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2年9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学理论 | 说话像个“读书人” | 陈建伟 | 语文月刊 | 201209 | 1 |
一线教师看课标 | 程伟,倪岗 | 语文月刊 | 201209 | 37 | |
以“文”带言,“言”“文”统一——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方略初探 | 丁之境 | 语文月刊 | 201209 | 42 | |
师生共创新的语文生活方式 | 陈学红 | 语文月刊 | 201209 | 45 |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冷场”的必要性探究 | 王彦 | 语文月刊 | 201209 | 48 | |
浅谈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 陈达标 | 语文月刊 | 201209 | 57 | |
古诗词艺术手法鉴赏中几组相近概念的区分 | 陈玉福 | 语文月刊 | 201209 | 89 | |
希望鲁迅能够成为学生们的精神支柱——王富仁教授访谈录 | 王富仁,姜广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6 | |
古代游记散文的研读和教学 | 何郁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10 | |
关于教材的两则辨析 | 陈小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14 | |
由“三哼经”引发的教学“撩拨” | 彭山鸿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16 | |
高中文言文散文教学举隅 | 冯为民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18 | |
浅释咏春词作中的红意象 | 存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21 | |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环节 | 张来群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22 | |
现代散文中的人生况味 | 魏天无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49 | |
别忘了文本背后的生命意识 | 梅晓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52 | |
试探语文课堂评价语使用策略 | 高恒菊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54 | |
做一个有魅力的语文老师 | 王国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62 | |
打造诗意的课堂 寻求课堂的诗意 | 尹明华,郑智浩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64 | |
试论孔子的人格魅力及其现实意义 | 陈相元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66 | |
孔子矛盾思想的类型及其教学处理 | 潘东庆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68 | |
情境语境于语文教学研究综述 | 王雪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70 | |
语文学习中的窥字诀 | 李媛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72 | |
读林徽因传有感 | 张立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73 | |
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 吴丽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75 | |
莫把科普类课文当鸡肋 | 屈光耀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76 | |
语文是水 | 周芳元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卷首 | |
反思 实践 言说——教育智慧的生成与分享 | 王云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5 | |
正当最好年华 | 熊芳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8 | |
背反与分裂——对新课改的理性反思 | 杨林柯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10 | |
高中语文新课改回顾与反思 | 郑成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12 | |
舌尖上的语文——从语调的涵泳与品味说起 | 邵统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15 | |
审美敏感——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 | 叶忠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17 | |
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语文课堂辩证追求 | 张春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20 | |
课文还须细读——从对《秋夜》开头的误读说起 | 莫如彪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75 | |
褒贬背后有文章——《鸿门宴》教学中如何定位对主要任务的评价 | 王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76 | |
语言与思想的思辨——有感于《巨人传》 | 马宝珠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1 | |
践行课标理念 促进教师发展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4 | ||
在观摩研讨中学习成长 | 苏立康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4 | |
阅读教学新思路——第三届“商务印书馆·中语杯”中青年教室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评课(高中) | 王鹏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4 | |
寻求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动态平衡——第三届“商务印书馆·中语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评课(初中) | 张玉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9 | |
幸福的历练 | 张玉璠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11 | |
人在征程 | 席惠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12 | |
投石冲破水中天 | 汤春权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13 | |
选好着力点,成就精彩 | π东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14 | |
基于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改进——以《项链》为例 | 吴欣歆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16 | |
问题间的逻辑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桥梁 | 陈剑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19 | |
小说教学“裸读”策略 | 金戈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69 | |
诗意的呼唤 | 袁卫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1 | |
九层之上,起于累土 | 呼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4 | |
用思考的方式生活 | 张鹏举,吴欣歆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7 | |
以质量目标引领语文教学改革 | 胡银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10 | |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态语文课堂研究 | 蔡明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13 | |
理想语文课堂的十种境界及实现条件 | 洪宗礼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3 | |
化轻为重:高中理科班语文教学困境突围 | 杨琦晖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22 | |
如何把握文艺性文本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间的关系 | 成旭梅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25 | |
文学理论——解读文学文本的钥匙 | 代顺丽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47 | |
打破外国小说阅读中的“坚冰” | 张海英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51 | |
立体思维的三个维度 | 明学圣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54 | |
课堂教学 | 小说的“摇摆”形式与价值探究 | 虞懿 | 语文月刊 | 201209 | 62 |
小说的横向比较研读法 | 陈宏峰 | 语文月刊 | 201209 | 65 | |
以批判重组的视角解读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学现状和对策 | 毛秀敏 | 语文月刊 | 201209 | 70 | |
浅谈《祭欧阳文忠公文》的探究式教学 | 洪兆颖 | 语文月刊 | 201209 | 72 | |
高中语文教学“留白”艺术三板斧 | 陈卫东 | 语文月刊 | 201209 | 75 | |
