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数学2013年6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7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理论研究 |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几点思考 | 姜德祥 | 中学数学 | 201306 | 47 |
从定积分推导三角函数公式 | 王有强,徐章韬 | 中学数学 | 201306 | 67 | |
从真正意义上回归课本 | 梅磊 | 中学数学 | 201306 | 68 | |
对错误“对应”之反思与对策 | 郭卫丽 | 中学数学 | 201306 | 71 | |
让研究教材成为一种习惯:从教材对正弦定理证明的设置看新课标理念的变化 | 王永生 | 中学数学 | 201306 | 74 | |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恒等式及应用 | 来振华 | 中学数学 | 201306 | 88 | |
网络环境下数学教学资源的获取、整合与活用 | 胡廷欣,童其林 | 数学通讯 | 201306 | 1 | |
立足学生立场 实现知识转化:PCK视角下高考试题的教学运用 | 闫振仁 | 数学通讯 | 201306 | 3 | |
做好考试分析 提升教学实效 | 陈志江 | 数学通讯 | 201306 | 6 | |
圆锥曲线共轭直径的一组优美性质:对《双曲线的有趣性质》一文的修正及探究 | 高文启 | 数学通讯 | 201306 | 20 | |
也谈零向量:与《关于零向量两个典型案例的思考与探究》一文作者商榷 | 罗建宇 | 数学通讯 | 201306 | 35 | |
定比分点向量式的推广 | 杨同伟 | 数学通讯 | 201306 | 37 | |
利用长方形构造一类级数求和模型 | 李世臣,袁昆 | 数学通讯 | 201306 | 40 | |
圆锥曲线顶点定值子弦性质的一般情形 | 许书华 | 数学通讯 | 201306 | 42 | |
关于圆锥曲线切线的又一组性质 | 徐文春 | 数学通讯 | 201306 | 44 | |
雨中行走,速度越快,淋雨越少吗? | 李金兴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24 | |
有心圆锥曲线与顶点的两个统一性质 | 林志森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26 | |
学有定法:谈谈三角函数中的思想方法 | 王新明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44 | |
圆锥曲线光学性质的一个应用 | 郑文超,洪丽敏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46 | |
基于考试的高中数学解题训练主张之六:注重算理考查 | 陈清华,柯跃海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50 | |
与“国培”学员一起做案例分析(续):一道不等式恒成立高考题的深度交流 | 罗增儒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2 | |
巧记抛物线图象及基标准方程 | 张志强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60 | |
揭开559的神秘面纱 | 王凯成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70 | |
教材教法 | 打磨核心教学细节 追求高效数学课堂:《平均变化率》的磨课实践和体悟 | 夏志辉 | 中学数学 | 201306 | 4 |
概念引入自然 性质研究清楚:对一节《幂函数》课的几点拙见 | 雊金水 | 中学数学 | 201306 | 8 | |
基于学生的视角谈解题教学的有效性:以2012年、2013年云南省一模数学第21题为例说明 | 李晶,李德安 | 中学数学 | 201306 | 10 | |
选择合理呈现方式 实现情境有效引入 | 潘梅耘 | 中学数学 | 201306 | 14 | |
重视学生思维参与 实现情境有效引入 | 叶亚美 | 中学数学 | 201306 | 17 | |
探析空间向量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妙用 | 王伟杰 | 中学数学 | 201306 | 76 | |
抓住“关键” 把握“异同”:对一道高考调研试题的解法探究 | 卓成海 | 中学数学 | 201306 | 77 | |
深入探究寻优解 反思回顾揭本质:对一道高三调研试题的解法探究 | 殷长征 | 中学数学 | 201306 | 79 | |
灵活建平面图形 凸显向量几何本色 | 刘薇,沈恒 | 中学数学 | 201306 | 81 | |
对新教材课本习题的引申和研究 | 易志伟,魏扬 | 中学数学 | 201306 | 84 | |
尊重学生,应从教学设计做起:“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齐新发,郑新春 | 数学通讯 | 201306 | 11 | |
直观感知理性构建 诠释生活巩固铺垫:非课件教学比武课《平均变化率》的教学设计评析 | 夏志辉 | 数学通讯 | 201306 | 14 | |
从课程资源视角看“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 | 王永生 | 数学通讯 | 201306 | 18 | |
谈数学教学中的借“特殊”使舵 | 陈红香 | 数学通讯 | 201306 | 22 | |
对“对人教版A选修2-1一道习题答案的质疑”的质疑 | 王怀明 | 数学通讯 | 201306 | 36 | |
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张武生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27 | |
