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 | 文贵良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3 | 1 |
名师在线 | 一头牛·一场仗·一道菜 | 王惠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3 | 1 |
| 坚守·关怀·探寻·领航 | 戎仁堂 |
| 202403 | 4 |
| 大单元学习视域下审美思维“三重境”的建构策略——以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探索审美思维提升路径 | 赵劲草,徐桦君 |
| 202403 | 9 |
| 重组教材篇目,创新单元教学 | 陆瑢 |
| 202403 | 13 |
|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仿真情境的设计——以《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为例 | 朱前珍 |
| 202403 | 25 |
| 语文是“传统”的首道大门——李小龙访谈录 | 李小龙,林玮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3 | 4 |
| 依体定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手记 | 陈婷 |
| 202403 | 109 |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 程翔 | 语文建设 | 202403 | 40 |
| 每一节课都是智力创作的成果——读程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有感 | 张彬福 |
| 202403 | 45 |
| 提升学生语文关键能力——读程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有感 | 刘兆刚 |
| 202403 | 46 |
| 辛弃疾登楼母题豪放词中的悲愤 | 孙绍振 |
| 202403 | 47 |
理论研究 | 语文“学习任务群”三问 | 童志国 | 语文月刊 | 202403 | 2 |
| 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带上她的眼睛》的教学 | 诸定国 |
| 202403 | 7 |
| 隐喻理论:涵义层次·构造形制·教学价值 | 袁海锋 |
| 202403 | 12 |
| 定位·错位·复位:统编教材新诗教学的意义、问题与举隅 | 金哲超 |
| 202403 | 17 |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生态作文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 王殿宇 |
| 202403 | 43 |
|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活动单元教学是基本原则 | 王忠亚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3 | 15 |
| 对大单元教学的再认识再实践——以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 杨奎校 |
| 202403 | 18 |
| “大概念”教学理念在高考语文备考中的运用与实践 | 刘文岩 |
| 202403 | 22 |
| 指向高阶思维的语文教学改进机制、效果及反思 | 任朋满,文奕涵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3 | 3 |
|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改进实践——以《<我与地坛>节选》为例我与地坛> | 许瑞芳 |
| 202403 | 6 |
| 基于审辩思维培养的读写教学改进 | 杨丽娜,曾懿 |
| 202403 | 10 |
| 莫因枝节争议消解“双新”教学实质性追求(上) | 陈兴才 |
| 202403 | 13 |
| 大概念对语文学科建设的价值探讨 | 孙晋诺 |
| 202403 | 16 |
| 磁性语文课堂的理论关照与实践生成 | 田新柱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3 | 12 |
| 基于传统文化传统与理解的教学策略探究 | 沈冬芳 |
| 202403 | 19 |
| 标点:语言的重要机体——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实践 | 朱婷 |
| 202403 | 126 |
| 论语文“审美品位”的界定 | 孙娜 |
| 202403 | 147 |
| 课堂教学“三阶段”的内涵及运用——农村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审思 | 郑毅 |
| 202403 | 156 |
| 古诗文专题教学中学生文学史观建构的价值及其实现 | 郑艳,葛妍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3 | 3 |
| 于漪教育思想区域转化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 周梅 |
| 202403 | 47 |
| 项目化学习的深度审视 |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3 | 4 |
| 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检视与审思 | 黄伟 |
| 202403 | 4 |
| 回顾与瞻望:项目化学习如何走出误区 | 褚树荣 |
| 202403 | 9 |
| 语文项目化学习的问题表征及推进思考 | 李凌云 |
| 202403 | 15 |
