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1年10月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五种作家的五种境界 | 杨志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1 |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六读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16 |
把说课引入集体备课中去 | 刘跃夫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19 |
平凡,是精彩的起点----写作素材价值的有效发掘 | 陈玲玲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71 |
新型图形板书设计举隅 | 唐彬杰,刘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76 |
重组教材写作实践序列的尝试 | 吴蔚萍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77 |
反思与借鉴:外国母语教育中的独立评论(上) | 潘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78 |
语用题,你真的就那么难吗? | 陈建伟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 |
为何语文课会出现拓展延伸泛化现象? | 何功兴 | 语文月刊 | 201110 | 4 |
高中语文预习课模式探索 | 叶辉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0 |
语文学习中的“伪理解”及解决策略 | 陈维贤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2 |
万马齐喑究可哀 百花齐放春满园----“对话式”课堂教学的反思 | 钱继华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5 |
强化学生人文情怀关照----从高中语文教学说起 | 陈家富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7 |
“论坛”:拓宽课堂探究知识空间的手段 | 张熙仪 | 语文月刊 | 201110 | 20 |
语文阅读课堂的导学之真----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王木森,胡友进 | 语文月刊 | 201110 | 22 |
语文因爱、因不惑而立----兼评张超的新著《语文教学道与术》 | 陈寿江 | 语文月刊 | 201110 | 24 |
读书,走向研究型语文老师的必由之路 | 方钧鹤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1 |
书香情怀 进取人生----记河北省语文特级教师裴春雪 | 徐会玲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4 |
外国小说阅读摭谈 | 张悦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7 |
我们到底离学生还有多远?(上) | 董旭午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9 |
例谈散文教学内容的误区 | 李金云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12 |
语文教学要多一些儿童视角 | 丁卫军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 |
“旧书”:平中见新 意蕴深厚 | 王世发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10 |
范畴思想下语文性质的三个统一 | 李旭山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11 |
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美学特征 | 葛其联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14 |
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影视文化资源 | 黄金炳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16 |
紧扣关键词组织课堂教学 | 邱守伟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18 |
解读《西游记》与宗教的姻缘----陈洪访谈录 | 陈洪,朱迪敏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20 |
论汉语中唱读唱说吟诵三种声音的呈现形式 | 臧艺兵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47 |
语文示范课的示范作用 | 唐子江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50 |
示范课也要有“三不”精神 | 孙丽红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53 |
论示范课的作用与反作用 | 吴细云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56 |
快乐地给学生示范 | 董新明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2 |
在教学研的修炼中共同成长 | 尹继东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4 |
素口清音唱新曲 | 谭小红,陆美娟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6 |
用素读的方式品味语言 | 葛继红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8 |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读书建议 | 张志平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0 |
初中鲁迅作品专题教学设想 | 赵俊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2 |
语文教材插图要取之有度 | 刘砺萍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4 |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 任义兵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6 |
艾米莉·迪金森和她的“无名小卒” | 黄燕红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8 |
别把教材当圣经 | 孙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卷首 |
语文学习中的“伪理解”及解决策略 | 陈维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8 |
“同课”如何“异构”?----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例 | 吴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10 |
浅谈当前语文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的误区及决策 | 顾咏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13 |
“便贴”传情 | 许春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77 |
一个不会做题的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 | 张兰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78 |
从新教材文本到教学文本----《语文“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教案序 | 秦训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79 |
高考语文非改不可了 | 李雪林等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3 |
探寻本真语文的自主教育----黄振宇老师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 程振理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55 |
无限风光在评论----谈评论写作的五个“言之有” | 徐迅雷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58 |
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21 | |
《社戏》教学实录 | 彭晓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21 |
观察者语 | 胡根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26 |
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 陈健倩 | 语文月刊 | 201110 | 7 |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讲“意境”? | 高千 | 语文月刊 | 201110 | 27 |
变轨授课:在情与思的险旅中通达幽微 | 梁志军 | 语文月刊 | 201110 | 30 |
构建“四环节”复习模式提高语文备考效益 | 林龙光 | 语文月刊 | 201110 | 32 |
深度阅读与高中生写作内驱力的激发----以《外国小说欣赏》阅读教学为例 | 张缨 | 语文月刊 | 201110 | 34 |
从《锦瑟》谈诗歌教学 | 任志恩 | 语文月刊 | 201110 | 37 |
反弹琵琶 更胜一筹----以拟题代替做题实现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质的飞跃 | 陈俊伟 | 语文月刊 | 201110 | 40 |
掌握课程理念 搞好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办法 | 张莉姗 | 语文月刊 | 201110 | 42 |
“外人”终究是“外人”----《桃花源记》中的“外人”解 | 冯善亮 | 语文月刊 | 201110 | 54 |
三换轿夫为哪般 | 魏羲之 | 语文月刊 | 201110 | 56 |
《六一居士传》的数字之妙 | 黄火炎 | 语文月刊 | 201110 | 58 |
对《老王》的多元解读 | 蒋虹 | 语文月刊 | 201110 | 60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结尾断句辨析 | 杨利珍 | 语文月刊 | 201110 | 62 |
有一种诗意好无奈----解读《香菱学诗》 | 卢小东,陈静 | 语文月刊 | 201110 | 64 |
