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二>>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哲学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3日

 1材料五:2007年以来,受欧美地区暖冬、取暖用油需求下降,及美国成品油库存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的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20071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

  材料六:世界对天然资源的争夺达到白热化。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只剩40年。参看下图

 (7)面对天然资源日益枯竭的形势,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策。请结合材料六,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节约天然资源向政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2)

(7)①政府必须履行经济职能,制定有利于促进节约资源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②政府必须履行文化职能,发挥科学技术对减少天然资源消耗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强教育,树立全民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③政府必须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④政府还要履行对外交往职能,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天然资源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材料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胡锦涛总书记十分关心青藏铁路的运营管理。71日中午,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刚一结束,胡锦涛就乘坐高原列车,沿线考察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情况。

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万筑路大军抗缺氧、冒严寒、顶风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将对沿线地区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考察中,胡锦涛叮嘱当地有关负责同志,要充分利用青藏铁路,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材料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西部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胡锦涛十分关心的问题。他专程来到格尔木西郊,考察格尔木城市防风防沙万亩林工程。茫茫戈壁之间,一大片翠绿赏心悦目。胡锦涛走到林地中间,仔细察看林木生长的情况,询问各种植物的防风固沙作用,了解格尔木市植树造林的情况。胡锦涛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全民动员,年复一年地抓下去,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绿荫。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我们要“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绿荫”的原因。

2)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承认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我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改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要“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片绿荫”,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3.在20083月,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将正式完工。在四年前,“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后,14名院士上书国务院,指出“鸟巢”设计方案既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情,又忽视了“安全、实用、环保”的实际要求,该方案被暂停施工。为此北京市政府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使用可开启屋顶,并扩大了屋顶开口,优化了钢结构,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同时缩小投影屏幕以减少光、声污染;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如“纳米易洁玻璃幕墙”、“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等被首次使用。修改后的“鸟巢”方案不仅保持了原方案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风格,又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请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鸟巢”方案是怎样实现优化的?(15分)

3①物质决定意积,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暂停“鸟巢”施工,反复论证修改最初设计方案,就是从我国的资源国情出发,从安全、实用、环保的实际出发实现方案优化。(3分)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鸟巢”的设计建造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的规律为基础。对“鸟巢”的设计方案修改建立在对生态环保的尊重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3分)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树立创新意识。“鸟巢”的修改设计方案是在最初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既保留了方案一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风格,又大胆创新,增添了更利于安全、环保、实用的新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方案的整体优化。(3分)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认识事物。“鸟巢”的设计和修改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从“安安、实用、经济、美观”这一整体效果着眼,通过取消开启屋顶,缩小投影屏幕等这些部分的改变,以寻求最优目标。(3分)

⑤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鸟巢”的设计和修改都始终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实用的原则,实现了方案的优化。(3分)

 

4.(14分)材料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北京市政府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全国许多城市收入差距加大的同时,北京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却缩小了。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53元,比上年增长12%,高低收入户的收入之比由上年的41下降到3.811

    材料二 

    1               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情况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460.5

2817.6

3130

3611.9

6060

6814.5

比上年增长

11%

11%

10.2%

10.5%

41.5%*

11.1%

    *为经济普查后的数字。

2                北京市三大产业比重变化情况

 

 

 

 

 

 

 

 

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总体水平的小康,但各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内容。其中最主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和形势、外部环境和历史机遇。要以客观规律为惟一指针,防止主观决策、领导意志和经验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寻求社会和谐进步之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是怎样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12)

   (1)
中央根据我国实现小康进程中的现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部署和要求,体现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了从整体上把握实际。(或:体现了全面的把握实际) 建设和谐社会要以客观规律为惟一指针,防止主观决策、领导意志和经验主义,体现了尊重客观实际,反对从主观出发。 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寻求社会和谐进步之路,体现了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5  3       20057月北京市调整城市低保、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及失业保险金

 

城市居民低保标准

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失业保险金

调整前

300/

580/

382元—491

调整后

310/

640/

392元—501

 

   3)结合材料一及表3,说明市政府调整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等做法体现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4分)

   3)市政府根据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实际情况,加大财政对低收入者的补贴等措施,体现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分)通过调整城市低保、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标准等政策,使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体现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观点。(2分)

6、材料一: 2006年11月8,新华社发布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山东某市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市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借鉴其他市的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二:20061211日中国入世五周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各个领域对外资企业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同台竞技、公平竞争的局面逐步形成。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中国越开放,中国越安全;产业越开放,产业越安全。这也是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尤其是入世以来的经验所证明的。”

