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1日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一)故事导入  

导语: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来代替了。  

请大家就这件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如果说某一个大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偶然现象,是暂性遗忘,那一连好几个人记不住这个词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明确:现在许多学生重视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社会上重英文轻汉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过渡:大家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如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从事物的苗头,预测到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从而看出他的意义。如课本P71箕子)  

   

(二)解题明旨  

过渡: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这样的小事,它们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说理的方法,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蕴含的道理。  

什么是深刻呢?  

作文是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指得是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表达技巧和表现效果。深刻性则指同学们思维的质量,思想的深度,以及反映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  

文章的本质在于给出思想,“一篇文章,或者记载的是作者个人的真经验、真认识、真思想,或者宣扬、阐发他人的真经验、真认识、真思想,这样的文章才是有思想的文章,也就是有价值的文章。”  

——程福宁    

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福楼拜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鲁迅    

如果你的文章正好击在社会绷得最紧的弦上,哪怕你说得很平常,也能得到很大的反响。  

                     ——克鲁普斯卡娅  

(三)方法指导  

过渡:那么,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  

前人的经验有很多,今天的课堂为大家介绍这样几种做法: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板书: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  

(结合课文讲解这些方法。)  

提问: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  

(问1)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
  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过渡: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问2)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提问3: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农民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提问4: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四)想得深刻  

1、过渡:在《剃光头发微》中,作者主要运用以小见大、探究因果、比较鉴别三种方法,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例分析得十分深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例。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鲁迅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 房东 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    

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人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探究原因)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总是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两国的照相师根据自己的标准、好恶来选取镜头)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 那 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们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我在这里还要附加一句像是多余的声明:我相信自己的主张,决不是“受了帝国主义者的指使”,要诱中国人做奴才;而满口爱国,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               八月七日。    

〔注〕本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日《新语林》半月刊第四期。      

    

明确:本文从小事写起,由表及里地分析,由果而因地挖掘,辨明是非正误,讲的是大道理,很有启发意义。    

    

1、儿子的特点  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  

2、同一个小孩在中国和日本照的相,迥乎不同。     

为什么?  原因在于中国和日本照相师对“好孩子”的评价标准不同。    

3、对“驯良”的看法。    

中国人的“好孩子”标准:驯良听话好静。    

4、寻找原因。    

中国人应该有开放的胸怀。    

    

全文从自己小孩照相之小事谈到国人培养后代的大事,以及如何对待外来事物的问题。分析原因,指出正误,提出希望。    

   

此外如《游褒禅山记》见课本P72  

   

热点  

“交通安全”呼唤公民道德  

【热点聚焦】  

 200957 ,杭州青年胡斌驾车撞死浙大毕业生谭卓;也是在同一个城市, 84 ,魏志刚驾驶保时捷越野车,撞死横穿道路的少女马芳芳; 85 ,黑龙江省鸡西市张喜军醉酒后无证驾驶,致两人死亡……  

一起起触目惊心的车祸不断撞击着我们的神经,一条条无辜的生命惨死车轮下,一个个违规驾车的司机威胁着我们的安全——所有悲剧,都源于肇事司机的道德沦丧,对生命的漠视。在此,我们呼吁:请唤回自己的良知,还人民生命安全!  

【材料连接】  

德国人的交通意识  

德国人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守规矩的民族,这种民族性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德国人的交通意识上。  

首先是行人。经常可以看见德国人站在人行道的一端,面对没有一辆车的马路,等候行人通行绿灯。  

其次是车速。德国人开车非常快,在没有限速的路段,平均每小时时速达到120公里以上很常见;在城里,经常可以看见汽车带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呼啸而过。而这些都是以良好的行车道德和健全的交通法规为前提。  

最后是堵车。在德国的大城市里,堵车是家常便饭,但几乎不见警察,也见不到我们街上堵车时的乱涌景象,大家都规规矩矩地各行其道。  

   

【速用片段】  

话题一:财富与素质  

在杭州“飙车案”之前,舆论关于中国“富二代”的探讨大都集中在“富二代”们能否承担起家族的财富传承任务,能否为中国书写“从富到贵”的商业文化变迁之上。可惜,杭州“飙车案”的出现让人惊醒:在“富二代”的素质和品质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正视之前,就忙不迭地去探讨他们的远大使命,这是一件多么遥远的事情。  

话题二:自律  

杭州这起交通事故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我们国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则明则有序,暗则无序的例子。当许多城市过度依赖技术性手段维系、管制交通时,公路行驶中的自律系统,很可能长期处于疲弱状态。扣罚也好,追究刑责也好,一个城市的交通,仍然是离不开自律系统的。也正是因为有官职无自律,人的素质往往在车中崩溃,礼让变成抢夺,路人被视为障碍。  