| 语文学习任务结构设计理路探析 | 唐甜,徐鹏 | 语文建设 | 202403 | 4 |
| 语文学习任务的层递与跃迁性 | 马志英,于丹丹 |
| 202403 | 9 |
| 知识、能力、情感进阶: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底层逻辑——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 任明满 |
| 202403 | 13 |
| 初中语文教育研究2023年度报告——基于《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 李金云,蔡雅云 |
| 202403 | 17 |
| 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变革 | 刘华 |
| 202403 | 24 |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优化与知识融合 | 刘晓明,刘晓玥 |
| 202403 | 58 |
教学一线 | 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三者交融的探索——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课程研究 | 卢向琼等 | 语文月刊 | 202403 | 22 |
| 比较视域下的《<老子>十章》教学刍议老子> | 童县城 |
| 202403 | 27 |
| 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意象教学路径新探 | 乔荣 |
| 202403 | 31 |
| 试论初高中记叙文的衔接教学策略 | 李凯敏 |
| 202403 | 35 |
| 从“讲学”到“研学”——两个一等奖优秀课例的教学奥义与逻辑支撑 | 徐斌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3 | 32 |
| 乐而不耽,痛而不悲——《兰亭集序》教学探微 | 何其平 |
| 202403 | 34 |
| 不要把“礼”这把文化钥匙弄丢了——《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提示”增补 | 孔宪锋 |
| 202403 | 37 |
| 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批判与继承——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论证问题说开去 | 黄会兴 |
| 202403 | 39 |
| 明真义怒从心头起,风雪夜妙笔伏千里——部级精品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品赏 | 林蒨 |
| 202403 | 42 |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部级精品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品鉴 | 执教:吕康瑜,观察:龚彦丹 |
| 202403 | 45 |
| 创意写作,让小说写作更有意思——部级精品课《高中小说创意写作》品鉴 | 执教:周映映,观察:何国跻 |
| 202403 | 47 |
| 文化交流与互鉴:自我与世界的生命之歌——部级精品课《自己之歌(节选)》品赏 | 齐志伟 |
| 202403 | 50 |
| 撑情境之篙,向诗歌更美处漫溯——部级精品课《迷娘(之一)》品赏 | 冯雨谣 |
| 202403 | 54 |
| 温故知新习外国文学 交流探究传优秀文化——部级精品课《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研习任务导引》品赏 | 朱莎莎 |
| 202403 | 58 |
| 读懂用典之妙,品味诗意之醇——部级精品课《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文诵读》品赏 | 张君平 |
| 202403 | 61 |
| 设计层级作业 指向思维进阶——以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例 | 张凤琴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3 | 19 |
| 大概念统摄下的古代论说文单篇教学探索——以《齐桓公晋文之事》教学为例 | 张玲荣 |
| 202403 | 22 |
|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突破 | 查达权 |
| 202403 | 26 |
| 《祝福》之“彷徨”:“厚障壁”隔绝共同体 | 勾文君 |
| 202403 | 29 |
| 经由“差序格局”探究《侍坐》之志 | 崔月华 |
| 202403 | 32 |
| 灵魂锐变的自我救赎——格莱斯合作原则下《雷雨》《复活》中女主人公的话语探索 | 朱曼莉 |
| 202403 | 34 |
| 《家乡文化:我给学校道路取个名》教学 | 谢昌霖 |
| 202403 | 38 |
| 好课如玉细琢磨——谢昌霖老师的“暖场课”简评 | 汪啸波 |
| 202403 | 41 |
| 后现代文化视域下《哦,香雪》中的“焦虑”探赜 | 胡杨 |
| 202403 | 42 |
| “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教学策略 | 胡晔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3 | 54 |
| 创设真实情境,探究诸子经典——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情境创设实践 | 陶兴国 |
| 202403 | 60 |
| 见广知深读小说——以《复活(节选)》教学为例谈外国小说教学 | 郭蓉 |
| 202403 | 64 |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 张恒 |
