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通史单元汇编10-第二部 中国近现代史-第五单元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8日

第五单元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

一、政治建设和外交

1.(2016·国标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2015·海南)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D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3.(2011·海南)《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二、过渡时期的经济

1.(2017·海南)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C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2.(2016·国标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2015·国标Ⅰ)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A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4.(2014·国标Ⅰ)“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B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5.(2014·国标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C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6.(2014·海南)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D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7.(2013·海南)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B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8.(2012·海南)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25%,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9.(2011·海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C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10.(2017·国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

 

10.(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十年建设探索

1.(2015·海南)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到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C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2.(2015·海南)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B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3.(2014·海南)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A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4.(2012·国标)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D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5.(2012·海南)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A

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6.(2011·国标)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7.(2011·海南)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四、选考题

1.(2017·国标Ⅲ)(人物15分)

材料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

 

1.(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