讨论法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 潘宜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36 | |
语文课预习策略新探 | 陈惠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38 | |
语文课堂最后五分钟的教学处理艺术 | 郭洪郡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40 | |
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探微 | 孙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42 | |
从《失街亭》看阅读经验的调动 | 吕驾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46 |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意解说 | 汤振洪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48 | |
《云霓》课堂实录 | 谭梦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23 | |
读、思、悟: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境界的三把钥匙 | 纪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27 | |
有效设问:搭建学生深入思考和欣赏的桥梁 | 陈宜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28 | |
教学内容合宜,教学层次清晰 | 李青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29 | |
《云霓》教学设计思路 | 谭梦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30 | |
倾诉失意英雄胸怀的一曲壮歌——《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 王亚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32 | |
一线穿成珍珠链——《想北平》教学设计心得 | 赵庆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35 | |
建构“皱、漏、瘦、透”的语文审美课堂——从张扬老师《雷雨》的课堂教学说起 | 柳袁照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37 | |
“预设”与“生成”再思考——《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反思 | 张建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40 | |
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五个关键点 | 吴春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42 | |
如果素芭会说话——《素芭》主旨解析 | 朱前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45 | |
叛逆王羲之?骨鲠王王羲之!——寻《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思想叛逆之源 | 宋银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47 | |
语文课堂应该抓住“生命”的内核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21 | ||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 霍文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21 | |
观察者语 | 呼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24 | |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母爱和父爱?——从西方文化背景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主题 | 王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40 | |
“脉脉流水”蕴真情——朱自清《荷塘月色》思想情感之我见 | 董旭午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44 | |
由“画中之竹”看“胸中之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细读 | 钟立英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46 | |
沉重的“散步” | 曹茂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49 | |
赫留金:可恶的受害者——从《变色龙》的一条注释和一处改动说起 | 马新广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51 | |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 | 王立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53 | |
研读细节 披文入情 | 彭尚炯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55 | |
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处于兴奋点 | 王义芝,徐国政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55 | |
纯粹的眼泪 绝望的诗歌——《相见欢》教学设计 | 朱昌元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57 | |
阅读教学应引发学生心灵的自觉 | 王屹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59 | |
透过泪眼,解读绝望 | 李燕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60 | |
利用课文的“部位”进行精读训练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61 | |
《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 | 黄厚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20 | |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设计及点评 | 钱炬,任玲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26 | |
“自己”的“游戏”——《铸剑》解读 | 张慧腾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30 | |
《清兵卫与葫芦》主旨探究的“内”与“外” | 梅其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32 | |
《阿Q正传》和《药》中的两个场面描写 | 周玉才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34 | |
小称呼 大乾坤 | 杨建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35 | |
拿什么拯救你关于《礼拜二午睡时刻》中“小偷”的道德评判 | 朱水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37 | |
教学的目的是解除学生的困惑——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重心谈起 | 林志强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38 | |
说《雷雨》 | 程翔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41 | |
语法叛逆:诗歌语言张力的审美阐释 | 具春林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44 | |
阅读写作 | 再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 张少兰 | 语文月刊 | 201209 | 51 |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 张海英 | 语文月刊 | 201209 | 54 | |
谈名著阅读教学中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的落实 | 钟春玲 | 语文月刊 | 201209 | 67 | |
写作训练的五个环节——华南师大附中高三写作备考案例 | 邹寿元 | 语文月刊 | 201209 | 79 | |
万千灵动在笔端——学生作文能力提升路径一 | 李敏 | 语文月刊 | 201209 | 87 | |
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 朱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24 | |
试说“四顺”阅读法 | 赵金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26 | |
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 王书月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28 |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少教多学 | 胡生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30 | |
提高早读有效性的模式初探 | 杨胜利,李龙富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32 | |
隐含读者对儿童阅读的影响 | 金莉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33 | |
单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方法举隅——以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为例 | 段全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50 | |
语义空间的扩展整合——苏轼《水调歌头》例释 | 周北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53 | |
寻找形象的突破口,促成议论文写作的飞跃——议论文构思“化大为小”探索 | 孙国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55 | |
