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书香校园征文一等奖作品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7日
寻迹《呐喊》,黑夜中黑色的眼睛
泉州七中城南校区高二九班 张怡晴
《呐喊》初之于我,是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不仅有时代的间隔,也有语义推敲的疑窦。查之于字典,“呐喊”的意思是大声呼喊,尤指士兵在战斗或追击时大声叫喊助威。从这个语境上来讲,“呐喊”有透过呼声来引发同行者关注的意味,在寂寥空旷处,为自己壮胆,也为别人撑腰。
小说之所以取名为《呐喊》,鲁迅《呐喊·自序》也解释到:“所以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作者凭满腔热血直面“铁屋子”式的中国——一直苟延到现在的古老中国,聊表自身慰籍,支持同道友人,唤醒这头熟睡雄狮,自己不是勇士,却在黑暗中为勇士前行点赞。
于是,我下意识地将过去阅读《呐喊》的碎片连缀起来,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异,却又异常的真实生动,是黑屋子里矇昧状态的众生像,每一个人物的出场,几乎都意味着一个悲剧的结局。
在血肉模糊的《药》中,我看到了世人的愚昧无知,他们用鲜血浇灌馒头,却以它为神圣的东西,为了治病,不惜用他人的鲜血,多么令人发指;
在痴人梦语的《狂人日记》中,我看到的是一副又一副的险恶的心肠,人们生活在吃人的世界,每个人都如同野兽一般,虎视眈眈,看到的尽是旧社会的麻木不仁,残忍无情;
在自欺欺人的《阿Q正传》中,我看到一个堕落的可怜的人儿,即自欺欺人地把自己当爷爷,别人是孙子,被人打到吐血,却不知悔改,虽然后来穿的衣冠楚楚,大摇大摆,却是当贼头偷别人钱得到的,多么令人叹息,无奈;
在痴迷狂放的《孔乙己》中,我看到一个堕落的书生,被封建科举残害得如此可悲、可叹、可怜又可恨,他的迂腐,自命清高以及自高自大成为他最终的失败的原因,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做产生对他的同情,但也有善良,诚实的一面,但已经被封建科举制磨得面目全非了。
不一样的人物,一样的结局,是自我个性的悲剧,还是不幸社会造成的罪孽,太多的故事无力去诉说和争辩,都在我心中留下累累的伤痕和无尽的回望。
读史使人明智,读小说使人感同身受,有时,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我们不想后退,我们也想呐喊,将不满和怨恨发泄出来,写到书本中,但是这毕竟只是内心的暗示,于人无感,于己恐怕也缺乏一种胆量和勇气。由此看来,鲁迅作品的深刻不止于观察的细致和深刻,也在于落笔下的警醒和犀利,正如顾城所言,“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注定用它来寻找光明”,《呐喊》之于后人,有如暗夜中的明灯。
有人说,时间可以使人忘却内心的伤痛,最初的强烈的伤感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变得淡了,最后淡得让你已经忘却了曾经有过这样的伤痛。然而,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鲁迅先生思想之深邃,在于能够穿透时空的界限来关照人性的阴暗面的无聊和可耻,忘却未必是消灭痛苦的一种方式,有时将痛进行发泄,使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或许是更好的解决方式。
正如书中说描述的那样“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忧,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完全忘却。”
站在今天,阅读不仅是对过去的了解,更是一种教育,一种教训,让人受益匪浅,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鲁迅,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如能回应周先生的呐喊,激发些许前行的勇气和担当,那周先生一百年前的《呐喊》初衷,也就有了一些光明和励志的力量。
(指导老师:陶志峰)
- 上一篇:2021年书香校园征文三等奖作品
- 下一篇:2022年书香校园征文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