| 202403 | 69 |
| 突围与转向:以“人物”撬动小说教学——以统编版高中教材为例 | 谢红旺 |
| 202403 | 74 |
| 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 于秀权,杨帆 |
| 202403 | 78 |
| 指向“大概念”的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探索——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 陈华芬 |
| 202403 | 82 |
| 核心素养下群文阅读“读写共生”教学策略探究 | 林雯雯 |
| 202403 | 86 |
|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新实践 | 李巧玲 |
| 202403 | 90 |
|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建构——以《一棵小桃树》为例 | 袁婷,李敏 |
| 202403 | 94 |
| 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大问题设计 | 郑建周 |
| 202403 | 98 |
| 统编版初中教材鲁迅作品群文阅读的三个开展角度 | 周小霞 |
| 202403 | 103 |
| 深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宗性峰 |
| 202403 | 106 |
|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 李嘉哲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3 | 27 |
| 构建学习进阶:实现学段衔接的一种路径 | 吴欣歆,谭霞 |
| 202403 | 32 |
| 聚焦重点,一以贯之——落实单元写作任务教学策略初探 | 范飚 |
| 202403 | 36 |
| 碰撞之美:期待视野引导下的阅读教学设计 | 姜志超 |
| 202403 | 39 |
| 事实性知识的归类、整合与转化——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梳理课为例 | 高翀骅,周晓婧 |
| 202403 | 43 |
| “以小见大”的小大之辩 | 王漫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3 | 28 |
| 小题材 大题旨——以《灯笼》为例探秘“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 付丽莎 |
| 202403 | 28 |
| 作为方法的土风与文风——论《故都的秋》民族审美心理 | 郑杰 |
| 202403 | 48 |
| 姚鼎的三次攀登——《登泰山记》解读 | 张维维 |
| 202403 | 52 |
| 隐语背后的情感困厄与自我救赎——再读《背影》 | 叶应松,蔡明 |
| 202403 | 56 |
| 多维视角解读“吴均体”的“生气”——以《与朱元思书》结尾及其他为例 | 马骏 |
| 202403 | 60 |
| 智者的抉择——《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刘静文 |
| 202403 | 63 |
| 落实教材要求,培养理性思维 | 李欣荣 |
| 202403 | 66 |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刘艳茹 |
| 202403 | 68 |
| 情境任务引领下的语文实践 | 朱晓荔 |
| 202403 | 70 |
| 初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为例 | 郑志娟 |
| 202403 | 76 |
阅读写作 | 互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实践及效果浅析——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 | 周宜,周丽丽 | 语文月刊 | 202403 | 39 |
| “传播科技与人类关系”作文导写 | 曾奎华,徐巧珍 |
| 202403 | 86 |
| 莫当传播科技的奴隶 | 聂巧月 |
| 202403 | 87 |
| 让传播科技为我所用 | 胡小燕 |
| 202403 | 88 |
| “警惕两种思维习惯”作文导写 | 唐海波 |
| 202403 | 89 |
| 摆脱经验束缚,坚持独立思考 | 欧炜琪 |
| 202403 | 90 |
| 跳出思维固式,寻找生命出口 | 邓琴香 |
| 202403 | 91 |
| 技能拆解与对标——“任务型”写作导向下“具体说理”能力的精准训练 | 董环环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3 | 65 |
| 作文教学情境设置的基本类型及基本原则 | 孙国萍,黄厚江 |
| 202403 | 68 |
| 孤独是现代人无法逃避的难题——从《变形记》细节真实看格里高尔的人物真实 | 武玉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3 | 51 |
| 物我相融抒士怀 雅俗共赏话清秋——论“三重视角下”《故都的秋》中的民族审美心理 | 陈方剑 |
| 202403 | 54 |
| 基于现实生活情境的刘兰芝形象重解 | 曹俊敏 |
| 202403 | 57 |
| 一样“拒绝” 别样“意趣”——《陈情表》《与山巨源绝交书》比较阅读 | 童县城 |
| 202403 | 60 |
| “诗史”缀系“诗圣”情——走进杜甫诗歌专题教学 | 朱仁标 |
| 202403 | 63 |
|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转化性写作实践探索 | 姚冬芬 |
| 202403 | 66 |
| 利用概念思维强化核心概念——高考作文写作的立意津梁 | 潘慧群 |
| 202403 | 69 |
