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4年11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5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加强初中语法教学刻不容缓 | 何忠朝、夏慧 | 语文月刊 | 201411 | 1 |
稗学津梁 | 何宗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卷首 | |
语文教学要有当代意识 | 陈小英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1 | |
听读说写联手接力 | 张富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 | |
让倾听开出智慧之花 | 冯祥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开卷 | |
语文教育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福辉访谈 | 李节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3 | |
理论研究 | 文章知识与教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4 | |
重申文章知识 强化文章教育 | 曹祥芹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4 | |
把知识变成习惯——文章知识教学谈 | 郑晓龙、刘云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9 | |
语文教学“展示”问题反思与矫正策略 | 徐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14 | |
小说教学要三问 | 胡良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18 | |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72 | |
一路追寻是语文 | 陈赣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4 | |
加与减——语文课堂教学辩证艺术例说之一 | 黄厚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13 | |
“非教学性备课”与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研究(上) | 李跃庭、沈月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14 | |
突破的可能:语文课改探究的实践范式——马正平教授访谈录 | 马正平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16 | |
选修课的能力培养策略——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构想与实践之四 | 刘祥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20 | |
语文建设的命脉: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 陈桂华、陈国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22 | |
语文教师的十字路口——兼同毕本弓老师商榷 | 张国彦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24 | |
借助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处 | 王志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10 |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优化设计 | 马玉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12 | |
诗歌教学呼唤主线和课堂主体意识 | 周智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14 | |
简单的课堂也有不简单的收获 | 钟友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16 | |
高中诗歌意象教学例探 | 郑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18 | |
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植入 | 黄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20 | |
语文课堂教学也可以不求甚解 | 沈虹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24 | |
建设四维一体的真语文 | 蒋文学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26 | |
文本教学:从这一类到这一个 | 贺剑英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30 | |
漫谈下水诵读 | 刘可翔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32 | |
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深层反思 | 孟凡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8 | |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四重四轻 | 吴振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70 | |
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 | 于漪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80 | |
比“大语文”更重要的…… | 张悦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4 | |
生活化背景下文学类文本教学设计的着意点(下) | 董旭午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7 | |
关于语文味教学法的访谈(下) | 葛福安、程少堂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10 | |
大分语文:点赞与纠结之间 | 安学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13 | |
语文后课改的核心——教学内容的构建 | 陈桂花、陈国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16 | |
对语法教学内容的几点增补 | 汪大昌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7 | |
合理辅导:拓成生活化语文体系的必选课程 | 董旭午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29 | |
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江苏省锡山高中语文学科宣言的诞生 | 张克中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33 | |
高中语文节选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 胡传海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36 | |
论实用类文本学科小品教学误区及对策 | 李宏发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39 | |
课堂教学 | “微言大义”说微课 “情中见奇”谈亲情——记深圳市罗灿名师工作室的一次“名师进校园”活动 | 罗灿 | 语文月刊 | 201411 | 18 |
以《棋王》为例谈自主阅读教学的思考 | 马琳 | 语文月刊 | 201411 | 25 | |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重视教师引领启发——引导学生对《项链》的深层解读 | 徐四英 | 语文月刊 | 201411 | 28 | |
课堂因关注而精彩 | 楼红维 | 语文月刊 | 201411 | 32 | |
巧用方法 另辟蹊径——文言实词趣教例谈 | 杨金峰 | 语文月刊 | 201411 | 36 | |
活力·魅力——“情境活动式”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 杨艳琼 | 语文月刊 | 201411 | 40 | |
互动阅读教学的优质问题设计 | 游彩云 | 语文月刊 | 201411 | 43 | |
马拉美《海风》教学三问 | 申淑艳、贾晓萌 | 语文月刊 | 201411 | 63 | |
