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二>>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高考政治 主观题解题之意义作用类类型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7日

意义作用类

1.题型特点

“意义作用”类试题是高考常用的题型,它指向某种事物或行为发生将带来的良好价值或效益。试题一般选取两个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要求考生论证一事物对它事物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此类试题设问指向性强,答案要求严密,答题技术含量高、综合性大能够充分考查了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在这类试题中有两种特殊的形式:一是设问只有主体而没有明确的客体,即不出现对特定事物的意义作用的限定,答题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去发散思考,如“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二是设问中的指向是“影响”“作用”,即不是指向意义、积极作用、正面影响,答题时需要具备辩证思维,从正面与负面两个方向说明。

2.例题解析

1:(2016年全国卷I 38)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事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实际上是考查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的意义。首先,可以从分析背景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入手“中国与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投资额和销售额——发展生产,增加产品供给,扩大市场;我国多种产业参与,带动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优势“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进相关国家产业技术水平;“形成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链,提升相关国家产业技术水平;“年纳税约2亿镑、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增加双方国家税收,扩大当地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其次,对上述信息按我国和沿线国家分开阐述。还可以从“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看到扩大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以此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扩大产品市场;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问题分析】考生不会具体分析材料,不能够从材料中全面获取解读有效信息,造成要点遗漏而严重;考生的知识掌握不到位,不能准确运用学科语言描述事物;考生对意义类试题分类不清,答题缺乏必要的逻辑思路与构建方式,答题混乱、条理不清。

3.教学策略

回答“意义作用” 类试题,首先要进行具体分类,明确设问中不同指向词的要求,注意“意义”“积极作用”与“影响”“作用”的区别。

对于“影响”“作用”的设问,要依据理论和材料,确定答题逻辑。可先进行正向推理,即先分析A能提供哪些条件(设为A1,A2,A3),再分析B的达成条件或具体表现(设为B1,B2,B3);亦可先进行逆推理,即先分析如果要得到B事项,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设为B1,B2,B3),再分析A能提供哪些条件(设为A1,A2,A3)。然后依据理论发现和阐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即A1→B1,A2→B2,A3→B3。同时要注意从材料呈现的事实判断是否需要从正面与反面、当前与未来等不同角度分析。

对于“意义”“积极作用”的设问,实际上就是回答“重要性”,即做某件事将带来的正面影响、良好效益。这种设问与“为什么要”的答题有交叉之处,即必须回答“重要性”,但不一定要回答“必要性”。回答“意义”时需要根据试题具体情境来考虑答题要点的构建方式:

一是根据客体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不同的模块,客体有是时不同,如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人大、政府、法院等)、党、人民、人民代表、公民、社会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企业、国家等。客体要根据情境要求变化,如有些题目指向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其他国家”“世界”的意义等,还有的题目针对某个特定对象谈意义,就要从这一对象的不同侧面考虑,如对经济的意义,就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分析,若要分析加大对某产品生产的意义,则要从企业、上下游企业、供需、产量、质量、效益、消费者、社会和国家等方面分析,具体可结合试题材料和设问指向加以确定。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这个“谁”可以指人、机构、部门、社会等,也可以指具体的事和物。

二是分析材料析意义。意义类高考题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材料下设置问题的,而背景材料呈现的事件、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或对策等,往往又蕴含着有关要求我们分析“意义”的丰富信息。因此,分析材料是解答意义类高考题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材料高度重视,进行仔细阅读、甚至逐句分析,充分提取出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答题步骤一般是:对材料科学分层——概括每层的层意或找出每层的“关键词”“中心词”——找出意义、作用的对象或层次进行分点——对接出课本理论知识——事理交融地组织答案。

三是寻找角度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要说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可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以及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角度等来分析。

四是确定范围析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五是回归教材析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如结合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等来分析《物权法》实施的意义。

近三年全国高考“意义作用”类试题还有:

2017年全国卷Ⅰ39(1):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

2017全国卷Ⅱ40(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2017全国卷Ⅲ38(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2018年全国卷Ⅰ40(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2018年全国卷Ⅲ40(2):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

2019全国卷Ⅰ39: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