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三>>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高三年古代诗歌阅读练习二

录入者:翁凡凡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三、古代诗歌阅读(河北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14-15

菩萨蛮  李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裳。”(《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诗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诗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千山万丘”既是蔽掩阻挡作者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诗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写照。

D.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E.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

15.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主要引导学生对诗歌情与景关系的把握。

【预期效果】难度适中,能考查学生对诗歌情与景关系的把握程度。

【适用范围】各类学校

【参考答案】

14.B C

15.(1)乐景衬哀情。(1分)词人登上齐云楼,遥望长安的室,目力不及,只见燕子快乐双飞。词人用燕的快乐反衬自己的痛苦。(2分)(2)寓情于景。(1分)遥望远方.渭水长流,千山阻隔,表达了词人思念旧日宫殿却欲归不能的忧愤之情。(2分)

【答案解析】

14.B“双飞燕"不是虚写.而是登楼所见实景:“写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理解错误。C不是近景,是远景

15.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景与情直间的关系,答题时应注意“双飞燕”时乐景,是反衬作用。

 

四、古代诗歌阅读(河北衡水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借详细描绘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选题理由】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诗歌风格,主要引导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预期效果】难度适中,能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的能力情况。

【适用范围】各类学校

【参考答案】

14.A  B

15.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2分)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3分)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而徒生的寂寞苍茫之感。(1分)

【答案解析】

14.C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D项,诗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15.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理解,解答此题应引导学生结合诗歌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