| 基于“声色”审美视角的古代诗歌阅读——以《琵琶行》为例 | 候中川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3 | 23 |
| 《春江花月夜》的声韵美及“古今辨韵”诵读教学探索 | 徐榕泽 |
| 202403 | 27 |
| 《师说》逻辑闭环结构解读 | 罗秉相 |
| 202403 | 32 |
| 教学视域下《济南的冬天》的深度研读 | 廖举举 |
| 202403 | 38 |
| 以童趣为切入口的《朝花夕拾》解读 | 徐艳群 |
| 202403 | 42 |
| 林冲信仰的崩塌与重建:以山神庙的民俗内涵为中心 | 王亚楠 |
| 202403 | 46 |
| 初中语文教师教育写作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 徐雪华 |
| 202403 | 121 |
| 走向逻辑自洽与文本互证的融合阐释 | 李国栋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3 | 53 |
| 数字化学习背景下信息类文本的深度学习 | 陈欢 |
| 202403 | 56 |
| 整本书阅读之我见 | 漆永祥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3 | 19 |
| 导游词写作学习活动设计策略探析 | 李冲锋 |
| 202403 | 35 |
| 《导游词写作指导》教学实录 | 崔瑞芬 |
| 202403 | 35 |
| 共情:演讲稿写作的核心要素 | 严爱军,董玉叶 |
| 202403 | 42 |
| 没事干,就想 | 王栋生 |
| 202403 | 46 |
| 基于教学内容结构化的整本书阅读设计策略 | 倪岗等 | 语文建设 | 202403 | 29 |
| 思辨·探问·诵读:充分感受古典文学作品魅力——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 | 刘金玉 |
| 202403 | 36 |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现状与改进对策 | 梁俊刚 |
| 202403 | 73 |
试题研究 | 立足具体情境,建构有效说理——交际说理写作关键能力培养及高三作文有效备考 | 吴智勇 | 语文月刊 | 202403 | 47 |
| 拨云见白日,清光洞毫发——高考写议论文如何对材料进行分析 | 焦文林 |
| 202403 | 52 |
| 从语法角度谈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建议 | 胡健 |
| 202403 | 55 |
| 高中语文学科认知情境测评题之随文写作 | 许娉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3 | 71 |
| 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作文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 冯渊 |
| 202403 | 74 |
| 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要“适应”什么?——以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现代文阅读为考察重点 | 陈兴才 |
| 202403 | 77 |
| 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古代诗文阅读题型分析及教学启示 | 周康平 |
| 202403 | 81 |
| 在情境化的运用中进行语言积累和思维训练——2024年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名篇名句默写和语用试题分析及教学启示 | 程丽华 |
| 202403 | 83 |
| “竞争性真相”究竟是什么意思?——从答案表述看应考策略 | 吴玉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3 | 72 |
| 高三文言文微专题任务群教学策略——以“明情文人传记微专题”教学为例 | 郑丽芬 |
| 202403 | 74 |
| “多文本阅读题”命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 徐瑶,张则见 |
| 202403 | 78 |
| 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的高频考点及备考 | 尹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3 | 116 |
| 高考文言文复习应回归统编教材 | 严爱军,尹环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3 | 9 |
| “怎么读”与“如何赏”:谈谈近年高考语文的文学类文本阅读 | 邢荣 |
| 202403 | 12 |
| 高考语文全国卷写作命题特点、趋势及教学对策 | 胡斌,冯小琼 |
| 202403 | 17 |
| 高考作文备考:超越“这类题”,写好“这道题”——以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四道作文题为例 | 葛福安 |
| 202403 | 21 |
| 观点摘编 相关题录 |
|
| 202403 | 26 |
| 语文新高考中的批判性思维测评 | 陈兴才 |
| 202403 | 60 |
| 构建解题的思维通路——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施策略 | 郭颖楷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3 | 72 |
| 2024年“九省联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 蔡开盛 |
| 202403 | 76 |
| 应用体验学习圈理论,构建中考复习的高效模式 | 王美凤 |
