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三>> 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2008届高三政治备考安排与策略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16日

2008届高三政治备考安排与策略

第一轮复习:20078月至20083月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三政治常识的新课讲授与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的基础知识复习同时进行。

1、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夯实基础。

2、具体方法:

1)读——细读教材。细读教材能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我熟悉教材!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但正是这一特点,使现行教材是呈现逻辑体系不强的特点。通过细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2)记——熟记知识点。

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有一个常识,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提高能力,先要搞好知识的储备,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记忆。

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节题(进一步明确该题下分几个节题来讲解,弄清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标题→具体知识点。
   
这样,就从整体上构建成了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你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可以有效地避免“按题猜点”或“依点猜题”,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如,我们在记忆某个具体知识点时,要先把握其精神实质,就好比我们平时所说的——它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有目的地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接,从而达到知新而温故的和温故知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3)练——解决问题。

读和记是为了练,可以说练是前者的目的。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最佳。因为:这轮练习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巩固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过难、过深,一旦超越现阶段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其危害是极大的。一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可能会造成自信心伤害。

第二轮复习:20083月至4月底

1、主要目的是提升能力。

2、具体方法:

1)归纳:

在第一轮复习中,通过细读和记忆,我们对个体知识点有了较熟悉的记忆。但这仅局限在个点上,没有形成知识板块或没有建立知识体系,很难避免丢三落四毛病。在这轮复习中,我们要紧扣考纲坚决取舍,归纳考点中相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小板块,继而构筑知识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就好比抓葡萄。如果第一轮是拥有一粒一粒的单粒,而本轮就是要把这些单粒穿成串。归纳时一般注意两大环节。

一是相关知识归类:比如:高三政治常识中,讲民主集中制,它在不同课次都出现过,但不同场合,内容都各有侧重,这要求学习将其对比、联系。

如:P26——人大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P49——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原则
P79
——加强和改进党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通过归纳对比可知:不论其具体表现存在如何差异其本质含义是一致的,这便于学生准确清楚的记忆知识点。

再比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处理民族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有:

P17--18——国家职能:加强文化建设,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

P29——人大制度的优越性第3点;

P60——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P10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11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优越性;

P123——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是具体知识系统归类:教材的某个知识点在归纳时,一般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顺序完整进行。具体地说,“是什么”一般包含:概念或含义,本质内容、特点等这些是教材中关于原因的标志性语言。

“为什么”一般包含:地位、作用或者意义、重要性、影响与危害(负面影响)和现状。这也是教材中常见的标志性语言。(如果再将共归纳的话可以归为二大类:一类是理论上的,二是实践的。)

“怎么办”一般包含:措施、途径等标志性语言。如:高一经济常识中关系经济效益。

“是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衡量的标准。

“为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就重要性而言,它既可以涉及到企业,也可涉及到国家职能。

“怎么办”主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这里有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存在宏观调控作用,同时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管理、市场开发(国际国内)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

将这些问题归纳在一起就等于将单粒的葡萄穿成了串。在解决问题时即可立即再现的所需知识的取材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做具体的取舍即可完成答案。可以有效地防止答非所问的毛病。

但要注意,这种归纳方法,不是针对每个知识点,而只是对某个知识点而言,因为教材在叙述知识点时并非每个知识点都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体系的

2)联系

这里的联系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政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三是时政热点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前面已作说明(略)政治学科内部的联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对这些相关知识早做准备,可以提高答案的完整性。

1:关于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因分析。

从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而言,可做如下归纳:

就经济常识而言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相关内容

就哲学常识而言有: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就政治常识而言有: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凭证;② 政 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核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两者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③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④中共的性质宗旨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三代思”的相关内容:力量之源,执政之基等。

但在回答具体设问时要指导学生认清问题的角度,根据设问角度的要求,做具体取舍,即可准确做答。与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不必太过苛求,平时注意关心时政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要留意,并学着经常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这样既可锻炼思维,又可温习知识。

如果时间许可,在分析这些问题时,要尽量做到:一要设问尽量科学,二是分析要尽量全面,三是回答时尽量规范地运用术语。

3)提升

这里说的提升主要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提升。具体地说一是联系热点提升思维能力,这里不多言;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主要依托综合水平较高的练习来进行。

