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学生讲坛之我读红楼《至试看春残花渐落----论<红楼梦>的人物之死》 高二A13苏昕莹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8日

 

试看春残花渐落
                  —论《红楼梦》的人物之死
   德国哲学家费尓巴哈说:“死亡是我们获得存在的知识的工具,死亡确实显现了存在的根由,唯有它才喷射出本质的光焰;存在只有在死亡中显现,因而它也就是在死亡中实现。”死亡,一个让中外古今的诗人与哲学家都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个看似简单却饱含奥秘的词汇。有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人结束的一生的标志,有的人却认为这是生命的最高虚无和美的极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生命悲剧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但是,为什么说它如此之悲呢?这正是因为作者曹雪芹用血和泪完成的这部巨作中,无处不存在死亡。
   《红楼梦》中写了很多人物的死亡,他们的数量之多,身份之别,年龄之异,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都可以一一看清。甚至有的红学家说,作品的主题就是死亡,死亡就是作品的主要情节。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譬如说,4回的冯渊之死,12回的贾瑞之死,32回的金钏儿之死,69回的尤二姐之死, 98回的黛玉之死,114回的凤姐之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它们贯穿了整部悲剧。
作品中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都不相同,固然死亡的原因和方式也都不一样。但是,我想故事中的人都可以大致地分作这样的两类人——一类是上层的贵族人士,另一类则是下层的平民人物。那么上层的人物之死与下层的死有何不同呢?贵族人士丰衣足食,为何一个个相继走向死亡?而下层的平民人物的死背后又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呢?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平日里笑傲风云、丰衣足食,到最后却总仍带着不舍与悔恨离开人世的贵族们。宁国府当家大奶奶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患病而死;身为荣国府的骄傲的皇上的宠妃贾元春也在四十三岁就暴病而亡;叱咤风云的王熙凤在生下巧姐落病,后在贾家和王家都破败后加剧而死,等等。其实,这些贵族抱病而死的原因有着惊人的一致: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受到了挫败,从而造成了心理上郁郁寡欢,久而久之殃及到了身体的健康,白居易曾吟诗:“壮志因愁减,衰容与病增”。
这里,尤以王熙凤为典例。王熙凤在本书的前半部分也是风风光光的,但在贾府落败之后她的命运也随之凋敝。凤姐的死可以说是十分悲惨的。无论是放高利贷和逼死人命被发现还是贾母的去世使她威严不再,都让她积虑成疾,并走向死亡。视频 从我们刚刚看到的片断可以看出,其实凤姐离开的时候是十分不甘的,也许她还在幻想着曾风光一时的家族能够让她起死回生,这正因为她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就是贾府已经彻底衰落了,她也无法再回到从前了。
同为当家奶奶的秦可卿在第十回患病的时候,请来的医师张友士为她看病,把脉完的张友士是这么说道:“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但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这意思就是秦可卿身为当家的大奶奶,上上下下的事情都是她在打理,打理的事情多了,她的追求就受了一些不如意事情的打击,烦恼积压在心头,长年累月造成了身体上的疾病。
而在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这一描写黛玉之死的情节中,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结亲的这个时候。黛玉的追求就是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宝玉在一起,当她得知宝玉与宝钗结亲之时,得知自己的婚姻被这个家族给“潜规则”了,加之平日里身体素来不好,就离开了人世。我们来看看这经典的“黛玉之死”。视频 瞧,当这些贵族的理想受到挫败,或是尊贵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他们的心理就受到重创和打击,但在当时的背景——清代中晚期的等级制度的庇佑之下,尊贵的身份的保持之下,他们的耳畔一直响着一个声音:“我们是贵族。”所以心理上受到伤害,无力回天的时候,气卧病榻不可避免,但绝对没有一个人会去自杀,末了,结局只能是带着各种的不舍和悔恨离开人世间。所以,无论是凤姐还是林妹妹,她们的死与整个家族的衰败是息息相关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下层人,也是处于封建社会的底层的他们,命运更是叵测。无论是主子身边的红人,还是府外更加低劣的下人,活着就是为了保有自己的生命,但如果生活的保障没有了,活着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是一种负担,此时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自杀。比如说尤二姐,在贾琏带进贾府之后,王熙凤施计逼迫,终日不得安宁,最后不堪忍受折磨,吞金而死。她表面上看起来是为情而死,其实把她逼上死路的是生存的绝境。而如司棋、晴雯、金钏儿般的下人,生活本就一穷二白,失去爱情和其他追求之后即使身体健康也活不下去,既然内心没有想要生活下去的欲望,加之本无牵挂,竟也是一了百了,随风而去。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都觉得,死亡,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它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意味着我们要与身边的事物告别。但,人生来就是会结束生命的,正如费洛依德的“死亡理论”解释的好:生命的进化和发展只是偶然的现象,反之生命向寂灭状态的回归,正是生命内在的本能。《红》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所以我认为,死亡,一个终点。死亡,却也是开启另一扇门的钥匙。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