诗意的面影,乡土的伤痕——《哦,香雪》细读 | 张玲荣 | 语文月刊 | 201411 | 67 | |
做自己的主人:《窗》所体现的主体意识 | 苏炳生 | 语文月刊 | 201411 | 70 | |
课堂评价:疏导与激励 | 王俊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22 | |
咬文嚼字 达理通情——研读李清照《声声慢》词 | 何文刚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22 | |
微澜荡漾,课堂会更“蔚蓝”——以《蔚蓝的王国》为例 | 徐艳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27 | |
卡夫卡《骑桶者》新解 | 马臻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41 | |
“雷雨”:映见那美丽的彩虹 | 陈友宝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44 | |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艺术 | 夏德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47 | |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影——品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与无处写”楚爱华、刘晓春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49 | ||
古代“君子”“淑女”的标准——《诗经·关雎》的教学解读 | 李华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52 | |
《沁园春·雪》综述:在比较阅读中彰显个性 | 赵文革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56 | |
一句一词一标点 品味老舍思乡情——《想北平》教学设计 | 方佳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62 | |
细读的边界与底线 | 邓彤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64 | |
剖文析韵 由隐入显 | 曹淑芬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65 | |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孙衍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67 | |
自然深刻地感悟文心 | 任富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69 | |
创意不断,却也“险象”迭生 | 向浩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70 | |
《逍遥游》教学实录 | 张超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27 | |
《送考》课堂实录及点评 | 唐惠中、黄厚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30 | |
散文教学起点与落点的确定及课堂实施——以《西地平线上》为例 | 骆军英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33 | |
且吟且叹:在唐诗宋词里的快意游走——《唐诗宋词选读》吟诵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 桂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35 | |
长篇幅文言文的导读策略——以《孔子世家》自主学习导读为例 | 马龙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37 | |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十年反思与建议 | 程振理、周静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39 | |
“文本互涉”的路径选择与呈现方式 | 欧阳国胜、李丽玲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43 | |
比较“吾从板外相为应答”的四种翻译 | 吕贻晓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46 | |
《五人墓碑记》人教版与苏教版之比较 | 朱耀照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47 | |
“葫芦”的三重象征——《清兵卫与葫芦》中“葫芦”的象征意义 | 李伟杰、朱晓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49 | |
左光斗“目中无人”?——“只眼”看《左忠毅公逸事》郭晋考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50 | ||
《听听那冷雨》中的审美价值 | 戴陈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34 | |
《曹刿论战》微课教学思路 | 陈玉剑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36 | |
《斑羚飞渡》拓展中的换位意识 | 奉政道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38 | |
愧怍:解读《老王》的关键词 | 方向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39 | |
《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 李玲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40 | |
字斟句酌品文章——以《品质》为例 | 周忠起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19 | |
语文味,魂兮归来 | 童庄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21 | |
从故事审美到文化视野——以爱情题材为例谈戏剧文本教学的品质追求 | 汤丽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24 | |
语言理解——古典诗词教学不该绕过的坎 | 陈正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26 | |
“演讲”“演说”,其“实”不同——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 赵清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29 | |
褪尽浮华 彰显本色 | 李园园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32 | |
语文课堂且让“思考”慢慢行 | 张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34 | |
从对刘邦的称呼看项羽其人 | 朱颖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36 | |
《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错位 | 屈伟忠、俞米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38 | |
《登高》课堂实录 | 刘宏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40 | |
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 曹茂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43 | |
引领学生 不断“登高” | 谢嗣极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44 | |
步步“登高” 瑕不掩瑜 | 吕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45 | |
悲中含壮 悲中显真——《登高》解读及教学设想 | 刘宏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46 | |
求“异”,还是求“同”——对“同课异构”价值取向的追问 | 蒋洪兴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48 | |
同课异构中的“三定”原则 | 刘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52 | |
构筑具有“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 袁菊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43 | |
