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专题>> 创建文明城市专题

创建文明城市专题

泉州吹响“美丽乡村”建设号角 每年5000万元添彩

录入者:jishuzhongxin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7日

        若干年后,驱车上高速公路,沿途将不断闪过一幅幅“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景图画……

         昨天,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美丽乡村”动员大会,出台《泉州市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2012年~201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争取用1~2年时间,让全市村庄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提升;通过5年坚持不懈的推进,使泉州广大农村的面貌,有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建设“美丽乡村”,关系千家万户,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

         会议号召,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把广大农村建设成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家园!

        “泉州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城市像城市、农村像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5年内,基本完成全市农村‘五证’发放”……

         昨日会上,针对今后五年泉州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行动计划和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内涵十分丰富,着眼点一定要高;建设“美丽乡村”,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建设“美丽乡村”,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

        整治好村庄环境

        坚决刹住“两违”

        会上指出,要全力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卫生保洁制度,根本解决农村生活污染、环境脏乱问题,以此带动农村水域、小流域整治,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一改“远看有新房,近看脏乱差”现况,建设生态美好家园。

        整治“两违”方面,坚持依法依规、“一碗水端平”。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乡镇一级建立一套专门的机制、一支专门的队伍、“一票否决”的责任追究制度,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尽快扭转“两违”现象!

        城乡空间规划布局

        应该前瞻10~20年

        据统计,近10年来,泉州163个乡镇(街道)中,有30个常住人口增长20%以上,最高的增长了1.6倍;有21个常住人口不到户籍人口的50%。这表明全市人口向沿海、向县域城关等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预计,再过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将达75%。

        会议要求,各县(市、区)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城乡空间规划,尽可能明确未来10~20年,哪些可能发展成为重点镇、中心城,哪些需要考虑整合、回归自然生态等,从而加速城乡统筹过程,尽可能避免折腾。

        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为农民进城创条件

        利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五证”的登记发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这是昨天会上提出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目标。

        会议称,通过对农村物权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等改革,促进农村土地转化为股权、农民特产转化为资产,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为农民向城镇集聚,或者集中居住,创造条件。

        不同村庄分类建设

        谋划长效管理机制

         会议提出,各地要鼓励农村通过集体资产的保留、盘活、出租等,充实村财;对“集聚发展”、“集中新建”两种类型的农村,要考虑留出适当的房产来出租,满足日常管理、维护费用,从而壮大村集体收入。

        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比如“古村保护”类型,可以走群众投入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等,更好地发挥历史、生态资源的效益。

        针对《行动计划》提出的五种类型、五个层级,会议称,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推进机制和“典型样板”,以此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能够长期做下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解读】

        “美丽乡村”长什么样?

         村庄秀美 环境优美

         生活甜美 社会和美

        “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这是《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未来泉州“美丽乡村”终极目标。这短短20个字中的“四美”,描绘出具体愿景又是如何?

         村庄秀美

         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两违”得到有效遏制,农民房屋建设有序,有效推进危旧房、石结构房改造,“空心村”及旧村居得到有效整治,无乱搭乱盖现象。

          环境优美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100%村庄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常年清洁卫生。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农村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

        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到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500元以上。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95%以上村宣传文化阵地达到“五有一所”(有阅报栏、宣传栏、科普栏、广播室、文化科技卫生服务站和农民文化娱乐场所)要求,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

        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社会和谐。

         “美丽乡村”都有啥?

         六大核心工程 撑出美丽骨架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指导与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6大核心建设工程,勾勒出“美丽乡村”的骨架。

         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这是“美丽乡村”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包括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化家园清洁行动、开展卫生村创建工作、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实施村庄美化工程、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等8个主要目标。

        实施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工程

        包括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伐、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及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用地市场等5个主要目标。

         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推进农业区域经济、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等5个主要目标。

        实施规划指导与建设管理工程

        包括优化城乡规划和空间布局、健全村镇规划及建设机构、引导农民依法依规有序建房、强化农村“两违”整治、积极处置农村空心房和石结构房、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和农民新社区建设、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等7个主要目标。

         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包括培育特色农村文化和农村生态文化、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培训等3个主要目标。

        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包括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创建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等7个主要目标。

        明年起,市财政每年将统筹、整合、安排5000万元,补助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年底,全市完成7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农村“五证”登记发证,力争5年内基本完成……这是昨天出台的《泉州市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2012年~2016年)》透露出的一些民生信息。

         将安排一定资金奖励补助示范村

         会议透露,市财政将从2013年起,每年统筹、整合、安排5000万元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等形式,对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补助;各县(市、区)也将安排一定的资金对示范村进行奖励补助。

         县级财政则把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额度安排列入年度预算。

         农村危旧房改造年底完成7000户

         会议提出,全面治理农村闲置房、废弃房、危旧房和乱搭建行为,积极处置空心村和石结构房问题,确保2012年全市完成7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据悉,根据2011年普查数据,全市农村石结构房存量62.78万幢、面积15000多万平方米,涉及农户74.44万户。接下来,将用足用好省里新增加的“农村石头房屋改造以奖代补”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石结构房屋改造搬迁步伐。