描摹心理波动 展示个性体验——旧题新作指导之一 | 具春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57 | |
前尘影事多灵变 天心月圆即文章——我的一次作文课教学 | 余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60 | |
可不可以没有开头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27 | |
谈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 夏雷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29 | |
开辟高三写作教学的“第二通道” | 曹勇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32 | |
“共生”与“对接”——共生写作教学再论 | 黄厚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36 | |
《议论文抒情散文的创作》课堂实录——以“宽容”为话题 | 张宝童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40 | |
在“还原学生的思考”中进行作文评判——兼谈作文“反思课” | 葛艳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43 | |
吕烨高考语文138分是如何打造的 | 王玉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45 | |
从搜索表层信息到截获深层信息——高中阅读教学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探究 | 陈淑容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7 | |
网络阅读深度化的实践探索 | 潘双林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11 | |
以网络报刊为材料来源的高中语文校本教材研发的思考和实践 | 袁远辉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14 | |
中学生网络小说阅读的问题与对策 | 陈娟娟,唐智松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17 | |
选义按部,考辞就班——作文文体教学说略 | 史绍典等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30 | |
为写作开启另一扇窗——“基于创作的写作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 谢澹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36 | |
试题研究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 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高三中心组 | 语文月刊 | 201209 | 4 |
试卷特点综述 | 唐吉民 | 语文月刊 | 201209 | 4 | |
语言基础知识试题分析 | 何美珊,郑群 | 语文月刊 | 201209 | 4 | |
古诗文阅读试题分析 | 罗觉秋,刘海琪 | 语文月刊 | 201209 | 8 | |
论述文阅读试题分析 | 陈翀等 | 语文月刊 | 201209 | 15 | |
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 陈翀等 | 语文月刊 | 201209 | 19 | |
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 陈翀等 | 语文月刊 | 201209 | 23 | |
语言综合运用试题分析 | 何美珊,倪晓龙 | 语文月刊 | 201209 | 27 | |
写作试题分析 | 都昌其 | 语文月刊 | 201209 | 29 | |
2012年广东高考语用题分析 | 周国光 | 语文月刊 | 201209 | 32 | |
在语文复习过程中提高析题能力 | 刘宏业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44 | |
古诗鉴赏题的问法与答法——以2012年高考题为例 | 王珏,王焕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62 | |
材料作文独霸天下 应时写作独占鳌头——2012年高考作文探微 | 长孙永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64 | |
底气,高考佳作之本也 | 姜有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66 | |
理清复杂短语层次,准确分析结构性语病 | 钟庆华,郭日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69 | |
文言虚词用法巧辨析 | 杨日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71 | |
高考病句修改“六看” | 胡再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72 | |
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命题综述 | 北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62 | |
怡情博彩长才 务本求真创新——2012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价值取向探析 | 孟宪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209 | 66 | |
最边上的唐风宋韵 笔尖下的诗魂文魄——2012年高考名篇名句默写三维透析 | 张斌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46 | |
2012年四直辖市高考作文题评点 | 陈鲁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48 | |
作文命题一小步,语文教育一大步——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的“爱”与“思” | 赵才甫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50 | |
问题命域:为写作生命解套 | 石修银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53 | |
材料作文称霸天下,理性思维驰骋疆场——2012年各地高考作文命题透视与前瞻 | 胡家曙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55 | |
超越抒情,突出理性分析——2012年高考作文评析 | 孙绍振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57 | |
“洋高考”试题让我们痛苦地看到差距——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 | 黄玉峰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209 | 60 | |
资料参考 | 当文科生遇上话剧节 | 程茂华 | 语文月刊 | 201209 | 59 |
曹雪芹为什么用“他”字表示女性 | 闫会才 | 语文月刊 | 201209 | 61 | |
二·二傻青年 | 林伦伦 | 语文月刊 | 201209 | 91 | |
林徽因《别丢掉》阅读三层面解说 | 杨泉良 | 语文月刊 | 201209 | 92 | |
他们是“青梅竹马”吗? | 刘恒友 | 语文月刊 | 201209 | 44 | |
“文身”还是“纹身”? | 王志耀 | 语文月刊 | 201209 | 50 | |
再辨“怨不在大,可畏唯人” | 王涛 | 语文月刊 | 201209 | 53 | |
“先河”不能“首开” | 陈千里 | 语文月刊 | 201209 | 66 | |
“倚马”的人是谁? | 许文峰 | 语文月刊 | 201209 | 78 | |
《窦娥冤》中“苌弘化碧”注释补白 | 耿静 | 语文月刊 | 201209 | 60 | |
公主岂能是“皇家媳妇” | 孙怀伦 | 语文月刊 | 201209 | 74 | |
语文教师博客——送给语文教师的一把金钥匙 | 李锦云 | 语文月刊 | 201209 | 95 | |
汉字源流浅谈 | 殷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56 | |
论微博语言的变异及规范 | 詹颖,董念东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60 | |
洒向人间都是爱 | 汤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76 | |
孔子为何只说“求” | 向志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44 | |
作者之用心与读者之用心——刘和珍毅然预定《莽原》全年新解 | 杨云付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52 | |
教研活动 | 泽龙诗作 | 王泽龙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209 | 80 |
第六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启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2 |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稿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34 | ||
2013中语参·高中栏目解说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80 | ||
教育改革者的思想塑像 | 刘惕若,梅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76 | |
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研讨会通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79 | ||
中华第19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启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209 | 80 | ||
灵山秀水中的焦作语文——河南省焦作市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方阵巡礼 | 党红英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58 | |
2012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第一阶段获奖名单揭晓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209 |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