| 202403 | 80 |
| 命题语料要有丰富内涵和准确功能定位 | 杨和平 | 语文建设 | 202403 | 63 |
| “浸润式”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立场、特征与启示 | 李林原,董小玉 |
| 202403 | 66 |
资料参考 | 祥林嫂和阿Q——质疑“‘国民性’弱点说” | 谷兴云 | 语文月刊 | 202403 | 58 |
| 释“监司” | 李正君 |
| 202403 | 63 |
| 因情设景,执情强物——借《故都的秋》认识“情”“景”两端 | 陈芸 |
| 202403 | 65 |
| 于变化处蕴深意,于项脊间写人生——试解《项脊轩志》中的情志密码 | 余倩雯 |
| 202403 | 67 |
| 三次重复矛盾,四个时序重排——《记念刘和珍君》文本艺术特色探究 | 牛程 |
| 202403 | 70 |
| “如”“微”各尽其妙“霜鬓”意蕴深长——苏轼两首《江城子》一处细节比较 | 张丽丽 |
| 202403 | 73 |
| 《过秦论》“拱手”辨正 | 唐定壮 |
| 202403 | 76 |
| 快哉亭,何快之有?——《黄州快哉亭记》的文本细节管窥 | 曹加明 |
| 202403 | 79 |
|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注释商兑 | 孙瑞隆 |
| 202403 | 82 |
| 谈谈“所以” | 李群 |
| 202403 | 84 |
| “觍着脸”不应作“忝着脸” | 周宇翔 |
| 202403 | 11 |
| 既不是“拿你试问”,也不是“拿你是问” | 夏松平 |
| 202403 | 21 |
| “季由”?仲由! | 杨顺仪 |
| 202403 | 26 |
| 重复了 | 汤青武 |
| 202403 | 42 |
|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 郭新国 |
| 202403 | 46 |
| 蛇足语病两例 | 夏传寿 |
| 202403 | 62 |
| “鱼贯”不能用于鱼身 | 罗献中 |
| 202403 | 64 |
| 可以称还在位的汉武帝“孝武”“孝武皇帝”吗? | 陈重浪 |
| 202403 | 75 |
| “肱骨”应为“股肱” | 宋桂奇 |
| 202403 | 81 |
| 理想课堂:邂逅理性与诗意的场域——《语文课堂:真实情境的实践叙事》评介 | 夏敏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3 | 88 |
| 破译“非常”密码,探寻《项脊轩志》旨趣 | 刘志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03 | 49 |
| 叩问魂灵 疗救生命——重塑自“我”唤醒人性改写祥林嫂的悲剧 | 杜春燕,田飞虎 |
| 202403 | 129 |
| 《孤独之旅》:少年成长的心理画像 | 韦涵诺 |
| 202403 | 137 |
| 打破空间的桎梏——《游园·皂罗袍》解读 | 代燕玲 |
| 202403 | 152 |
| 从“浴乎沂”看孔子的礼治思想——兼及《侍坐章》结构和语言之美 | 刘云憬,陆文君 | 语文建设 | 202403 | 51 |
| 时空流转——《哦,香雪》叙事新解 | 姜敏,康海燕 |
| 202403 | 54 |
| 《马氏文通》的主要贡献及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 黎周佳 |
| 202403 | 79 |
教研有得 | 倚文四进:戏剧文学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茶馆》为例 | 郑军亮,朱珏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3 | 85 |
| 战略野心与战略担忧的揭示——以比较阅读视角评析《谏逐客书》 | 李旭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03 | 45 |
| 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探究 | 徐仲奇 |
| 202403 | 49 |
资讯 | 索引 |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2403 | 64 |
文学追梦 | 活着 | 赖安平,指导老师:吴元军 | 语文月刊 | 202403 | 92 |
| 那些暖,无声流淌 | 邱饶玲,指导老师:徐艳 |
| 202403 | 96 |
| “云上”悟道 | 王在恩 |
| 202403 | 87 |
| 漠漠水田飞白鹭 | 李甫辉 |
| 202403 | 88 |
成长之路 | 任务群教学与语文教师发展 | 牛树超,严曦露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403 | 24 |
| 弦歌不辍,一路向前 | 张玉宝 |
| 202403 | 84 |
广告书评 | 立足文本解读的初中语文教学探微 | 简景云 | 语文建设 | 202403 |
|
| 语文课堂教学相关技能及应用研究 | 吕淑芳 |
| 202403 |
|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创新教学研究 | 汤婉君 |
| 202403 |
|
| 专题引领促教学 | 刘源杰 |
| 202403 |
|
| 立足实践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路径 | 张绍舟 |
| 202403 |
|
| 对文化语言学理论的系统阐述 | 柳颖 |
| 202403 |
|
| 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多维度研究 | 殷宝霞 |
| 202403 |
|
广告课题 | 助力辞书编修的简帛医书字际关系考辨 | 杨艳辉,刘婕 |
| 2024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