        农村“五证”登记发证 力争5年内基本完成

        为更好地服务引导土地流转、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工作,相关部门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伐,力争5年内基本完成全市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登记发证。

         乡村“选美”每年一次 入围村庄还有奖励

         从2012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一次“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对入围村庄给予奖励。

        据悉,今后把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和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实行县(市、区)党政领导重点挂钩推进工程,创建示范村,县(市、区)和台商投资区处级领导干部,每人挂钩联系一个村。

         同时,实行防控“两违”“一票否决”制,切实解决农村“两违”问题。

【相关新闻】

         建设“美丽乡村”确定25个试点村

         昨天会上,还确定洛江的虹山村、泉港的界山村等25个乡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

         这25个试点村名单如下:

         洛江区(1个):虹山乡虹山村;

         泉港区(2个):界山镇界山村、前黄镇凤阳村;

         石狮市(3个):鸿山镇莲厝村;永宁镇前埔村、郭坑村;

         晋江市(6个):磁灶镇洋宅村、内坑镇长埔村、东石镇大房村、深沪镇运伙村;英林镇东山村、嘉排村;

         南安市(3个):官桥镇内厝村、曾庄村;梅山镇格内村;

         惠安县(2个):崇武镇潮乐村、东桥镇珩海村;

         安溪县(3个):城厢镇经岭村、湖头镇山都村、祥华乡美西村;

         永春县(3个):仙夹镇山后村、下洋镇新村村、岵山镇北溪村;

         德化县(2个):南埕镇南埕村、国宝乡佛岭村。

【解读】

         “美丽乡村”怎么建?

          先定类

          五种类型对号入座

          呈现各种乡村“美”

           根据泉州农村未来村庄的空间发展趋势,建设“美丽乡村”可按5种基本类型进行。

          环境整治型

         对“980”中心城区、各县(市、区)中心城区、镇区、项目规划区等未来必须拆迁或自然消亡的村庄,要严格控制新建,避免因新建给今后拆迁带来浪费,重点开展以清洁保洁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保持村庄环境整洁。

        保留改造型

        经济一般的村庄或将来较长时间可能继续保留的村庄,实行以改造为主、适度建新的办法,要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按照村庄规划,结合旧村居和石结构房改造,完善村庄内道路、水系、绿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进行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和建设一批公共文化、休闲和体育设施,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同时,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新居,解决农村无房户和居住困难户的实际问题。

         聚集发展型

        对中心村或远期可能发展成为新市镇的村庄,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入手,顺势借力,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和社区集中。

        集中新建型

       对具备经济实力全拆全建,或因城市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需要整体搬迁,或移民、造福及安居工程需要拆村并点的村庄,需要进行就近、异地集中新建的,要从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考虑,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集中安置的办法,建成一批现代农民新社区。

       古村保护型

        对自然和文化遗存保留完好、原有村落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明显、村庄布局独特或具有一定地域民俗风情,或者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古村落,要以保护性修缮为主,避免对古村落经管、文化遗存造成破坏。通过对古民居、古祠堂和纪念性建筑等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完善村庄内道路和水系、基础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提升村庄品位。

        再分级

        从“一把扫帚”开始

        分层级建“美丽乡村”

        五年行动计划中,依据环境综合整治的阶段性成果,“美丽乡村”建设将分为五个工作层级,以工作层级为“经”线,以协调跟进为“纬”线,编织“美丽乡村”的锦绣前景。

        第一层级

        以“一清一保一机制”为主要目标,实行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村集体组织专人定时定点收集清运,完善“户分类、村组保、村收集、乡(镇)中转和县处理”模式。同时,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农村“两违”现象基本遏制。

        第二层级

        在落实第一层级基础上,以“三清两整一绿”(清理卫生死角、清理河塘沟渠、清除露天粪厕,整治乱堆乱放、整治生活污水和村庄绿化)为主要目标,深化环境卫生整治。

        第三层级

        在落实前两个层级的基础上,开展“一改造、两整治、三拆除、三提升”(改造危旧房,整治河塘沟渠、整治“裸房”,拆除废旧禽畜舍、拆除废弃旧房、拆除乱搭乱盖,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升村庄整洁水平、提升绿化美化水平),特别要结合旧村居、石结构房改造和土地复垦,落实“一户一宅”,整治“空心村”和影响美观的杂乱建设现象,村庄汽车开得进去,污水排得出来。

        第四层级

        在落实前三个层级基础上,开展“四化三建”(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美化,健身公共文化休闲和体育设施、建设特色乡村文化、建立长效的村庄管理机制)活动,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村内交通和排水畅通,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5平方米以上,村庄辖区内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5%以上。

        第五层级

        在落实前四层级基础上,开展“四大提升”(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提升绿化美化水平,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提升村庄管理水平),村庄整体视觉悦目,建筑、布局与当地自然景观相协调,景色优美、生态良好、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