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魏萍
录入者:teacher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2日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泉州七中政治组 魏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及其公式、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说明纸币含义、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二)教学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二)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时政演讲
(二)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材料一(图片)世界各国的货币;材料二:身无分文,难倒英雄无数,腰缠万贯,尽显富贾风流;金融风暴,诱使经济衰退,美元贬值,催生世界惊惶。让学生对货币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活动:为什么货币有如此神秘的力量?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三)新课教学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买东西必须付钱,这样看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事实上是先有商品,后有货币。因此,我们在研究货币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1)商品的含义
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创设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衣服、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学生活动:归纳不同种类商品的特点,总结商品的概念: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用商品的概念来界定毛衣是不是商品。
教师活动:点评:要想确定商品,必须具备两个要点: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来交换的。通过引导,使学生归纳出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自然界物品,比如:阳光、空气,并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②商品必须用于交换。母亲送我的毛衣是劳动产品,但并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③劳动产品能用于交换,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教师活动:(问题深化)那么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到底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探究三者的关系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三者关系
(课堂巩固)练一练:判定下面那些是商品:
空气、阳光
中国政府对美国灾区人民提供一批救灾急需物资援助
居民使用的自来水
未经开采的矿泉水
百货店里尚未卖出的物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师活动:你作为一个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什么?假如你是商品的生产者,你生产商品是为了什么?
学生活动: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回答分为两个方面:使用价值——消费者、价值——生产者。商品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上产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能用其他商品或货币来衡量。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看重的是如何实现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购买者看重的是商品到底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商品的生产必须要注重质量。
(课件展示:企业注重质量与否)
试一试:(2010年福建高考题文综26)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 张 先生 和李 先生在 “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 的讨论中, 张 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 李 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 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3)货币的产生
课件展示: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美元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一个有象牙的部落,不料又遭到拒绝,提出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了一个有纱布的部落,不想也遭到拒绝,提出用针交换。他猛然想起自己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问题1: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
学生活动: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并没有接受美元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无法充当媒介。
教师活动:引出物物交换、等价物。
问题2:一位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为之献计献,引出一般等价物和货币。通过问题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物物交换的弊端。正是因为物物交换的弊端,呼唤着一种商品的出现,大家都乐意接受,然后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师生讨论:在中国的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都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完美无缺呢?通过学生讨论,认识到粮食和布帛作为货币,缺点很多:不耐久藏,质量不稳定;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布帛容易污染破裂,小额交易无法使用等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而金银因为具有独特的优点,使它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便产生了货币。
背景材料: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一些宏观经济学书籍把这些商品称之为“实物货币”。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实物货币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农具、米粟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古希腊人用牛羊作为实物货币,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实物货币,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实物货币。
目前在哥伦比亚有个查尔瓦族,至今仍在使用自己奇特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头人用一种清水汁写在白色宽大的外罩袍上的。西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有一种只用马铃薯付医药费的风俗。巴西北部知那山区,在寄书信时,通用一种加工雕磨过的石头为邮费。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货币,那就是狗牙。当地居民普遍都养狗,每逢节日都宰狗庆祝。他们把狗牙留下来做通货。一颗狗牙能买到100个椰子,而娶一个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做彩礼。
(4)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课件展示: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活动:思考:为什么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和闭关锁国的中国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作为货币?
学生活动:贵金属金银的优点。
教师活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现实生活中,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于是有人认为货币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就像迷信的人崇拜神一样,拜倒在货币的脚下,在现实生活中货币都能起到什么作用?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什么是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基本职能有哪些?怎样判定货币的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
(1)价值尺度
课件展示:(图片)加油站调整油价
教师活动:什么是价值尺度?为什么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货币怎样执行这一职能?
学生活动:自主探讨。
教师活动:货币有价值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执行这一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就行了。即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2)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书本第6页图表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什么是流通手段?怎样执行流通手段?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教师活动:问题: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请问:
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货币?
学生活动: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确货币出现后在商品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教师活动: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也就不能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变,意味着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造成产品积压,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倒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所以商品生产者必需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教师活动:问题: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否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学生活动:探究问题(发掘流通中需要货币量公式)
教师活动:货币除去基本职能外,还有那些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件展示:货币的其他职能
课件展示:一辆汽车价值80万元人民币,小王首付60万元把车开回了家,五年后付清了其他20万元。可是这时小王的企业破产了。他不得不把汽车卖给了一位美国人。美国人在中国花了10万美元买了这辆车。这是黄金价格上涨,于是小王用10万美元兑换的人民币买了黄金,存入了银行。
问题;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了那些职能?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常使用的真实的货币吗?(不是)纸币,那纸币怎来的?
3、纸币
(1)纸币的产生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探究问题。归纳出纸币的优越性,也即纸币出现的必然性。
(2)纸币的含义
师生讨论:提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只是一种价值符号。由于发行者强大的信誉或强制力才得以使用,“某些地区”如港币、澳币(港澳不是国家)、欧元(也不限于一个国家)。
(3)纸币的发行量
教师活动:问题: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发行纸币?纸币的数量是否可以随意发行?过多或过少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个人不能随意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并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如果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过少,会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含义 |
表现(危害) |
措施 |
通货膨胀 |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实质是需求大于供给。 |
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经济生活持续混乱。 |
1.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2.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3.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
通货紧缩 |
与通货膨胀相反,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实质是供给大于需求。 |
物价下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
|
1.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假币危害: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需的货币量,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4)电子货币
课件展示:【请你预测】今天我们学习了货币的发展史,知道了什么是货币,根据货币的发展历程,你认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会向何种方向发展?
学生活动:依据货币发展史,探究货币发展方向(电子货币)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展示本课的知识框:
- 上一篇:《股票 债券 保险》教学设计
- 下一篇: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