   

【热点佳作】  

胡斌案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有这样一则寓言:河水认为河岸限制了自由,便一气之下冲出了河岸,涌上了田野,吞没了房屋与庄稼,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与此同时,河水也由于蒸发和大地的吸收而干涸,河不成其为河了。寓意很明白,漠视规则的后果注定既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胡斌飙车案似乎又一次提供了佐证。因此,当老一辈革命家、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长子董良羽接受采访时,最感叹的一句话就是:父亲对我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人要有规矩。”   

(解说词语)本来都是木匠术语,指的是圆规,木工主要用画圆;指的是曲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现代语境中,已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以解释为一定标准和行为的准则。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一般而言,人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有所约束才行,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现代社会,只有在规矩的天空中,人们才能更自由、健康、快乐地生活。  

  (反面论述)说到规矩,人们自然会想到自由。一些人总喜欢片面理解自由,认为自由就是任性而为,为所欲为。于是,在追求自己心中所谓的真正的自由的幌子下,置规矩于不顾,结果害人害己,到头来后悔不已。事实上,自由是社会公德约束的产物。追求自由决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去影响他人的生活,侵害别人的权利。自由必须以社会公德和对他人的尊重为前提。胡斌可以飙车,但必须在有安全保障的特别设定的赛车道而非人流拥挤的城市主干道。   

(事实论证)生命诚可贵!以下这组数字应该让所有驾车人警醒。2008年,中国车祸死亡人数为73483人,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屈死的冤魂90%为行人。而每一起恶性交通事故,肇事者毫无例外或酒后驾驶,或争抢黄灯,或马路飙车……夺走的是一个个无辜的生命,破坏的是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任何事的权利。诚哉!斯言。  

“57飙车案,胡斌由于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从而导致对他人生命的忽视和侵犯,酿成了悲剧,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人生路上留下了抹杀不了的阴影。愿胡斌永生不忘的记忆同样给其他有车一族留下深刻教训。 (罗真如)  

   

   

   

                                        

   

   

桑兰博客晒保姆“劣行” 宣泄不满引网友争议  

      

桑兰写博文附多张家中脏乱照声讨高薪保姆  

 95 ,体操名将桑兰写了一篇题为《什么是家政服务》的博客,控诉保姆工作不力,并将自己所雇保姆的视频、个人信息等公之于众。这篇博客没到一天点击率就达到了20多万,评论也达上千条。面对网友们的关心,经纪人老黄代表桑兰表示感谢,并说过段时间原来照顾桑兰时间较久的河南籍保姆会回来,请大家安心。  

博客图文埋怨保姆  

据桑兰的经纪人老黄介绍,高位截瘫的桑兰,曾委托家政公司找保姆,但在4个月内换了3名保姆。两个月前,桑兰又在家政公司请了一个四川保姆杜某,双方签订了三个月的服务合同,保姆吃住在桑兰家,负责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月工资2500元。前天上午,杜某突然说父亲病危,要回老家。桑兰付清了工资,让保姆走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桑兰这几天在朋友的帮助下生活。桑兰透露自己曾嘱咐保姆打扫干净这些角落,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没想到竟然这么脏,我的康复需要一个无菌无尘的环境,看到这些情景我都想大哭一场。至于频繁更换保姆,桑兰表示这和家政服务员的服务有关,家政公司也有责任。  

保姆声称工作辛苦  

桑兰提到的保姆杜某也相当委屈,前天她带着哭腔说:“本来我昨天已经买好了火车票要回家的,这个事情一出来,我都没走成。我今天还是想跟桑兰道个歉,但是她不接电话也不回短信。更让杜某难受的是,桑兰在网上公布了她的个人信息,视频、名字,甚至连身份证号码都公布出去了。杜某说:“桑兰跟普通人不同,她一天要导3次尿,一次就是两个小时。她还养了3条狗,每天我还要去遛狗。我一个人根本就搞不过来。”  

小杜说,当时双方谈的时候,对方只要求把她照顾好就可以了,卫生稍微差一些没关系,而现在我一个人又要照顾桑兰,又要遛狗、买菜、做饭,还要把房间弄得一尘不染,可能吗?由于桑兰行动不便,大小便都要人伺候,一天需要进行三四次的导尿,一次就要两个多小时,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导,每天半夜两三点还要弄一次。每天晚上7点多要帮桑兰按摩,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腿部锻炼。在她看来,这些工作再加上其他家务,使她连歇口气的工夫都没有,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引得4000多位网友评论  

桑兰4月内换了3名保姆,博文上传很多照片,一张一张展示卫生间地砖间隙污垢;墙砖、门窗上的污渍;阳台杂物乱堆乱放;防盗门纱窗上快要长毛儿(的)灰尘……桑兰坦承:“心很冷、很冷。2500元(保姆月薪),每一分都是我的劳动,可是我换来的是什么样的劳动?”  