“字体端正”为何“有失体面”? | 宋献普 | 语文月刊 | 201110 | 67 |
冲出来的第四条路----《渔父》课堂实录及执教感言 | 连中国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15 |
在感性体验中追求理性认识----《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及点评 | 谷可玲,邹一斌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21 |
立足语文教育的“原点”----《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简案及反思 | 张俊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21 |
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垓下之战》创新教学 | 高传利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23 |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学设计 | 徐长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25 |
体验“生命之奥”:情感的魅力----解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定位 | 周宗富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29 |
精选深修----上好选修课的关键 | 李哲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32 |
《囚绿记》主题质疑 | 梅其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35 |
我们的时代----狄更斯创意写作和纪实摄影大赛(少年组)参赛指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63 | |
我们的时代----教师课题方案大赛参赛指南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64 | |
用诵读法执教《阿房宫赋》 | 单猛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23 |
《始得西山宴游记》情感变化轨迹探微 | 吴琼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26 |
《马来的雨》教学过程中的朗读策略 | 王静娜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28 |
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曲笔艺术 | 张喜梅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30 |
语段写作训练课教学实录 | 万咏英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31 |
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材的删改与谬误举隅 | 陈晓涛,王秀娟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34 |
语文课堂讨论的误区和策略 | 缪志峰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38 |
学案,可以这样用 | 徐永峰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16 |
《祝福》教学设计 | 徐云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18 |
用问题为学生点亮一盏亲近文学的灯----以《外国小说欣赏》教学为例 | 金雪峰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29 |
古诗苑里“读”领风骚----《行路难》教学案例及分析 | 于艳林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31 |
回归“知人论世”的本源----《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教后反思 | 周明鉴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34 |
古典诗歌“四环节”解读教学策略 | 王彬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37 |
在“清”“静”“悲凉”的背后----《故都的秋》深度解读 | 易新华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39 |
品析句子 领悟《祝福》 | 谢友明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41 |
探究“善假于物也”之“善” | 冯为民 | 中学语文教学教参 | 201110 | 44 |
以一种课程的力量----发生在市三女中教育剧场里的故事 | 沈祖芸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24 |
论语文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性 | 李金云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30 |
作文教学低效案例诊断及反思 | 明学圣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35 |
略说语文课的设问与应答 | 曹勇军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38 |
缄默知识和语文知识结构的优化 | 周徐兵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42 |
文言文句式教学策略研究 | 王春玲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46 |
回归、追溯、还原----《十八岁出门远行》解读 | 张芮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49 |
珍视生命,向死而生----谈悲剧爱情作品的生命教育 | 吕高超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52 |
作文教学:写作体验课怎么教 | 荣维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 |
品味孤独 体验成长 | 郭凯,郭金燕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5 |
写出事件的丰富细节与波澜 | 王海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7 |
“阅读教学”价值的实现----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三 | 王俊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12 |
诗意并不遥远 | 魏润身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29 |
有些表达令我们终生不忘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34 |
品味词语:教师应该做什么 | 张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36 |
《咏雪》细读三则 | 尤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39 |
由《看云识天气》的修改看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 唐书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2 |
“景语”与“情语”的另类----《芦花荡》开篇景物描写的匠心之笔 | 何文刚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4 |
苏轼《赤壁赋》的互文性解读 | 俞泽峰,梁秀慧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6 |
从索科夫的眼泪读《一个人的遭遇》 | 黄华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9 |
《小狗包弟》:不能忽视的两段文字 | 贾会彬,徐新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51 |
探究《听听那冷雨》(完整版)的“实”----兼与苏教版教参主旨商榷 | 袁夫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53 |
大处着眼 细处着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探微 | 唐静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56 |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 靖增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58 |
语文教学要“活”起来 | 邹红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59 |
《秋声赋》教学设计 | 张正耀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60 |
“实际教的”和“应该教的”要一致 | 范维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62 |
品词析意话“秋声” | 杨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63 |
重视科幻小说包含的高中语文写作价值 | 孙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4 |
作文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 任洪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6 |
领导标新二月花----浅谈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应用 | 曲慧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48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石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51 |
美丽的战争 | 姜琍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80 |
“美丽的战争”并不“美丽”----谈姜琍敏的散文《美丽的战争》 | 张发德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81 |
再生作文的追求和前提 | 黄厚江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37 |
