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地理>>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8日

《地理》必修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题  第 一 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组   陈文新  

一、             课标要求及其解读  

课标要求:   

·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  

·区域的含义包括“区域”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中,中国区域划分的种类来理解“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思考课本P2思考题,归纳总结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利用课本“长江三角洲平原和松嫩平原”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推断这些差异造成的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比较说出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了解“区域”的含义。地理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的分布差异和形成原因在必修1和初中课本中都有介绍;人文地理环境形成及差异在必修2和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目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是,虽然有些知识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都曾涉及到过,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使用起来都不是很顺利,需要适当的加以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  

值得注意的是,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具体区域地理知识并不要求同学们背记,而是要求掌握研究这些知识的方法。  

   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在地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区域”的概念。因此,教材主要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划分方法和特性。  

接着,教材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第一方面,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不同的区域为例,比较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其中涉及了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两地的降水的分布规律及产生降水差异的原因?两地河网密度的差异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三个问题,以此来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的方法。第二方面,介绍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书本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以次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知识结构  

                                        

四、教学目标  

·联系已有知识,了解“区域”的含义。  

·运用“长江三角洲平原和松嫩平原”案例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会对比分析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结合实例,学会比较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比分析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及解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了解区域的含义及特征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提示)  

1.多媒体投影:《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度地区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的含义  

2.指导学生读图后说出区域的特征。  

   

1.以中国为例,说出你所知道的区域划分种类。  

2.同桌互相讨论说出区域划分的依据  

3.看《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度地区分布图》①观察不同区域的边界②说出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③区域的层次特点

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提示,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比分析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1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三大自然区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平原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为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2.引导学生  

①从纬度位置分析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从季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形成两地降水分布规律的原因  

③利用《中国水系图》说明并结合两地的降水量,说出两地的耕地类型  

④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从生产、生活两方面分析区域发展的差异。

学生自己课前准备好《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中国水系图》等。  

1.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讨论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一组:地理位置的差异;第二组:气候条件的差异;第三组:土地条件的差异;第四组:矿产资源条件的差异(结合课本P2思考题)。讨论完毕,每组派一个代表将本组讨论的结果说出来。  

2.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的差异分析说出两地的农业生产差异。  

3.运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和《中国水系图》说明地理环境对商业贸易和工业发展的影响。  

4.讨论课本P3活动1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争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竞争能够培养集体荣誉感,竞争能够提高学习小组的凝聚力  

比较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指导学生从技术、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比较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读图1.3,阅读P5第二段,完成图表1(附后)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小结

见板书

   

逻辑关系图小结,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梳理知识和掌握知识要点。

1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中后期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八、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  

            

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  

    

不同发展阶段  

    

区域  

                    

内涵和特征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工商业社会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不同  

    

相同  

                                         文本框: 地理位置文本框: 气候条件文本框: 土地条件文本框: 矿产资源   

   

   

   

   

   

   

   

   

   

   

   

   

   

   

   

                   

地理环境  

            

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  

    

不同发展阶段  

    

区域  

                    

内涵和特征  

      

开发早期  

    

农业社会  

    

工商业社会  

    

农业生产  

    

商业  

    

工业生产  

      

不同  

    

相同  

     文本框: 地理位置文本框: 气候条件文本框: 土地条件文本框: 矿产资源   


九.评价(检测题)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C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适合在松嫩平原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左图示意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表示烟草业的变化,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区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     

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       

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     

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  

A减少运输成本;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