1)根据材料一,从哲学角度谈谈该市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答案:(1)① 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该市深入调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政策,做到政策符合实际。 坚持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该市正确对待上级要求,借鉴他市经验,不照办照抄。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该市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借鉴他市的普遍经验;同时又根据自身特殊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④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该市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体现这一点。⑤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该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7、苏北某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他们广泛深入地调查了周边市场行情,根据当地养殖业优势,决定把发展养殖业作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他们扩大了养殖规模,培养各类经济联合体,拓展市场,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使当地成为有名的神州鸽市。他们还全面提升产品档次,运用基因工程培育的青壳鸡蛋被外国人喻为东方神蛋。针对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又开展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与把当地经济推向更高台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地区是怎样做到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该地区首先认真了解了当地的实际,特别是与周边的比较优势,把养殖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对客观实际的真切把握。

全面地把握实际,辩证地制定政策,发展加工、销售、提升产品档次,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而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与变化了的实际相一致。

8、材料一

20042006年我国GDP增长和能源消费

   数值

年份

GDP总量(亿元)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GDP增长率(%

能源消费增长率(%)

2004

159878

203227

10.1

16.1

2005

183085

224682

10.4

10.6

2006

209407

245669

10.7

9.3

注:2006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21吨标准煤,仍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下

4%的目标。

材料二经济发展和降低能耗是一对矛盾。GDP位居全国前列的某省2006年却对其妥善解决。其具体做法是:省、市政府针对用能企业的不同情况与企业签订节能降耗责任书并对其加强监督,扶持关键节能技术改造和高效节能产品的应用。加速淘汰高耗能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06年度该省服务业快速增长,产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40.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33.9%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该省为什么能够解决好经济发展和降低能耗这对矛盾?(8分)

2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该省针对用能企业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了这一矛盾。(4分)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该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节约。(4分)

  9 材料二  两税合并,被视为我国市场经济成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外企主要优惠税率是15%,内企税率是33%。税制改革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产业优惠为主”原则,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农业等成为优惠重点。由于条件成熟,目前是企业所得部并轨的最好时机。

3)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发展状态的角度,分析我国及时出台《企业所得税法》的道理。(12分)

3)①事物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实现;(2分)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实现发展。(2分)要抓住最有利时机,实现两税合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序上发生变化可以引起质变;(2分)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2分)要通过两税合并,引导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10、材料二  读史可以明志,读史让人反思。“马拉火车”的笑话,说明观念变革和更新何其重要!在许多事情上,接轨之难,并不只因地理上的千沟万壑,技术或体制上的各种障碍,更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关山阻隔,观念与时代格格不入,思维与创新背道而驰,即使把铁路铺到大门口,但最终还是难以与先进携手,与文明为伴,与发展结缘。

  4)试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更新观念,与先进携手,与发展结缘。

4)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更新观念,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实际客观的。坚持从实际出发,要从我国国情出发;(2分)实际是发展变化的,坚持从实际出发,要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2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2分)我们更新观念,必须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与时俱进。(2分)

11、材料四  自上世纪60年代非洲各国纷纷独立以来,苦于缺乏发展资金,他们纷纷大举借贷,试图以此推动经济增长。从1970年到2002年,非洲共获得约5400亿美元的贷款。但是由于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偿债能力低下,虽然在同一时期偿还了将近5500亿美元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但到2002年底非洲仍背负着2950亿美元的外债。因此,债务问题对于非洲而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运用哲学观点说明,非洲国家债务问题对发展我国经济有哪些启示?10分)

5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借贷外债来发展经济,要做到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偿还能力来确定借贷的规模。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发展本国的经济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但是外部资金的数量再大.作用再多,也必须通过本国人民努力起作用。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防止事物朝着坏的方向变化。(10)

12、(32分)材料一:近几年来,交通、生产安全形势严峻,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2005711日,新疆阜康神龙煤矿发生瓦斯爆炸,83人遇难,4人生还。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材料二: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以对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用哲学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重视安全生产。(10分)

答案:(2)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根据这种现状,国家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否则就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不重视安全生产,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③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抓中心抓关键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不重视安全生产,势必影响经济建设。为了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重视安全生产。(10分)

解析:国家重视安全生产的原因:近段时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已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否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原理来组织答案。

13、(16分)材料一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青蛙冬眠春晓,南北极动物按季换毛。

材料二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材料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材料四一位在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中学生,在谈到他的学习时说:“我没有什么妙方和特异功能。”

   1)材料一、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所得出结论的理解。

   2)用问题(1)中的原理来分析材料四,谈谈你在学习中是怎么做的。

13、(1上述材料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共同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有其运动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之间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

   2)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才是目的。利用客观规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只有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在学习中是怎样做略)

14 材料一:200788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中指出,我们要通过举办奥运会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扩大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拼搏干劲。

材料二:奥运会是展现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奥运徽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火炬“祥云”以及奥运会开闭幕的设计,都体现出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2)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3)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在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中应如何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

2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个舞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将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同时中华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和发展,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个舞台展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这是传播和繁荣民族文化的需要。