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陈智峰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46 |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课例赏鉴 | 谭晋宇等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49 | |
在文本阅读中渗透人生教育 | 邰雨春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53 | |
阅读写作 |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 | 庄照岗 | 语文月刊 | 201411 | 4 |
发扬优势,克服不足,再上新台阶——关于当前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的评析和建议 | 周红阳 | 语文月刊 | 201411 | 10 | |
新材料作文中如何表达“我”的参与意识 | 丁美华 | 语文月刊 | 201411 | 15 | |
初中语文作文全程评价标准厘定 | 张海侠 | 语文月刊 | 201411 | 49 | |
培养高中生作文发散思维能力策略初探 | 江家华 | 语文月刊 | 201411 | 56 | |
千锤百炼雕新句 洗尽铅华始见真——议论文语言锤炼例说 | 许朝艳 | 语文月刊 | 201411 | 60 | |
概念辨析:提高议论文写作的分析能力 | 叶黎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30 | |
概念辨析:加强思维深度的有效途径 | 李建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30 | |
指导学术性小论文写作的实践探索 | 徐桦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37 | |
“写体悟”指导:让写作与美好的生命相遇 | 陆锋磊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51 | |
作文训练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由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看作文教学 | 陈胜全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53 | |
高中写作教学的三个整体性原则 | 叶海忠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54 | |
捕捉学生的“文采” | 宋宏雄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56 | |
妙用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 | 雷建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58 | |
从经典论文中汲取论证滋养 | 刘可翔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59 | |
关于当前新材料作文审题指导的评析和建议 | 周红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21 | |
用课文范例引导学生写作文 | 肖郁郁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48 | |
如何让作文趣味盎然 | 李中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50 | |
课文实例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宁雪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52 | |
作文材料选择策略 | 陆高峰、朱建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54 | |
作文不妨从有意思写起 | 陈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56 | |
议论文叙事三忌 | 王庆州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57 | |
课改中的作文教学拾贝 | 李旭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58 | |
童年题材作文写法初探 | 胡奎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59 | |
文本细读视阈下的阅读教学策略 | 姜会永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0 | |
关于高中诗歌鉴赏课的几点浅见 | 管亚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2 | |
阅读导航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吴国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3 | |
浅谈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 | 刘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4 | |
主问题设计:阅读教学的高效视角——以《怀念红狐》的教学为例 | 黄卫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54 | |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思考 | 刘跃夫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56 | |
对善恶妍媸 照真假是非——议论文对照式结构思维建模探究 | 潘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58 | |
活动体验:读写共生学习的新路径 | 王书月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60 | |
关于细节的作文教学 | 杨蓉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62 | |
高一议论文横向论证提升策略 | 谢启团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56 | |
美国写作表现标准指向与启示 | 郭家海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59 | |
试题研究 | 高考图文转换题新变化与形象思维能力训练 | 谢智晴 | 语文月刊 | 201411 | 77 |
诗歌解读的程序与边界 | 李剑林 | 语文月刊 | 201411 | 80 | |
“微写作”漫议——以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试题为例 | 漆永祥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73 | |
破题:考场作文快速立意的先导 | 刘宏业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77 | |
深化改革进行时:高考语文命题献策(中)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7 | ||
用书写方式考查考生的名著阅读量 | 卢世国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7 | |
微写作的命题形式与备考策略 | 王学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8 | |
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考 | 贺克春、田卫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10 | |
形式创新: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 | 朱洪祥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12 | |
让关键词成为材料作文写作的最佳入口 | 莫家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61 | |
胸有成竹,左右逢源——例谈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题型的解题技法 | 邰国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63 | |
哲学理性的自觉向度 | 王玉强、冯希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64 | |
