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二>>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2019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3-4练习

录入者:xuehui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1日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复习训练(专题34

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

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

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

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

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

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C.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4.(2019天津卷)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5.(2018年全国Ⅰ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C.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6.(2018年全国Ⅲ卷)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7.(2018年全国Ⅱ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B.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8.(2018·海南)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

“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

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9.(2018年全国Ⅲ卷)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C.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10.(2019年江苏卷)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1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纸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实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2.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000个,投资额约

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3000个,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一国两制”政策的有效实施              B.两岸直接三通的顺利实现

C.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放开台胞赴大陆探亲政策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高二历史必修一专题复习训练(专题34

1-5DBCBB  6-10:CCABD  11-12:CC

13【答案】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14【答案】

(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