3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在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用市场的眼光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府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在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举办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活动,呼应北京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形成合力;政府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指导大众了解掌握祖先创造的遗存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自觉地利用奥运会这个舞台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

 

1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贯彻“十五”规划的主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必须统筹城乡的发展。

  材料一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治污工作被动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不少地方的企业违法排污,污染了环境,一些地方政府有令不行,一味追求经济的增长,不惜违法包庇违法排污的现象。对此,有关专家呼吁:“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

    材料二  党中央提出,在工业化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在今天,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这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说明有关专家说法的正确性。(6分)

 2)上述“两个趋向”是如何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9分)

15、(1)①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2分)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是紧密联系的,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破坏环境。(2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2分)

   2)①党和国家根据工业化发展不同时期的特征提出“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实地把握事物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3分)

②根据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的不同时期,提出工农业的历史使命,如实地判断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分)

        ③党和国家提出的“两个趋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作出的决定。是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认识上的深化,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3分)

16、(13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问题和可能给世界能源形势带来的影响,一直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论的议题。

中国是能源消费的大国,更是能源生产大国。20067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八国集团同中国等六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国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如何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的?

16、(13分)(1)“坚持节约优先”是从国际、国内能源实际出发而作出的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要求。(4分)   2)我国能源战略“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坚持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外因结合促进事物发展的原理。(5分)  3)“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坚持了联系和全面的观点。(4分)

 

17、(20分)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拥有全球约10%的物种,还有独特多样的地方物种。生物物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引起众多物种消失,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袁隆平教授研究出的杂交水稻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生物物种基因的例子。他通过我国一个被保护的野生稻基因——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创造出了杂交稻。该项成果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甚至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前,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的多样性三个层面上都受到严重威胁。

从辩证法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17、(20分)①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所以,要把事物放在普遍联系之中来全面考察,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生物界内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客观联系,生物界与人类社会之间也存在客观联系。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尊重这种联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6分)②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问题,都要看到它的现在,又要看到它的过去,预见它的未来。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生物物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引起众多物种消失,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只有保护好地球上的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6分)③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所以,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看问题,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整体与局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6分)④只有很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18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发,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深化农村的金融改革,不断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怎样发展我国的农业?(15分)

18、(1)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村进行的各项改革,税费改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农业的发展都有影响。(5分)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村中各种情况复杂多变,我国农村不同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农村各项改革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我国农村各地情况不同,在进行农村各项配套改革时就要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路子,如农村信用社改革、村民自治改革都应先试点,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广。(5分)

   4)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在工作中抓重点。因此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5分)

   (以上四点学生若能答到三点即可给予满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72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910分)答案要点:

   1)我国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3分)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3分)公民有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依法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李某等人编制并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了网络安全,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最终落入法网,受到应有的惩罚,这表明,在我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4分)

20、(10分)

材料一2006年中央组成多个调研组走村入户对13个省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办事不公、以权谋私、不按规定处置土地等问题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财务比较混乱,不公开,农民意见很大。

材料二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一定要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

2010分)答案要点:

正确行使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3分)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1分)立法机关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保护耕地提供法律依据。(1分)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1分)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对违法土地法要求的给法律制裁。(1分)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防止以权谋私、不按规定处置土地。(2分)公民权力与义务的统一。农民真正行使监督权,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保护好耕地。(2分)

3材料一:能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在重大的国际场合中日渐关注。在今年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中国的看法和主张。胡锦涛表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他指出,在现阶段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强制性减排要求是不合适的;他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这个原则是开展国际气候合作的基础。

材料二: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认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我们认为,过早地、过激地、过高地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去承诺量化的减排义务,是不公允的,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评析我国政府的认识和主张。(9分)

2)运用政治常识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评析我国政府的认识和主张。9分)

21、(1)、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认识和主张。(9分)

   答:参考的哲学观点(三点即可给满分,观点到位3分)(必须相对准确的结合材料分析分析到位6分)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认识事物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上的分歧,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发展问题上的分歧;(3分)联系是普遍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联系是指事物及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问题,也是发达国家如何更好的问题,而且气候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紧密相联,因此,国际社会应共同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事物及内部每一侧面、每一阶段各有特点,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同时又有特殊性;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的关注有普遍性的全球意义,但又必须顾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尤其应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区别对待。

   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的观点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2分一点。

2)运用政治常识中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评析我国政府的在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认识和主张。(9分)

答:参考意见:主要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也可用我国外交中的具体主张或理念阐述。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折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在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明确表明了我国政府的主张;(3)②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在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的上述认识和主张,体现了发展是我们的权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有利于人类的共同发展;(3)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参与国际重大事务之中,与国际社会一道,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基础上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等问题。(3分)

   用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发展的主题、竞争的实质、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结合材料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有何重大意义?

