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资讯>> 书香校园

书香校园

《我读子路》 高二征文一等奖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1日

 

我谈子路  

  在孔子四科高弟中,列于政事之首的是冉有,可惜这不是我欣赏的一个人。尽管冉有曾率鲁国军队打败了齐国军队,但我不喜欢他为政无德。所以今天我要谈的是居于政事之次的子路。
   子路姓仲,名由,又字季路。子路生于鲁、仕于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晚年被聘于卫国。子路在《论语》中的形象很丰满,依我对论语不太熟悉的理解,惟子路是我最喜欢最佩服的孔门子弟——行动的巨人,勇哉子路。
                                                     
                     
为政以德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为政以德好像离勇远了点,但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为政以德是件不容易的事,是需要勇气的。比如到现在孔子仍为人诟病的是只会“周游”而不会反抗、革命。在《论语·微子》中,子路对耦而耕的长沮、桀溺两位隐者的反思就说明为政是需要勇气的。“不仕无义”“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叫明知不可而为之,明知“德治仁政”的理想在现实行不通,但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去。比起“不为五斗米折腰”,哪一个能更有勇气地面对惨淡的政治和人生呢?正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结缨遇难 舍生取义
   《先进》中,“子路,行行如也”,这种慷慨神武的样子让“子乐”,同时也感到很忧虑,紧接说了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我想子路也在考虑勇的价值,《阳货》中,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每每想起子路凭匹夫之勇,英勇救主,这是否是“不得其死然”。孔子对子路之死也是又奖又贬,认为子路不懂“将以有为”,不赞成无谓的牺牲。但“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君子死而冠不免”,让我们看到了儒家英雄的气节,看到的是有义之勇,舍生取义,死得其所,子路终身诵之而没有忘教师教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悲哉,子路!壮哉,子路!
                                                    
                      
成长中的子路 不耻下问
   子路在论语中像个笨学生一样,不厌其烦地问个不停。比如他问政、问士、问成人、问事君、问勇、问君子、问强、问治蒲之策、问治国、问事鬼神等。
   学贵有疑。 好多学生拘泥于先生所授,不敢也不想超越,有时更是碍于面子,这是缺乏战胜自我的勇气的坏事。而子路就有和先生讨论问题的勇气。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谏师如流 弟子不必不如师
   《论语 雍也》中,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卫灵公又偏宠有名的美人,名声不大好,但把持着卫国政权。子路对老师走女人路线这事不高兴,孔子就“天打五雷轰”的起誓表明自己的清白。
   从这件事中,我们能看到子路有件事对老师不满,就会直接提出。这也更体现了他的率性。子路从政,是讲“良禽择木而栖”的,而孔子迫于实现自己仁政理想,倒有点饥不择食之嫌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说子路有超过老师的地方。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在孝道上,子路提倡“祭之丰不如养之薄”,青年时期的子路经常提着猎物到城都去换粮食回家供养父母,后来曲阜地区有子路“百里负米”的传说。后来有一天在周游列国的路上,子路又回忆起这件事感慨说,现在我们这么多人,一出动就上百辆车马,有很多粮食,可当年我家穷,为了让父母吃到一点米,要步行一百多里路到城里买,现在我的父母或者有多好啊!孔子听后说“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我们今天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也是这样吗!  

   子路身上的美好品德真的太多太多。古往今来,也许只有关羽可以和子路有得一比了。历代对子路的评价都很高,如宋高宗御制赞中赞扬子路:“升堂惟先,千乘惟权。凌暴知非,委质可贤。折狱言简,结缨礼全。恶言不再,仲尼赖焉。“子路是个行动的巨人,两千多年后,我们仍不免要赞扬他,并为他的精神深深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