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一>>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6日

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泉州七中历史组  陈力勋

一、课标要求:

1、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原因何在?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黄河和长江两大农耕系统的形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

2)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事实概括出一般特点和特征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情境营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先民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奋发的历史,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三农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具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形成

难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1、我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格局如何?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1)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生产为代表。

2)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不同。

3)启示:自然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1、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时期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青铜(商周时期)——铁(春秋战国冶铁技术进步)

2)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春秋后期出现,西汉广泛推广)——自然力(唐朝筒车的发明)

3)耕作工具的进步:

A、战国时期:铁犁用于牛耕

B、西汉时期:人们发明了犁壁,促使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C、唐代时期:曲辕犁发明,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筒车。

2、我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1)水利灌溉工程: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

2)泄洪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东汉王景治河。

3)地方特色工程:西域坎尔井

三、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1、概念及特征:(什么是自耕农经济?它有哪些特征?)

1)自耕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原因:(为什么在春秋时期会出现此经济?)

春秋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3、评价:(对自耕农经济你有何看法?)

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3)落后性:小农经济和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了生产发展的因素。

4)脆弱性: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不稳定,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苛政会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课堂总结: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及其原因?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

3)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出现了以农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的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