 | |
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 | 陈丽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36 | |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难点及教学思考 | 丁建生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39 | |
佳文与美图比翼,形象共理趣生辉——语文“图形”板书创意谈 | 熊志杰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42 | |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母爱和父爱?——从西方文化背景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主题 | 王霞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45 | |
阅读写作 | 高考作文的建筑艺术 | 李存仁 | 语文月刊 | 201301 | 47 |
善思、深思铸华章——时评立意思维方法例谈 | 林蕴瑜 | 语文月刊 | 201301 | 51 | |
高中作文教学瓶颈与破障路径的选择 | 何玲 | 语文月刊 | 201301 | 54 | |
浅谈微博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学案导学”模式下的作文教学 | 张瑞娟 | 语文月刊 | 201301 | 57 | |
作文套作现象例析及对策 | 梁新梅 | 语文月刊 | 201301 | 61 | |
阅读积累 注重创新——谈提高写作教学实效性的两个途径 | 任玲玲 | 语文月刊 | 201301 | 64 | |
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和技能指导 | 罗时敏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27 | |
从最优解走向满意解 | 池国龙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28 | |
现代文阅读答题的线性思维 | 罗玉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30 | |
转变教师思维方式 突破作文教学困境 | 李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32 | |
记叙文的过程性与情境性 | 陆纪登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34 | |
“真情实感”与“思想健康” | 程翔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25 | |
随笔写作教学模式与策略 | 赵道夫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28 | |
“上帝吃饭吗”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31 | |
好文章源于生活之思——从社会生活评论的视角构思作文 | 卢军良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46 | |
以“三生”思想指导作文讲评——一堂作文讲评课教后札记 | 唐惠忠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48 | |
阐释概念,让议论文彰显思维魅力 | 陈淑芬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51 | |
叙述艺术让散文情感更加深沉 | 胡生友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52 | |
联想到底有哪些“神通”? | 刘国成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54 | |
百年高中作文教学价值取向的演变、问题与出路 | 李丽华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5 | |
试题研究 | 新材料作文多角度论点的提炼与最佳论点的选择 | 范又贤 | 语文月刊 | 201301 | 79 |
新材料作文应重视对材料的分析 | 张忠森 | 语文月刊 | 201301 | 83 | |
师生同写一道题 青出于蓝胜于蓝——新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 王轲 | 语文月刊 | 201301 | 85 | |
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应试策略 | 陈相元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52 | |
高考名句默写的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 杨胜利,高均柱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56 | |
中考阅读题“命题出错”现象批评 | 吴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63 | |
就一道作文试题的审题答N老师 | 周京昱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66 | |
“自选文体”弊端多 | 邓木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56 | |
关注总分结构,巧解语句衔接题 | 王珏,张丽晶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57 | |
掌握规则 学会迁移——运用组合与聚合理论指导仿写 | 张俊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58 | |
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语文科(笔试)的备考策略 | 余航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60 | |
文言文复习“三步走”的理性思考 | 钱国利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63 | |
别让高考作文失去诚意! | 靳晓燕,王威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3 | |
2012年高考阅读探究题之真伪“探究” | 姚赛男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9 | |
2012年高考探究题浅析 | 黄玉慧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12 | |
文本层次理论对探究题命制的启示 | 潘双林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15 | |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二题 | 唐惠忠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301 | 18 | |
资料参考 | 范进的八股文水平到底怎样 | 陈志扬 | 语文月刊 | 201301 | 23 |
“庙号”与“避讳” | 闫会才 | 语文月刊 | 201301 | 28 | |
文言知识答问三则 | 钟明立 | 语文月刊 | 201301 | 77 | |
高富帅 | 林伦伦 | 语文月刊 | 201301 | 89 | |
寒色 | 龙应台 | 语文月刊 | 201301 | 90 | |
“家”,一件绝美的易碎品——读龙应台的散文《寒色》 | 王淦生 | 语文月刊 | 201301 | 91 | |
移情幽远 乐在其中——《山中杂诗》赏读 | 吴同和 | 语文月刊 | 201301 | 92 | |
“舌尖上的x”强势来袭 | 罗堃 | 语文月刊 | 201301 | 93 | |
“极品”小议 | 张恒君 | 语文月刊 | 201301 | 94 | |
“不耻”还是“不齿” | 曾照军 | 语文月刊 | 201301 | 36 | |
这个逗号不该用 | 杨顺仪 | 语文月刊 | 201301 | 53 | |
怎么能说“名至实归”? | 孟祥印 | 语文月刊 | 201301 | 56 | |
“烛”字的正确训释 | 吕传文 | 语文月刊 | 201301 | 69 | |
“曲水流觥”? | 古桥 | 语文月刊 | 201301 | 96 | |
“排名最前”与“排名最后”的妙用 | 傅炳民 | 语文月刊 | 201301 | 8 | |
“倒霉”一词的由来 | 黄海生 | 语文月刊 | 201301 | 63 | |
苏轼笔下的“赤壁”指哪里 | 焦伟 | 语文月刊 | 201301 | 78 | |
文言文的四道门和两大屏风 | 李锡林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36 | |
“履”及其形似义近古字之辨析 | 王兆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36 | |
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 莫言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72 | |
文学共性与作家的个性 | 任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74 | |
从生活出发解读老子 | 左晓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76 | |
万山石头记 | 晓苏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79 | |
长文短教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59 | |
谈谈“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陶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60 |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附录》指瑕 | 孙富中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61 | |
成语使用当谨慎 | 张忠森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66 | |
别把约定俗成当语病 | 瞿秀健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68 | |
“天可怜见林冲”是“老天可怜我林冲”吗?——“见”字文言用法集录 | 文战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69 | |
语文三维定义试说 | 申卫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78 | |
关注文本创作者的主体性 | 陈士同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78 | |
从教学论的高度看文学采风 | 吴向洋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79 | |
“阵”,“层”,还是“场”? | 刘新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79 | |
课堂田野性的特质 | 徐凌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80 | |
语文教师的尊严从哪里来 | 董亚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80 | |
优化教学的三点思考 | 钱丽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80 | |
教研活动 | 甘做麦田守望者 | 孟庆焕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49 |
黄海波涌连天碧 春风浩荡语文潮 | 康达标,徐德贵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301 | 62 | |
天净沙 雪 | 刘国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78 | |
阳光下翻书 | 王延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78 | |
故乡在哪里 | 何郁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79 | |
中华第20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启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301 | 54 | ||
秉承山海文化 追寻语文理想——浙江省台州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方阵巡礼 | 叶军彪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301 |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