“望、闻、问、切”把脉数学试卷讲评课 | 王永锋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30 | |
“斜”视解几,风景独好 | 余启友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32 | |
以“问题串”为载体,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 赖宁丰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34 | |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 朱亦红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35 | |
中职数学的“项目教学”初探 | 江勇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39 | |
领悟课标 研读教材 把握教学:《数学3》第二章“统计”的研读与教学建议 | 冯爱银,徐晓兵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6 | |
遵循“四个贴近” 构建高效生态课堂:“充要条件”课例点评 | 水菊芳,黄安成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11 | |
强化“范式”教学,提升数学素养 | 石志群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14 | |
一道试题讲评的“幕后台前” | 佟成军,冯善状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17 | |
数学“问题导学”模式的问题设计原则 | 林文良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23 | |
“参与式教学”案例设计的实践与认识 | 王海赳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27 | |
充分发挥教材的探究功能 | 赵加营,陆明明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29 | |
目标自由的问题陈述让理解更容易:一种有效减少“懂而不会”现象的教学技巧初试 | 徐红星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32 | |
厘清“懂”和“会”的关系,促进学生既“懂”又“会” | 李广修,杨兴军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34 | |
追寻还课的脚步,追求知识的由懂生会 | 李文晓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37 | |
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设计:兼评陈柏良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 唐恒钧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64 | |
解题策略 | 由必然与偶然引发的思考:椭圆的一个性质的深究 | 代银,戴晨希 | 中学数学 | 201306 | 20 |
数学问题:因变化而精采:对一道经典三角题的变式探究 | 李歆 | 中学数学 | 201306 | 21 | |
对圆锥曲线定点弦三个性质的推广 | 昌国良,王煜 | 中学数学 | 201306 | 24 | |
离心率寻根焦点三角形:两个离心率公式及其应用 | 李昭平 | 中学数学 | 201306 | 26 | |
一个距离,多重应用 | 何长林,刘勤,许兴震 | 中学数学 | 201306 | 28 | |
培养问题意识,重在问题设计 | 李宽珍 | 中学数学 | 201306 | 30 | |
例题教学该如何选题 | 毕平书 | 中学数学 | 201306 | 32 | |
从教材一例看椭圆新的“生成方式” | 付琼 | 中学数学 | 201306 | 35 | |
斜率互为相反数的共点弦的“动”与“定” | 张端平 | 中学数学 | 201306 | 37 | |
多题一源,我变一思:对一类二元最小值问题的命题探究及感悟 | 周家忠 | 中学数学 | 201306 | 38 | |
领悟命题意图 促进有效学习:二次函数考点分析 | 丁彦之 | 中学数学 | 201306 | 42 | |
空间轨迹问题的“降维”处理 | 鹿斌 | 中学数学 | 201306 | 44 | |
直接思维主导函数“题眼”的寻找 | 陈贵东 | 中学数学 | 201306 | 86 | |
存异求同探本源 呈现规律显一般:一道导数题的多种解法及一般规律的归纳 | 李恒梅 | 中学数学 | 201306 | 90 | |
探索法解题例说 | 范花妹,秦庆雄 | 数学通讯 | 201306 | 24 | |
平面几何定理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 夏云晶 | 数学通讯 | 201306 | 29 | |
构造函数巧解题 | 周超 | 数学通讯 | 201306 | 33 | |
涉及数列的四种创新题型的解法研究 | 郑一平 | 数学通讯 | 201306 | 46 | |
一道三角函数的研究 | 黄天华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41 | |
解题过程中忘记讨论的现象分析:以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例 | 缪林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21 | |
一类判断大小关系的问题 | 陈云烽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40 | |
二次函数在有限的开区间内有零点的条件 | 杨华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44 | |