文章一出,引得4000多位网友评论,九龙河:“名人的家务事就绝不是简单的家务事。很理解你的难处,但我还是觉得这样有些不妥。我觉得从阿姨的说话来看,不见得她就是一个蛮不讲理无法沟通的人啊。更有网友支招:“一个护工,一个钟点工做卫生,全解决了。”  

 桑兰和保姆都不满意,大家来评个公道…  

      

一边是被誉为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桑兰,一边是社会底层的保姆小杜。有的人同情桑兰,有的人同情小杜,但谁需要这样的同情呢?同情桑兰的批评小杜,同情小杜的批评桑兰,但这样的批评能解决问题吗?
   
桑兰说:“现在让我很无奈的一点是:大家更关心我和保姆怎么了,却不太关心为什么保姆会这样!”抛开符号与个人纷争,我们愿意和桑兰一起来思考一下“什么是家政服务”。  

   

其实,桑兰的问题很简单,用我们都熟悉的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一位高位截肢的人需要的专业的陪护,普通的保姆显然无法满足她的需求。您可以说,桑兰多花钱请一个专业不就得了,事实是桑兰曾经请过,但后来却找不到这样的专业陪护了,市场供应不足,以至于只能请普通保姆。要普通保姆完成专业陪护的工作,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于是才会发现一次又一次退辞。这不能怪桑兰,也不能怪保姆,只能怪这个市场太低端。  

所以,最重要的是分析这个低端市场是怎样形成的。老实说,我对保姆市场并不熟悉,只能随便说说。在我看来,首先当然是需求,普通保姆的工资就是几百一千多,少有超过两千的,这就决定了服务质量不可能让人太满意。回过头从供给方来看,要保持低价,就只能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如我们所知,很多保姆都是从农村来的,根本没有城市生活的经验,遑论专业的家政服务知识,直接通过家政中介公司就去上班。没有培训,这类家政中介公司仅仅其中介的作用,无需负太多责任。所以,如果让雇主很满意的,只能说纯属意外,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换保姆,就是想要碰上好运气,这样的市场对雇主和保姆来说都不是好市场。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分析。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好的家政培训学校和家政服务公司都很少。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做家务谁不会啊?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农村人的家务和城里人完全不一样,谁叫我们城乡差距这么大呢。还有人记得 茅于轼 先生的富平学校和富平家政服务公司吗?可惜那样的家政培训学校太少,这跟中国技校太少是一回事。政府的教育投资集中在大学,这一点薛涌在《当代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中已经说过:大学太多,有名的技工学校太少,中国的教育结构头重脚轻。一边供应过剩,一边严重不足,所以出现大学生保姆并不奇怪,可惜不少大学生保姆从专业到心态都是不合格的。这里不做太多阐述,但教育投资不合理由大学生保姆可见一斑。至于家政服务公司,富平遭遇的官司暴露出很大问题(保姆带的孩子从沙发上摔下来致死,雇主因此状告富平,索赔数十万,这个数额足以让富平破产。)。保姆由家政公司管理更有利于培训和管理,但是风险太大,相应的保险又不具备。  

同时还可以看到,行业标准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从桑兰与保姆的纷争可以看出,保姆应该做哪些事情?应该达到什么标准?这些完全没有,只能靠各自心中的一杆秤。今天有一篇黄波的评论认为标准过滥损害公民自愿交换权利,这点我不太认同。我们很容易天然地反对政府制定各种标准,但请注意家政行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标准太多,而是缺乏标准。无论对雇主还是对保姆来说,都缺乏一个衡量标准,如果靠公民自愿交换,如上所述,一个农村人和一个城里人是有巨大差异的——保姆觉得做得很好了,桑兰却做得很差,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吗?如果靠作者所说一次又一次的换保姆来达到平衡,成本太高了,何不一开始就说清楚?至于禁止保姆陪睡,我倒觉得不值一提:加这条不是错,毕竟无论法律还是道德,都是反对这样做的;当然,不加也无所谓。但我们不能因为觉得禁止保姆陪睡无聊,而否定整个行业标准。当然,具体的条文是否合适可以探讨,如果我们的注意力不是仅仅注意到禁止保姆陪睡这样嘘头,这样的标准应该是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