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历史的定义——《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高一征文二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历史的定义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B9 侯禹进     指导老师:陈志芸
历史,历来让无数学者、专家摸不着头脑。它变幻莫测,让人琢磨不透。人们不断地研究它、推测它,却又没人能够真正彻底地了解它。对于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时至今日,历史仍然是扑朔迷离,宛如深海一般,让一头扎进去的人看不清事物,摸不着头脑。
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人们对历史的解读众说纷纭,让人不免觉得头昏脑胀。专家们的解读过于严谨,民间的说法又没有什么确凿的依据。而如果试着综合各方观点,各种说法间的矛盾有太多,让人只觉得在泥水中潜行,眼前一片混沌。在这时,《明朝那些事儿》出现了。它是我看过的少数能“讲的清楚”的以历史为题材的书之一。
以往我见过的关于历史的书,不管是史论也好,小说也罢,大多都本着公平客观的宗旨,在评论同一历史事件时,往往综合各方观点,或者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观点出发进行论述。这样做并不是不对,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负责任的心态。但这些对于把书读来消遣,平常没有太多时间看书的广大普通人来说,往往让人觉得糊里糊涂,读起来疲惫不堪。
而在这方面,《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让人觉得很“俗”,却无疑是十分高明且行之有效的。它出奇地“固执”——在评判或评论历史事件时,自始至终几乎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整本书下来,除了对记载有歧义的历史事件分别进行不同版本的叙述之外,始终都是“一根筋”。这种写法使得整本书思路非常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但是使用这种写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为什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读书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仔细想想,宏观上的所谓“历史”,实际上是对各方对发生过的事件的观点的一个“统称”。谁能说得清历史上到底发生过什么?也许杨贵妃是个丑女,只不过是唐明皇口味独特。历史往往扑朔迷离。再神通广大的人能做的,也就只有推测,然后根据自己的推测提出自己的观点罢了。所以看书,尤其是看历史,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历史”。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发现,《明朝那些事儿》可能有的最大弊端,就是用过于单方面的作者个人观点,扼杀了读者的思考空间,限制读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从而无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作者成功地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出现。他使用了一种很有特点且有效的写法。这本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处处给人一种“爱信不信”的感觉。让人很明显的觉察出作者只是在平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罢了,并没有强迫他人相信的意思。这样就成功地保住了读者独立思考的思维空间,让读者得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读书的最大作用:读书是用来引起思考的。
思考,是上帝给予人类最大的恩赐。因为思考,人类才显得有灵性;因为思考,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百兽之长”。思考让个人开明,使社会进步。读书若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如囫囵吞枣一般,“难解其中味”。然而现今大多数人读书,却往往只是看个热闹罢了。都说读书是一种消遣,其实由读书引起的思考过程才是一种消遣。《明朝那些事儿》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写得多有趣多好看,也不在于它思路清晰文笔干净。而是在于其极高的的引起读者思考的能力。正因为每个人对历史的思考和观点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对历史才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这就是《明朝那些事儿》最大的价值是所在:以为读者提供一种“定义”的方法,引出了千千万万不同的“定义”。所谓历史的“定义”,实际上是各种各样“定义”的集合罢了。
最后引用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历史就是历史。他不是评论家、说书人口中曲折的故事,也不是课本上各种历史事件的所谓“历史意义”的集合,更不止步于老师所讲的有趣的历史轶闻。历史只是事实。已经发生过的、不可改变的,平静而又不失波澜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