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投匕首的人——读《百年国士之鲁迅》有感 高一征文一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投匕首的人
------读《百年国士之鲁迅》有感
 
                高一B4班   庄翕            指导老师:陈君平老师
小心地翻开厚重的书页,百年国士在字句间活化了近代史上一个个名家。他们或喜或悲,在我面前演绎着那个黄钟废弃、瓦釜雷鸣的年代里文坛上的种种笔墨交锋。让我无限接近那个原本遥不可及的年代里的那个人----鲁迅。
“他走出去,看见旁边埋伏着两个人,打算给他攻击。他想,你们要当着我生病的时候攻击我吗?不要紧!我身边还有把匕首呢,投出去掷在敌人身上。”那是鲁迅逝世前的一个梦。就连在梦中,都不愿放弃攻击他的敌人,他可谓是一个真正的投匕首的人。
在以往,鲁迅给我的印象是模糊不清的,无非是一个被冠以中国近代史上名家的人。但在接触了他的文字,阅读了关于他的故事和文章后,他的轮廓终于逐渐清晰。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憎分明、又有点幽默的中年男人。
其实,鲁迅自己也曾说过:“我对于同辈的牺牲向来是没有那么悲痛的。”鲁迅并不是无情而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且把它推及到同辈人的身上。他曾发表过一篇“铁屋论”,他认为身边先醒的人理应叫醒那些沉睡的人,把唤醒民众的麻木不仁为已任。正因此,他才写下了那些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贫民与劳民们,想要改变掉他们的精神。不仅如此,鲁迅的严已不仅在精神上,还有在工作上。巴金亦曾提及,《从刊》曾向鲁迅约稿,他答应下来,并很快地送稿了,只因出版社的一句要在年前交稿的空话,而鲁迅却认真的记下。巴金因此而评价道“这说明了先生对任何工作都很认真负责。”
可相较于苛已,他却颇为宽人。当时的青年有很多都是极受鲁迅照顾的,甚至于一些借骂鲁迅以求成名的败类,鲁迅亦不计较,尽管郁达夫曾劝其别上当,他却回答:“正可以因此而成全了他们。”这样的胸怀,足使当时的卑劣为士相形见惭。
鲁迅曾被郭沫若评价为“当然,鲁迅除了自己谁都骂。”这说明了鲁迅并不是看人打脸,他看的是原则,超越了他的原则,他就要指出并攻击。因为这样,鲁迅才因揭露批判国民党反动派当权者而屡遭压迫。但他绝不退缩,在他的母亲眼里,鲁迅从小就不欺负弱小、不畏强暴。无独有偶,在许钦文先生文中,他写了这样一段话:“在谈论之间,一提到了仇人,他总就气愤起来;谈到了小孩子的摧残,或无告者的窘状,他总就显得不胜愤慨;这些都是他的常态,同以前没什两样。”这便是鲁迅的真实写照,他对于代表恶势力的和他反对的人,总记得永固,不时拿出来口诛笔伐。而对于底层人民却是爱护有加。鲁迅的侄子回忆他曾亲自帮助一名受伤的黄包车夫,在那冰天雪地的寒冷户外。种种事例不一而足,鲁迅的爱憎分明是众人皆知的,那种精神至今影响着我们,如高尔基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为人们带路。
同样的,鲁迅也并不是仅拘束于刻板严厉的人,他讲的一个笑话能使郁达夫笑了一整路;他模仿的滑稽目连剧剧情能使《月夜》著者川岛大笑;直至今日,他讲的关于京剧救国段子仍让我忍俊不禁。即使这样,鲁迅还是会有刻薄的时候,但那针对的是当时的恶势力,那种尖刻辛辣、一针见血的语言风格永远让人印象深刻,有人曾认为他笔如刀锋。正是如此,鲁迅那投匕首的人的形象愈加贴切。
最后,援引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话:“鲁迅与其称为文人,无如号为战士。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德国诗人海涅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