22、制定这部重要法律,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乃至对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3、《反分裂国家法》紧紧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一主题,针对的是台独分子,而不是台湾人民,这体现了怎么的哲学道理?

1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要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动脉要矛盾《反分裂国家法》紧紧围绕“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一主题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分裂国家法》针对台独分子,而不是针对台湾人民,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7山东卷)36、(10分)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

                                                         ——恩格斯

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列宁

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                            ——邓小平

1)概括以上论述揭示的共同主题。(2分)

2)依据上述结论,以我国实行的政体为例,简要说明邓小平论述的正确性。(8分)

答:(1)共同主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一定的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它体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它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西方国家实行的议会民主制度,是西方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反映其各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国情,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

材料一:1998年至2003,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中国财经领域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对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国民经济运行周期低迷阶段的种种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用显著,功不可没.
材料二:2004年的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民间的以及地方政府驱动的投资明显趋于活跃和旺盛,我国投资总量的增幅过大,并且在房地产,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中的投资有一哄而起的迹象,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故此2004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5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
材料三:200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6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面对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程度微调,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
3. "
双稳健"政策试题

(1)
以上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意识能指导作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使主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以上哲学道理的

.材料一: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行扩张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化解国民经济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材料二:面对投资总量增幅过大,货币供应量增加偏快,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2005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适应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使主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材料三:2006年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有针对地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总之,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树立正确意识指导,促进事物的发展.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的财政政策"都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都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反映,都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

38、材料一:2006514,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派出的验收组开始对三峡工程三期枢纽工程进行验收。此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透露,三峡大坝预计于520全线浇筑到顶。

520,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设计高程。66,三峡工程右岸上游三期围堰按预定计划实施爆破。

20061018,三峡电厂实现满负荷发电。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介绍说,从2003年7月首台机组投产以来,三峡电站运行水位一直在135米至139米之间。这次满负荷发电,是在具备满负荷发电条件的148米水位后,又经过一系列充分准备进行的。目前,14台机组运行状态正常。
   
材料二:200671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13,河南省的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63日,新华社报道,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破解了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

材料四:200641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精神,北京市政府研究决定从当日起,解除对1.0升以下小排量汽车的限制。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请就此提出你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38参考答案:(1)、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可以指导实践。

2)、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坚持联系观点的要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客观的联系,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坚持发展观点的要求,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按规律办事的客观要求,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是有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客观要求,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回避和掩盖,只能正确和谐处理。

为了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必须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3在历史上,陕西省吴起县曾是一个林草丰美的地方。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以粮为纲”的政策导向,加之当地群众长期沿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恶性循环,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最近十几年来,当地把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走在经济建设中恢复生态、在生态恢复中发展经济的良好循环之路,实现了生态目标与农民脱贫致富的和谐统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6分)

33.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展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基本前提。②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大面积开荒种地和漫山放牧违背了客观规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就是自然规律对人的惩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③要坚持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在森林与保持水土之间,农林牧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盲目地毁林开荒、漫山放牧,就会遭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惩罚。④要用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指导行动,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要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盲目地掠夺式经营土地资源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16分)

32.动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文化产业,据经济专家预测,中国动画产业拥有超千亿元的

  巨大发展空间。但是,我国动画作品却不尽如人意,缺少时代特征,说教色彩明显;创作方式模仿美、日居多,风格单调死板;影视制作简单,缺乏创意,对我国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画作品中,日本占60%,欧美的占29%,而中国的只占11%

  根据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如何增强国产动画作品对青少年的吸引力?(10分)

32.(10分)答: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按规律办事(2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动画作品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及我国国情。(1分)②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2分)动画作品的创作、制作要解放思想、推陈出新。(1分)

33125《人民日报》报道,由于能源短缺、并为使山西焦化企业每年排入的200亿立方米焦炉气得到循环利用,山西省组织有关专家历时8年,以焦炉气为原料研制开发出廉价清洁燃料甲醇。他们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焦炉气甲醇汽油、中水利用等循环利用项目在全省普遍推开。全省“三废”利用年创产值约16.45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4.7倍和5倍。同时,全省因资源循环利用而改善了环境状况,年均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3万吨,烟尘22.4万吨,减少废渣占地和燃料粘土砖毁坏土地7900余亩。

    运用所学哲理, 对上述事实进行简要分析。(16分)

33.(16分)答:①山西省组织有关专家历时8年,以焦炉气为原料研制开发出廉价清洁燃料甲醇,(1分)说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分)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2分) ②有关专家经过努力,研制开发出廉价清洁燃料甲醇,把原来污染环境的焦炉气变为制造燃料的资源。(1分)这一事实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③由于能源短缺和“三废”污染环境,促使人们开展对“三废”利用的研究和发展循环经济。(1分)这一事实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④全省“三废”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的改善,(1分)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分)人们的活动具有预见性和目的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