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10日

【考试内容】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5)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提示】

工业革命应从前提、条件、扩展、结果、引发的三股进步政治潮流等方面全面分析。

明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概念,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统一运动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等方面掌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过程,分析形成原因及影响。

明治维新是世界史的一重要事件,它对日本、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要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掌握这一事件;并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找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加强中外知识的联系。

从背景、经过、结果、方式、影响等方面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德国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异同,进而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相联系,体现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巴黎公社的成立,要结合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分析其产生及曲折发展的原因,并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

【辨疑解难】

1.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的发生必须具备政治、资金、劳动力、市场、技术等各方面的条件。英国具备了这些条件,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当时,各国主要是从英国引进机器,本国发明很少,由此导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英国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海内外市场的空前扩大是诱发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大的需求,就必须提高生产能力,除了改造设备外还要对劳动组织进行改造,从而形成工厂制,为以后大工业生产奠定了组织基础。圈地运动的合法化,不但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和农产品,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另外,市场观念还培养了发财的欲望和唯利是图的精神,这种心态是触发工业革命的精神动因。市场的扩大推动了对工场手工业的技术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技术改造的热潮,工业革命到来了。

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迈进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推动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进程。仅数十年时间,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整个国家向城市化迈进,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工业文明刺激了人们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它改变人们的传统习俗和价值取向。它也伴随着破产和压榨,导致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大分化、大改组,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同金融资产阶级相比,具有更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更关注世界市场、政府的政策,改革的要求更强烈。工业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他们居住城市,没有小块土地,没有封建色彩。他们为争取本阶级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起来斗争,形成新的工人运动潮流,又推动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另外,在工业资本主义大潮中,金融资产阶级也开始向工业投资,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工业革命对整个世界起着很大的改造作用。提高工业产量,扩大海外市场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这又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

相同点:都是美国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上的障碍,都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不同点:前者主要背景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地阻碍着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后者是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前者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具有民族独立的性质,后者废除黑人奴隶制,反击南方奴隶主种植园主的叛乱,使资产阶级革命深入社会化;前者胜利后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的联合政权,后者实现了国家统一。

3.美国废除黑奴制与俄国废除农奴制

相同点:农奴或黑奴获得了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主要是解放的方式不同。美国采取了无条件废除黑奴制度的方式,俄国废除农奴制度则是采用由农奴出钱赎买土地。才能获得真正自由的方式。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虽然两者都有利于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一大社会进步,但美国废除黑奴制的措施相对彻底一些。

4.如何认识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特点?

1)自统一运动发端之日起,由于参加这一运动的意大利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和要求不同,在统一道路问题上形成两个不同派别,代表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因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特点是始终贯穿着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两条道路,最后以自上而下道路的胜利而结束。

2)主张和实践自下而上道路的是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他们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他们在意大利各地进行了许多武装暴动和暗杀活动,但由于民主派没有提出反映农民要求的土地改革纲领,忽视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因此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先后都失败了。民主派屡遭失败以后,意大利人开始把领导意大利统一的希望寄托于以加富尔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身上。自由派代表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害怕人民的社会革命会危及其私有财产,因而主张在撒丁王朝的旗帜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达到国家的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但由于力量不足和斗争的需要,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和利用人民的力量。

3)意大利各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自己的方式促进了统一,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条道路相结合、共同促进了统一的历史进程。

5.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由一个主要邦国来完成统一;都是由一个重要人物来组织领导;都采取了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都要打击一个共同的敌人奥地利;统一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点:德意志统一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而意大利统一除了王朝战争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波第领导的志愿军的远征,他们在统一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意大利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完成是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奥地利失败、法国失败的有利时机,收复这两国控制下的意大利部分领土。

6.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
    ①
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
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
领导力量:
    ①
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
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
政策措施:
    ①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
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
国际环境:
    ①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
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7.区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三者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又有差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对外贸易使各国市场联系起来的总体,它使资本主义的经济涵盖最广。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世界市场就已显雏形。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扩展至美、法、德、俄等国,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市场和原料,把世界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使之成为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证明世界市场的存在。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包括两重含义:

(1)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其具体体现是:俄国、日本等国以不同方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则进一步发生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或革命。

(2)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内涵相对较小。它仅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8.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

相同点:都是在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兴起的;都要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都具有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同点:前者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亚洲各国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没有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后者处于帝国主义时期,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并得到一定发展。前者由封建王公或农民领袖领导,农民和手工业者是基本力量;后者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前者与宗教相合作,后者是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前者是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结果,前者基本上被镇压下去,后者虽然失败,但取得了一定成果。

【认知拓展】
 1
.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11861年俄国改革的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彻底的表现,一是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二是在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贵族地主仍把持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2)美国内战的主要矛盾是统一与分裂问题。以林肯为首的北方政府一开始就宣布维护国家统一是战争的主要目标。这是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林肯未提出解放奴隶,因为有几个蓄奴大州未参加叛乱,而且是北方兵源的重要来源地,如宣布解放奴隶,可能会把它们推向南方。还要考虑黑人与白人的劳动力竞争问题。只提出国家统一的口号,可以最大范围地鼓舞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随着战争的发展,林肯适时发表《解放宣言》,提出了战争的第二个目的:消灭奴隶制,这也是由当时的战争形势决定的。因为解放奴隶关系到是否能平息叛乱,为了夺取内战的最后胜利,恢复国家统一,只有解放奴隶。解放奴隶服从于维护统一的大目标,由此理解对林肯的评价。

3)关于意大利统一过程的两条道路问题。在统一过程中贯穿着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条道路,而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运动始终起着推动作用。加里波第是这条道路的代表。

4)关于日本明治维新领导者的问题。明治维新是一次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由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并不很高,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没有能力发动和领导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日本资本主义因素主要产生和发展于农村,新兴地主是农村中资本主义势力的代表,他们与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倒幕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武士等级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广大下级武士陷入困境,他们中间有些人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产生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愿望。这些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代替资产阶级,成功地领导了倒幕维新运动。  

2.关于19世纪世纪中期的三股强大的、进步的政治潮流问题

这一时期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其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

(1)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的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展开,美、法、德、意、俄、日建立或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使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结果是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2)民族解放运动这股进步潮流的主要事件是亚洲革命风暴。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且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建立,表明工人阶级走向了世界范围的联合。1871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对19世纪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

【题例剖析】

1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A
.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
.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解析】本题是材料式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有关时间信息: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和此时的英国的状况。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恩格斯从肯定英国的历史地位进行评论的。(答案:D)

2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重点历史事实、概念和结论的能力。关键是理解伟大的创举指什么。巴黎公社最大的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一次伟大的尝试,而不只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或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因此,正确答案为A

3《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资本原始积累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海外扩张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学生的历史阐述能力、理论思维能力。此题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前资本主义制度促成的文明进步,反映了工业文明远比农业文明先进和优越。解题关键是明确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资产阶级促成的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革命化,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等,都是文明进步的巨大成果。因此,正确答案为D

4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    (1994·全国)
   
【解析】全题共三问,关键在第一问,此题引用两段材料构成了新的情境,要求从恩格斯修正原来预言的实例之中,理解决定革命形势的根本条件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此题解决的核心是明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社会革命的形势。“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一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这些限制词,一定要在解题中仔细推敲、认真分析,尤其是明确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很好地去把握住相关重点。要站在理性认识的高度上去思考恩格斯修正结论的本质意义,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特征。
   
参考答案: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志和意大利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演进。(回答恩格斯的着眼点时,未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或经济发展的。一律不给分)
   
恩格斯修改原先的结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