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芳菲田野》教学设计
录入者:郭颖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3日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
第三单元《芳菲田野》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授课类型
综合课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用歌唱的方式来描绘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大自然的风光。用歌声来赞颂祖国的山河美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聆听《春之声圆舞曲》和《春天的芭蕾》两首作品,在感受、体验歌曲和花腔女高音演唱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欣赏、讨论、比较、实践等方法进行赏析。
2、在合唱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三部合唱曲《踏雪寻梅》改编成二部合唱,并结合歌曲特点进行发声及咬字的训练,分析歌曲演唱中的处理方法,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唱好和谐的二部合唱。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受维也纳圆舞曲风格,了解圆舞曲节奏特点并初步认识回旋曲式。
2、初步认识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
3、用纯朴、清新的歌声唱好和谐的二声部合唱,并从实践中获得歌唱的共鸣与吐字咬字的技能技巧。
教学重点
1、赏析《春之声圆舞曲》,感受维也纳圆舞曲风格,聆听花腔女高音惟妙惟肖的音色所表现的春光明媚、百鸟争鸣的景色。
2、合唱实践歌曲《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和谐的音色有表情地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欣赏音乐和图片(背景音乐钢琴曲《春之声圆舞曲》)
问题思考:图片中为我们呈现出大自然中什么季节的景色?
乐曲的节拍是几拍子的?重拍在第几拍?
乐曲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2、讨论回答
生:图片中为我们呈现出大自然中春季的景色,乐曲节拍是3/4,重拍在第一拍,乐曲表达了欢乐的音乐情绪,充满了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新课教学
一、歌曲《春之声圆舞曲》
1、《春之声圆舞曲》简介
《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73年创作的作品,它原来是一首钢琴曲,后填词成为声乐曲,是花腔女高音最喜欢唱的曲目之一。全曲由引子和几个维也纳风格的小圆舞曲组成。
2、简要介绍圆舞曲
(1)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及伴奏特点(教师演奏《春之声圆舞曲》主题)
3、赏析歌曲《春之声圆舞曲》
(1)介绍回旋曲式
歌曲为回旋曲式,结构图是引子+A+B+A+C+D+E+F+A+尾奏。主要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
(2)教师范唱A段(主题),学生用手拍打重拍并画圆。
(3)完整欣赏歌曲《春之声圆舞曲》
①感受花腔女高音的演唱特点并想象歌曲所描绘的画面
②A段主题出现时用手打拍并画圆
(4)讨论花腔女高音演唱特点(结合教师的示范讲解)
(5)总结
二、拓展与探究
1、欣赏歌曲《春天的芭蕾》(视频)
2、对比《春天的芭蕾》和《春之声圆舞曲》,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3、学唱歌曲《春天的芭蕾》的主题乐段
三、合唱实践《踏雪寻梅》
1、歌曲简介
“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是踏雪寻梅的典故: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歌曲《踏雪寻梅》作曲黄自,表现了雪霁天晴之时,骑驴踏雪寻梅的特有情趣。
2、发声练习
1 2 3 2 | 1 - |
m 曚
3、复习引子部分
4、复习主题部分
5、二声部合唱训练
6、完整演唱(加入乐器三角铁)
7、欣赏童声三声部合唱《踏雪寻梅》
课程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了花腔女高音给我们带来的春日般明媚的心情,也通过合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了一番文人雅士赏爱冬日风景的情致。热爱大自然,热爱歌唱,用我们的歌声来描绘大自然的一派大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