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交通与通迅的变化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2日
第14课交通与通迅的变化
泉州七中历史组 陈力勋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②设计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介绍,使学生感受铁路的发展是中国人爱国救国的产物。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荆棘,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③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保守落后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只有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重点:铁路、更多的铁路
难点:交通通讯的变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古代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产生强烈的对比,唐诗导入
一、交通通讯变化的原因:
1、工业革命影响:
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
3、洋务运动的推动:
二、交通通讯变化的概况:(对教材结构的说明)
(一)交通运输的发展
1、陆上——铁路运输的发展
通过制作表格引导学生了解晚清时期19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后、民国时期铁路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阻挠铁路发展的因素,从而领会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荆棘。
(1)晚清时期:19世纪70、80年代
A、成就:吴淞铁路、唐胥铁路、宫廷铁路
B、特点:开始出现但受阻挠
C、阻挠原因:经济上:小农经济 思想上:封建迷信
(2)晚清时期:19世纪90年代末
A、成就:京张铁路
B、特点: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了,但发展缓慢
C、阻挠原因:政治上列强侵略,政府腐败
(3)民国时期:
A、成就:杭江铁路、同蒲铁路
B、特点:民国以后,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C、阻挠原因: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
2、海上——新式水运的发展
(学生根据已学方法填写表格了解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水运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及其出现原因)
(1)概况: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近代新式水运业开始诞生,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
(2)特点:艰难求生,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
(3)原因:外国航运公司排挤;经济发展不平衡
3、空中——航空的发展
(学生根据已学方法填写表格了解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航空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及其出现原因
(1)概况: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订五大民航线路。
(2)特点:航空事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
(二)、信息的传递——通讯方式变化
1、近代邮政的发展
(1)概况:晚清——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又设邮传部。
民国——1913年,北洋政府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特点:发展不平衡
(3)阻挠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2、近代电信的发展
(1)概况: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电话的使用
(2)特点:发展缓慢
(3)阻挠原因:受战乱影响。
三、交通通讯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综合探究:社会经济政治决定了科技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社会经济政治近代交通通通讯的变化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的影响?
1、积极: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开阔人们的视野;扩大生活的区域;改变了生产方式;丰富了多彩生活
(2)对中国社会影响:
A、社会经济:农业——促进小农经济的瓦解;手工业——导致旧式人力运输业衰落;商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交通城市
B、政治:增强中国同世界联系;一定程度抵制外国侵略
C、文化: 加速科技文化的传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2、消极: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教学反思】略
- 上一篇:第21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下一篇: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