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泉州七中:以先进文化引领筑就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录入者:dangzongzhi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9日

 

 
泉州七中:以先进文化引领筑就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陈龙斌
党员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沐浴着科学发展观的春风,扎根于书香校园的丰厚土壤,泉州七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探索教师发展的策略与途径,逐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内涵发展道路,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团结开拓、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
一、文化引领,筑教师内涵发展之魂。
七中的崛起、发展和跨越过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校园文化理念,这些校园文化,是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历经创建达标校、创建示范高中、打造“福建著名、全国闻名、世界知名”学校的过程积累沉淀起来的。校园文化调动了全体师生的内驱力,形成师生的集体意识,促进了管理。“团结协作、敬业奉献、拼搏进取、开拓创新”被称为“七中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七中创造了从普通中学到一级达标的发展历程。在创建示范高中的过程中,又提出“创一流业绩,建美好家园”的和谐愿景,“福建著名、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发展目标,以及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以“理念先行、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统一思想,形成了“尊师爱生、严教勤学”的教学风气和“和谐、创新、魅力”的学风。
坚持科学管理,有效使用了“ISO9002质量体系”辅助管理,“3C战略”、“SWOT分析”和标高管理;坚持服务理念,践行“不落下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家庭充满阳光”的承诺;坚持创新开拓,提出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高效做事、低调做人”的积极态度、“要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积极策略、“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的竞争意识、“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将永远休息”的危机意识、“不称职的员工永远是学校最大的成本”的质量意识、“超越自我、跨越时空、止于至善”的发展意识。
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力量,对七中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实践,使教师形成了一股为事业发展的向心力、投身教育的凝聚力。一心一意谋发展,竭心尽智为学生,七中教师的认真负责,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二、制度保障,落实学校各项常规工作。
文化是柔性的,制度是刚性的。刚柔相济是理想的管理境界。学校以各项常规工作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读书进修,提高教师文化修养。
学校明确提出:教师的思想修养、人格境界、业务能力等方面要全面发展,要全面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体系,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技能,成为研究性教师。从2009年开始,学校以“营造书香校园,引领师生成长”这一主题为抓手,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启动了教师读书工程。一是组织到位,安排细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读书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专门的教师读书活动方案,使读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为每个教师购买了案例丰富、可读性强的书籍,包括诸如励志类图书《狼性管理》、《关键在于落实》、《造就罗文》,教育家著作《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误区》、《最“牛”教师》,新课程书籍《教师最关键的十八项修炼》等;二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我们要求教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次阅读都要在专门的摘录本上做好笔记,读完一两本书之后,系统梳理自己的思路、想法,用读后感的形式记录自己在理论、观念等方面的收获。并把读书心得上传到学校网站。通过读书学习,教师们各方面的修养都在不断提高。
2.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学教研、日常教学与在职培训“三位一体”的校本教学研究,成为了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理论学习——明方向。一方面,加强师德修养,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经常化,另一方面,经常请省、市、区教研员,介入我们的研究,指导教师备课、听课、评课等。这样的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骨干示范——教方法。我校骨干教师绝大多数为党员,骨干教师是我校的资源优势,我们倡导骨干教师由高端走向终端,由可望而不可及的精彩到深入浅出的示范。他们与其他老师一同钻研教材、研究课例、备课、实践,大家共同进步,从而实现骨干教师更大的人生价值。七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传帮带工作就是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一个突出体现。
团队实践——重转化、重落实。各年级各学科团队,依据本学年的学科内容,开展相应的研究,研究成果资源共享。围绕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学校常常组织跨学科教研,为建立综合教学研究奠定基础。目前学校的——系列乡土主题的校本教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教辅材料都是这一举措的成果。
3.课堂探索,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课堂是教师的核心阵地,教学是教师职业生命的生机所在,教师个人修养、文化品位、道德诉求,都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指向学生的举手投足。教师成长,必然也必须落脚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主要把握了四个环节:写课。即写教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保证教师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说课。每位教师要把自己“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说清楚。听课。我们创新“听课”方式,教学干部听课是根据学期工作重点,落实研究方向,发现老师教学闪光点和共性问题;校长听课是整体把握教师队伍的状况,对不同学科、学段、年龄的教师横向、纵向对比,看发展、看趋势。通过听课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师生关系等整体状况。评课。打破固有局限,在更广阔、更宽松的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
三、提供平台,开发多元化教师培训体系。
1对教师培训进行政策支持。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提升学历,目前学校有硕士生34人。
2紧跟新课程教学需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和“知网”使用培训,以及新课程理论和学科教学三级培训,并按上级要求轮训教研组长、省学科带头人。
3积极开展业务交流。组织讲座和赴省内重点中学听课交流,邀请专家莅校开讲座,同时鼓励参与课题研究。
4采编《泉州七中新课改资讯》。以“资讯”为抓手,及时传递课改信息、报道教学教研活动、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教书育人心得。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建设学习型校园,培养研究型教师。
5、开办由一线教师主讲的“草根讲坛”。讲坛开办以来,已有10位教师站上讲坛,分享自己教育教学的心得,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较大型的有本校名师教育思想研讨会、中年教师教育成果展示会、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汇报会。微型的有教师礼仪培训、尖子生培养心得汇报、班级管理智慧提升等。
四、任务驱动,促进教师自我提升。
1、岗位练兵,同台竞技,培养教学能手。适时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敦促教师在实践中磨练自我,在竞技中认识自我,在反思中提升自我。
2、举办新课程实验市级、区级公开观摩课。积极举办或承揽市级各学科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专家回访活动,省级各学科教学研讨会、各名师工作会议,党员干部带头开设观摩课,带动各学科组教师专业提升。
3、组织命题研究。充分调动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深入研究考试方向,并发挥其引领和辐射作用。认真组织研究考试命题,包括研究考试规律、考试的难度系数及区分度,不断提高教师命题能力。
4编写教材,著书立说,打造学者型教师。学校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资助教师出版个人论著。倡导教师积极撰写专业论文,并为其发表提供帮助。
5、开展叙事研究,以反思促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进行专业的反思,学校定期举办教育叙事征文比赛,表彰善于、乐于在工作实践中反思的教师。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反思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其问题性、研究性和发展性。通过叙事研究这一过程,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任务分解,标高管理,敦促教师创造业绩。学校在高考、奥赛、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等方面为相关教师设定了具体目标,并进行标高管理和过程监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发展。学校党员先锋岗中,科技创新中心、课程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奥赛教练队伍、高三毕业班团队,都是创造业绩的突出代表。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我校坚持以党员为代表的先进文化的引领,长期坚持把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放在一起考虑,根据学科的需要来规划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结构,确保教师能够长期受到保护与培养,为每一名教师提供不断成长、挖掘最大潜力、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坚持管理与培养相结合,重在培养,帮助教师寻找适合的成长路径。今后,我们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更新理念,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创造更加突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