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世近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0日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节重点知识】

1、列宁逝世的时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2、联共(布)“十四大”召开的时间、核心内容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点;3、苏联有计划经济建设的成就;4、联共(布)“十五大”召开的时间、核心内容和影响;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内容和颁布意义(两个标志);7、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8、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形成的原因、后果及其突出表现。

【知识结构图解】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领导人。

2、联共(布)“十四大”

①时间:1925

    ②内容: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③重点:发展重工业

3、苏联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①措施:1928——1941年(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因战争爆发而中断。

   ②结果:A、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4、联共(布)“十五大

  ①时间:1927

    ②内容:制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

    ③影响: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①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30年代末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③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①背景:随着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

②会议: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③内容: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④意义: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①积极性: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②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个人独断专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①形成原因:随着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斯大林的威望空前提高。(这是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和农民意识则是产生个人崇拜现象的根源)

②影响:A、到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B、由于个人崇拜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做法对苏联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大清洗运动是其突出的表现。

4.大清洗运动

①时间:1935——1938

  ②后果:A、大批党、政、军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踏;

B、大清洗运动的后果非常严重,影响十分深远,是斯大林体制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关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①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避免落后挨打,斯大林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必须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②俄国经济落后,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

苏联的工业化方针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②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产生不同的原因:①社会制度不同;②苏联的工业化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一次试验;③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

2、关于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经济方面: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②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的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