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一>>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2020-高一政治练习(十)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5日

(2015•全国II卷)20.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D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福建卷)28.撰写《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C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2015•广东卷)3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的,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A

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5•海南卷)17.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A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5•海南卷)18.中国珠算成功申遗D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5•江苏卷)2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B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2015•山东卷)30.图6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B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山东卷)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D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2015•天津卷) 11.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C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015•北京卷)26,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C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015·安徽)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A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5•浙江卷)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40.(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5 天津卷)14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

14.(15分)

1)(9份)

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材料二  近日,江西省婺源县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境和丈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2)对这种占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
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6分)

 

 

2)(6分)

答案示例一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②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

答案示例二反对。理由: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②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

2015•四川卷)13.(28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表1)。

3)列出与表1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3)(12分)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3分)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实现文化的传递、沟通和共享。(3分)

3.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3分)

4.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能推动文化的发展。(3分)

 

2015•海南卷)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10分)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3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4分)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3分)

2015•福建卷)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材料三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 4 )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12 分)

4)(12分)

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来源:Z|xx|k.Com]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