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一>> 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25日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阮朝省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学生学习自主权利充分体现出来。如每名学生最低要修满144学分,其中有28个选修学分。从目前高中所包含的学时来看,仍可增加20多个学分,这可以由孩子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决定,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权。没有标准课程,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课程可以由师生共同创造,和过去那种教材完全是指定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完全不同的。
        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高中新课程学分的设置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说明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自主性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人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它是相对于外部力量而言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的权力与可能;二是表现为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的学习态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同时学生把自己看作受教育的对象,积极寻求发展的机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往往受目标和内在动机的支配。较少关注他人的评价。他们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综上,我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支配、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其实质就是学生的独立主动地学习。
        自主学习的特征是:
        1、能动性。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他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这种从事学习活动,自我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3、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有其独立性的一面,他要求学生自己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这种独立性又不是绝对的。就在校学生来说,其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全然由自己来决定,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因而还有其依赖性的一面。
    4、自我监控性。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评价和调控。具体地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结果等方面具有自我认识能力,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主动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补救和自我调整,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是指主要依赖科学知识,高新技术和其它知识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知识、无形资产、知识型劳动者。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已超过土地、原材料、资金等要素的贡献率,体力劳动的主导地位让位于智力劳动,知识与相信取代物质成为核心的决定因素,智力资本成为比资金、物质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非智力部分更为重要的资本。
        面对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这对教育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和面临重大挑战。在这个时代就是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这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惟有创新,才能使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这样的时代,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的专有名词,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不会创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义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的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然而,如果把教育只看成是一种接受教育,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教育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继承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那么,这种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是无法培养出创新人才的。显然,知识经济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和机械地强化训练,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自主地判断、选择、获取和应用信息;才能培养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具有开放、多元、主动的思维方式,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它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高尔基说:“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当一个人的学习目的越明确,追求的目标越高时,他就越有积极的学习动力。思想政治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谁学习,从而把自己的学习和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自己的志向和学习目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力。内在的学习动机其初级形式就是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同样是求知的内在动力,他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价值取向与选择;兴趣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和创新的驱动力。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执着地去追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知与不知的矛盾,求知是课堂的主要任务。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讲究求知之道,这种求知之道,首要的 是乐于求知。而乐于求知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们只有在主体上体验到乐境,才能“为之不厌”,达到求知的最佳境界。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去构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不进去或厌学,主要原因是他对学习的过程和所学的内容没有产生兴趣,他总感到是在被迫去做别人要求他去做的事情。然而,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赖于教师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和培养。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就使学生喜欢你叫的东西”。当学生喜欢你叫的学科,就是你让他不学也未必凑效。
        (二)、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
        在哲学上,个性就是事物的差异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所谓个性的发展,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是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是统一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会影响其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越充分,就会更有效的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个性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全面发展”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全面发展,人们往往将“全面发展”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全面发展,才是好学生、优秀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学生,他们千差万别,其爱好、兴趣、特长、文化基础各不相同,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对于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然要关心和爱护,且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其更快发展;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得冷漠、歧视,更不能冷语相伤,讽刺挖苦,以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个性受到压抑,从而浇灭其智慧的火花。对于“差生”,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的高低,而是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毫无疑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只有受到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在宽松而又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才会心情舒畅、积极开发智力,使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
        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生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讨论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蜘蛛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它有助于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的空间。实行课堂讨论,改变了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留给学生更多的余地,让他们自己去酝酿、思考、研讨一个课题或问题,并彼此交流,从而加深对含糊和复杂事物的理解和解答。
       2、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政治课的课堂讨论法,就是要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当学生在解决那些个体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集体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切磋,会使你茅塞顿开、心有所悟。同时,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组织这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每位学生都加入的讨论之中,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打破沉闷,克服思想政治课那种枯燥乏味、由教师一手扮演的单一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为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3、它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他们才能认识世界,提高创造能力。“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因此,课堂讨论法是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学习方法。
        (四)、实行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保守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但也存在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书本知识,教学只是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由,也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手段上,多数教师仍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当教具,缺乏对现代教学技术的认识、掌握和使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和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实行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走出课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老师、书本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要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将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学生可冲破政治课堂和学科的局限,能自主地、能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辩论会、研究性学习、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网上的学习活动等等。
        总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是深化思想教育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实施新课程教育的必然要求。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