江苏卷古诗词奖赏试题特点、走向及教学指津 | 徐国新、吴伟昌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67 | |
高考作文:敢问路在何方——由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说开去 | 李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69 | |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探究 | 张晓琴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5 | |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误区及矫正策略 | 王书月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66 | |
从两道模拟题看作文题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 沈坤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65 | |
质疑与建议——福建卷十年命题之思考 | 陈学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67 | |
例谈古汉语连用式名词动用 | 陆希致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70 | |
古诗词奖赏“表达技巧”题备考策略 | 余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72 | |
图文转换题的分类与备考策略 | 张定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75 | |
理性思维导向及其对抒情性思维的超越——2014年高考作文题纵评 | 孙绍振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11 | |
让辩证思维之花遍地开放——由2014年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 曹勇军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14 | |
命意与超越:从明示、暗示到不示——2014年高考作文题浅析 | 徐丽雪、潘新和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17 | |
“微”言大义——2014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评析 | 邓超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20 | |
高考作文及训练应关注人的发展 | 杨林柯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411 | 23 | |
资料参考 | 对比、衬托辨析 | 刘志立 | 语文月刊 | 201411 | 72 |
何为“家祭” | 靳庆祝 | 语文月刊 | 201411 | 75 | |
怅惘:心灵之痛——苏童散文《三棵树》欣赏 | 费明富 | 语文月刊 | 201411 | 83 | |
盛世风情入画屏——读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 陈彝秋 | 语文月刊 | 201411 | 85 | |
浅析大学校园宣传语的语言特色 | 龚韶、花靖超 | 语文月刊 | 201411 | 87 | |
谈“为什么”“怎么”同现 | 胡艳 | 语文月刊 | 201411 | 90 | |
“迅雷不及掩耳”之种种 | 刘善涛 | 语文月刊 | 201411 | 91 | |
“胡言”者,胡人之言 | 程秀全 | 语文月刊 | 201411 | 93 | |
“对簿”能一丢了事吗? | 柳振华 | 语文月刊 | 201411 | 94 | |
“峨眉”“峨嵋”与“娥眉”“蛾眉” | 叶登峰 | 语文月刊 | 201411 | 95 | |
“最晚十五天内答复”并非病句 | 黄硕 | 语文月刊 | 201411 | 17 | |
“降低X倍”,荒唐! | 夏传寿 | 语文月刊 | 201411 | 39 | |
“天作之合”非“合作” | 杨日红 | 语文月刊 | 201411 | 55 | |
“他盗之出入”是宾语前置吗? | 张怡春 | 语文月刊 | 201411 | 76 | |
归咎、归功与归因 | 俞敦雨 | 语文月刊 | 201411 | 79 | |
白居易是晚唐诗人吗? | 方德佺 | 语文月刊 | 201411 | 59 | |
“别解”摭谈 | 夏俊山 | 语文月刊 | 201411 | 96 | |
书法要进课堂? | 湖边蒸鲤 | 语文月刊 | 201411 | 封三 | |
美在女性视角——《简·爱》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对比阅读 | 彭莉琼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83 | |
借意雁荡 | 周仕龙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86 | |
“晕”是指“冷月”不是指“残烛” | 关在龙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76 | |
让课堂因思考而灵动起来 | 孙忠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77 | |
化整为零 化繁为简——“主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学案编制中的运用 | 王谦书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78 | |
诗文主旨快速精准解读途径初探——《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快速精准解读示例 | 邱国富、肖向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79 | |
外来词中汉语与外语的冲突与融合 | 王菲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41 | |
答记者问 | 何丽萍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42 | |
洋溢着课文中的传统文化 | 朱春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44 | |
曾经的岁月在今天 | 朱春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46 | |
俄红军歌舞团:让卡林卡征服世界 | 汤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77 | |
《今生今世的证据》难句释疑 | 李雪松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77 | |
白居易为何要“夜”送客 | 杨依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411 | 79 | |
教研活动 | 因为爱,所以成长 | 张华珍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80 |
关注学生: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 | 单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82 | |
在语文教学探索的旅途中愉悦前行——四川省成都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方阵巡礼 | 程一凡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11 | 71 | |
塑巾帼形象 展教育风采 | 肖灵准、卜建珍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72 | |
最美的语文是和学生并肩翱翔 | 毕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74 | |
语文好课好在哪里 | 刘正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411 | 76 | |
资讯 | 2014年“语文与文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启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21 | |
海峡两岸“民国经典阅读”同课异构活动启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87 | ||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首届全国中学生朗诵大会”在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举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411 |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