一次“巧合”的证明与推广 | 李怀军,陈百华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48 | |
小填空,大乾坤:一道统考题的命题构思与反思 | 徐明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61 | |
一道双曲线问题的解法及推广 | 石鑫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71 | |
高考频道 | 渗透目标观念,驾驭数学高考 | 张昆 | 中学数学 | 201306 | 49 |
由2012年高考谈“求异”法解题的反思和建议 | 肖霄 | 中学数学 | 201306 | 53 | |
如何消除“懂而不会”现象:兼谈提高解题能力的几点做法 | 杨云 | 中学数学 | 201306 | 57 | |
2011年清华等五校联考自主招生一道试题探究与溯源 | 时宝军 | 中学数学 | 201306 | 60 | |
对一道自主招生题的另证和再推广 | 施刚良 | 中学数学 | 201306 | 63 | |
体现解析几何核心内容及教育价值的高考试题赏析 | 陈中峰 | 中学数学 | 201306 | 92 | |
对称:解高考数学题的好方法 | 赵思林,李正泉 | 数学通讯 | 201306 | 27 | |
对一道解三角形高考试题的挖掘 | 任后兵,郑俊明 | 数学通讯 | 201306 | 51 | |
2013年清华保送生考试数学试题 | 范端喜 | 数学通讯 | 201306 | 52 | |
2012年北大保送生考试数学第5题的再探究 | 黄伟亮 | 数学通讯 | 201306 | 54 | |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题109-111) | 姚先伟等 | 数学通讯 | 201306 | 57 | |
高考数学复习新策10招 | 任勇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1 | |
理科试卷的评析 | 齐虹,柳榕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3 | |
文科试卷的评析 | 许如意,陈清华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5 | |
基于素养的试题评析 | 张小熙,陈美丹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7 | |
基于背景创设的试题评析 | 叶晶,方雅茹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9 | |
基于表征的试题评析 | 罗薇,倪莹莹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12 | |
基于“回归教材”的试题评析 | 熊小红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14 | |
基于数学文化特征的高考试题评析 | 吴艺芳,洪妍妍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16 | |
基于过程与方法的试题评析 | 杨柳惠,陈婷婷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18 | |
基于“多思少算”的试题评析 | 方佩佩,陈巧珍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20 | |
基于高等数学思想的试题评析 | 吴晓楠,许如意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22 | |
莫让浮云遮望眼,除尽繁华识真颜:对一类高考试题本质的追溯 | 朱贤良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46 | |
试题赏析,赏析什么 | 史嘉,王茂松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51 | |
例谈研究高考数学试题的几种视角 | 梅磊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54 | |
竞赛频道 | 命题探源得通解 三角代换显功绩:一道江苏省集训队试题的再思考 | 王恒亮 | 中学数学 | 201306 | 63 |
证明别开生面 探究推陈出新:对一道韩国奥林匹克试题的再认识 | 李建潮 | 中学数学 | 201306 | 65 | |
一道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 庞耀辉 | 数学通讯 | 201306 | 60 | |
也谈一道2011年高中数学联赛试题的解法 | 田富德 | 数学通讯 | 201306 | 61 | |
利用“△≤0”证明一类不等式竞赛题 | 王毅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47 | |
一个不等式的优美证明 | 查正开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06 | 49 | |
运用均值不等式的灵魂在于凑配 | 王淼生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57 | |
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赛题 | 傅婷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59 | |
课外园地 | 数学史上几位业余数学家 | 陈飞,徐汉文 | 数学通讯 | 201306 | 62 |
环球视野 | 韩国2014高中数学新课程简介及特点分析 | 刘超,代瑞香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 201306 |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