第三轮复习:20085月至6

1、主要目的:应用能力提高

2、具体方法:

1)回归书本

一是结合考纲,对反复考的考点,以往没考过的考点,今年新增的考点,要高度注意,务求系统、规范、完整的把握。

二是重温知识体系和板块,力求完整系统。与一轮和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三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按照这一复习思路,可以把经济常识分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分配制度、自然人法人、经济结构调整五个板快。

①市场经济:以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为核心概念,以商品基本属性——价值规律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市场主题——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主线,把第一、二课全部内容、第三课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第四课第一节三大产业、第七课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第八课全部内容包括在内,以利于将个人与市场、企业、产业、国家、世界有机联系起来。

②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支柱、城乡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的公有成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公司制、股份制、合伙、承包、租赁混合所有制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法人、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董事会)——国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价格听证、允许外资、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为主线。

③分配制度:以国民收入分配——(积累和消费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市场竞争、按劳分配)——再分配注重公平(财政作用、税收作用、利息股息、债券保险、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

④自然人法人:以经营者(素质、地位、作用)——劳动者(权利、义务、素质、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投资者(财政、国债、银行贷款和储蓄、股票、保险、债券)——消费者(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权益、家庭生活消费)为主线把这些市场主体联系在了一起。

⑤经济结构调整:以产品结构调整(品种、花色、质量、供求、科技含量、价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扩大就业等)——区域结构调整(中部崛起、西部振兴、东部率先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效益、增强控制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实现公平竞争、扩大对外企开放领域、降低关税)为主线把有关经济结构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从宏观上把相联系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哲学常识仍按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部分划分。辨证唯物论部分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联系、运动、发展、矛盾、内外因、量变和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认识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常识按上述原则可以划分为国家制度、公民的权利义务,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国际关系等五个部分。其中国家制度应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的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等;公民的权利义务应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人权与主权等;政治文明建设应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权利制约监督、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文明建设应包括国家的文化职能、以德治国、宗教政策、诚信等。

2)统览热点、重点

一是要重温旧题,尽量熟悉时政热点和重点规范思维方法,做到胸中有数;

二是统览教材,熟悉教材的关键点、关键词等骨干性语言。

3)训练必要的答题技巧

①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古人说“读书千遍,其意自现”。审题的关键也是多读。好多同学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读题太少,不舍得在读题上下工夫,而是草草一度就凭印象选择或答题,往往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比如我们讲宏观调控。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经济常识第二课,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看到宏观调控这个词儿马上就想到经济常识第二课提到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往下重点可以考虑到宏观调控在哪一课展开比较详细,经济常识第五课关于国家财政,第六课国家税收等。所以我们做答题的思路就是抓住问题中涉及到的主干概念把它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需要的是你观察这道题可能涉及到的是经济常识哪一课。从概念到课,从课到节,这样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案。

②提高选择题正确率。选择题的首选解法是排除法。排除法包括排错法和排异法,排错法用来排除错误选项,排异法用来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经过排除以后还要对剩下的“正确”选项进行可行性验证,经证明言之成理才为正确选项,这些步骤缺一不可。此外还可以使用定义法、因果关系法等。

③回答题解答要规范简洁。答好回答题的要求是,语言简洁、条理清晰、书写规范、重点突出、切中要点、准确使用学科语言。答好回答题也离不开审题,而且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清材料包括那些信息)、审设问(审明问题指向)。切忌盲目作答。例如,一般哲学题的考查侧重点在方法论,如果答方法论就不要过分注意它的原理。在回答从实际出发的时候不需要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做过多叙述。一般考哲学在高考题中表现的都很具体,一般不会出现应用有关哲学知识的考法。模拟题中凡是说运用相关哲学知识或方法论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依照这样的顺序思考。既然是相关的哲学知识,你就想第一是不是从实际出发。接着看有没有矛盾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往下我们再观察有没有实践和认识的角度,这种模拟题都带有指导复习的含义,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框,只要是哲学方法都可以列队排上。但是高考考的很具体,如某某村怎样实现脱贫等。

最后留出7天左右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强化记忆、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整理错题笔记,加强对知识和能力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