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一>> 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浅析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18日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最基本、最急迫的任务之一。新编高中历史教材,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既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因此,“创新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共同的研究课题。本人通过对新编高中历史教材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就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和培养学生素质谈点体会。

   1.创新课堂环境,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先决条件。从理论上,我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一旦上起课来却很容易忽视。其实这是教学观念如何在实践中实施的问题,是否能够真正尊重学生、师生是否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建立自由、民主、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多向信息交流,使师生的情感、心灵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产生和谐共振,并能随时诱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气氛一经形成,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有一种轻松、愉快、成功的感觉,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精神萎靡、消极被动的状态,更有利于克服教师强迫依从、压制死记的被动局面。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模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培养。

    2.创设问题情景,启发思维创新

创设一种非固定的、充满生机的、生动活泼的教学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情感兴趣倾注于这种问题情景之中,激发出强烈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积极思维,使学生间的思维相互碰撞,从而迸发出新思想、新观点。这是实施新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变传统教法模式的主要体现。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教学情景,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具有探索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有助于启发思维;二是动态性,教师要注意对教学活动进行动态处理,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三是个性化原则,因人施教,鼓励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这三个原则,依据教材内容,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出新路,严谨执教,坚持下去,形成新的模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我在讲“鸦片战争”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鸦片战争是因为“鸦片”而挑起的吗?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样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体会新鲜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环节鲜活而富有节奏感。

    3.理清基本线索,构建立体知识结构

将历史问题系统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结构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历史教学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统帅教学,并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基本规律、因果关系,给以适当调整,找出全课各种因素连接的最佳结合点。如我在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时,抓住“围剿”和“追剿”两个关键词,设计问题,引导阅读,分析“围剿”和“追剿”的异同,明确反围剿与长征的关系,引出课题,统领全课。从而透过长征的特殊形式看到整个十年内战的一般形式,看到反“围剿”战争的全过程。历史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从历史的基本线索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及综合应用都是相互联系的,进行系统归纳和知识迁移,特别要注意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牢固树立起点、线、面交叉的立体知识结构,同时从系统性原则出发,用科学的传授方法依教材分单元对学生进行训练,变以讲为主为以读和思考为主,突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使之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总结领会历史规律,发挥历史的史鉴功能。

    4.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使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经历兴衰变化,战胜内忧外患,而永葆青春活力。历代众多的仁人志士,在各个不同时代谱写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丽诗篇。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谭嗣同“今日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自嗣同始”,甘愿为变法流第一滴血。“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荣的胜利”,面对敌人的绞架,李大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出崇高信念的坚定和执着。这些可歌可泣的伟大人物事迹,便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历史教材在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方面,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几千年来积淀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

     5.以史为鉴,加强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的培养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以史为鉴,拓展学生能力,培养其现代意识,造就未来的建设人才,是史学教育的功能。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缺乏竞争力的人,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综观中外历史发展,无时无处不存在竞争,魏晋南北朝时期氏族阶级的兴衰就充分证明优胜劣汰的历史必然。又如,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充满着被侵略与被凌辱,它一方面是列强贪婪残暴的结果,但同时也是中外文明竞争较量的结果。18世纪60年代,当西方世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之时,惟我独尊的“天朝王国”正忙于大兴文字狱和鼓励生育人口。于是中国国力削弱,在战争中被动挨打,而败于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物竟天则,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不变的真理。深挖历史科的史鉴功能,强化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造就懂历史,知国情,有责任心,有进取精神的一代新人,是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