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6日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
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记忆孔子、老子的一些名言,大致理解孔子的“仁”“礼”、老子的“道”的思想内涵。
2.理解孔子由凡人入“圣”的过程,并与知识链接的文字介绍相印证。
3.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评价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人个性形成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代表人物
(一)、孔子及儒家思想
1、孔子生平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2、孔子的思想学说
核心: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孔子的主张
哲学思想 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讨论人世
间的实际问题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相结合”“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设问: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3、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二)、老子及道家思想
1、老子生平
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
2、思想内容:
“道”:“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有生于无。
哲学思想
主张
辩证法: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问题探究 老子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他还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些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你能举例说明这种消极影响吗?
3、影响:
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巩固小结:春秋时代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的剧烈变化,思想文化上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诞生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感悟:学习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阐明你的理由。
- 上一篇:第19课 音乐与美术教学设计
- 下一篇:21 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