为文章注入理趣----初步学习理性评析事件 | 郭惠宇,王尔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39 |
同构相叠----一种巧妙的结构作文的方法 | 王永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41 |
情趣:学生写作的天然氧吧 | 张兰芬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43 |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认知的矫正----以一次作文评讲为例 | 赵克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45 |
作文教学要规范成语运用 | 江建林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8 |
感受性原则的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 朱晓园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40 |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文本的定性解读 | 李兵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42 |
描写性语言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顾锦霞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44 |
在立意的深刻性上下功夫 | 李建邡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46 |
阅读教学“流行病”分析及诊治----对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 尤祖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5 |
源头活水,渠清如许----王栋生作文课教学片断欣赏 | 袁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20 |
“读书笔记”写作讲评与指导课堂实录 | 柳袁照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22 |
赌书,消得泼茶香----柳袁照写作讲评与指导课堂实录 | 唐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26 |
预设知识性对话 启发探究性生成----科技文有效教学研究 | 凌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46 |
缩短心理距离,追求“言”“文”交融 | 王书月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48 |
梳理文言句式三大步 | 彭俊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51 |
写议论文不妨从“观点”突破 | 邱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52 |
大语文,让作文的星空更广阔 | 姜有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55 |
经典阅读中的误读再探 | 张天明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6 |
高中科普文阅读的三个视角 | 吴神兵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10 |
结合科普文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以《动物游戏之谜》为例 | 朱武兰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12 |
《宇宙的边疆》课堂实录 | 刘明国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13 |
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的测验指向----2005--2009年全国卷(Ⅱ)为例 | 李雪娟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18 |
高考科学类文章阅读的复习误区及复习策略 | 柴双政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20 |
有理与有用----对高考作文命题乱象的思考 | 周京昱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110 | 64 |
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实用类阅读浅析 | 万志 | 语文月刊 | 201110 | 68 |
2011年高考语言综合运用新题型透视 | 王学华 | 语文月刊 | 201110 | 70 |
2011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之看点与启示 | 徐地仁 | 语文月刊 | 201110 | 74 |
选考之殇 | 林根鸿 | 语文月刊 | 201110 | 77 |
评论高考作文,请笔下留情! | 黄佳铭 | 语文月刊 | 201110 | 79 |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高考命题趋势的变化看“名著导读”教学 | 李伟杰,王健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47 |
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评析(上) | 潘苇杭,潘新和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49 |
2011年高考文言文筛选信息题综述 | 杨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55 |
轻松突破考点 简单成就高考----高三语文复习备考的实践与思考 | 戚其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110 | 62 |
湖北省高考作文命制走向及其他 | 李锡林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58 |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 闫振松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0 |
材料作文命题三原则 | 谭德华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5 |
分点作答,“点”从何来 | 盛素华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7 |
勇于创新 领导标新----北京卷诗歌鉴赏浅析 | 于克彦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8 |
2011年高考成语试题解读透析 | 张斌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69 |
拨的云开见月明----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例说 | 丰爽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2 |
画龙须点睛 晴活文生色----例谈应试作文运用修辞手法拟题的艺术(上) | 陈刚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4 |
近年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语文科试题特点分析 | 余航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110 | 61 |
“伤不起”啊伤不起 | 王勇 | 语文月刊 | 201110 | 83 |
辨别错别字不能“以是为非” | 宋子伟 | 语文月刊 | 201110 | 85 |
几组容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 刘冬梅 | 语文月刊 | 201110 | 86 |
是“诺大”,还是“偌大”? | 杨廷珺 | 语文月刊 | 201110 | 6 |
“携夫人”与“偕夫人” | 兰海珍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4 |
“一团和气”不等于“和气” | 王丽华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9 |
“莫名其妙”与“莫明其妙” | 韩廷明 | 语文月刊 | 201110 | 31 |
错用“孚”字,表意相悖 | 邵建新 | 语文月刊 | 201110 | 53 |
“不耻”“不齿”三辨 | 王占英 | 语文月刊 | 201110 | 59 |
打的是“鱼”而不是“渔” | 贺道德 | 语文月刊 | 201110 | 66 |
对“提出质疑”用法的质疑 | 唐小忠 | 语文月刊 | 201110 | 84 |
从“心想事成”说开去 | 张国鹄 | 语文月刊 | 201110 | 88 |
如此“做案”可休矣 | 付荣华 | 语文月刊 | 201110 | 89 |
“七月流火”误用多 | 韩延明 | 语文月刊 | 201110 | 90 |
“商贩”如何“取缔”? | 张波 | 语文月刊 | 201110 | 91 |
正确使用“不敢想象” | 陈林森 | 语文月刊 | 201110 | 92 |
反腐对联趣谈 | 山丹丹 | 语文月刊 | 201110 | 11 |
“儒”名的由来 | 杨荧郁 | 语文月刊 | 201110 | 26 |
“以泪洗面”不能表示激动之情 | 屈光耀 | 语文月刊 | 201110 | 36 |
此“学者”非彼“学者” | 张绍良 | 语文月刊 | 201110 | 73 |
“观世音菩萨”与“快短命” | 杨顺仪 | 语文月刊 | 201110 | 82 |
“小姐”古今谈 | 李学开 | 语文月刊 | 201110 | 93 |
吏部文章高北斗 | 黄志超 | 语文月刊 | 201110 | 94 |
一副对联六处典故 | 张志先 | 语文月刊 | 201110 | 95 |
X二代 | 林伦伦 | 语文月刊 | 201110 | 封三 |
屈原的毕业诗 | 金道行 |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10 | 79 |
一样“人道”两样情 | 林忠港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58 |
如此“引用” | 李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59 |
闲说“御用”的词义扩大 | 谢政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61 |
带“下”称谓浅释 | 周景明,孔爱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62 |
闲逸词的流变 | 牛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110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