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数学>> 高三>> 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

转变、实效、沟通、理解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2日

教学反思

转变、实效、沟通、理解

--- 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数学教与学的理解

                                     泉州七中   陈炳烈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展开,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对高中数学的教与学应该有新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识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新景象:师生角色的转变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我们知道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教师的角色和职能实现五个转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由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最佳有效的结合。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以发展;它要求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教师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应改变讲授先按照教材体系导出结论的模式,而是通过丰富的情境实例,让学生在讲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试验、概括、猜测直至证明,从而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培养。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函数是反映变量的变化规律,它建立了不同事物间的联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了解在不同知识领域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并通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具体函数模型的分析,来理解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性质、特别是函数图像的作用。

2、由注重“传授”向注重“引导”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应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主动自主地学习。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信息动机,培养学生的信息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信息积极性。同样,在《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等向学生展示、提供相关知识。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银行存款利息”、“住房按揭还款方式计算”等生活不可或缺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探究的欲望。

3、由注重“模式”向注重“个性”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学者,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因而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其次是在优化教法上,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再次,是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

4、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简单陈述数学的知识和结论,而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维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学习中要强调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的过程性,让学生通过应用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简单问题,识别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学会用数学表达,体会数学建摸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

5、由注重“成绩评价”向注重“多元评价”转变

新课程实验需要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由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机制。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以及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其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因而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倡导采取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倡导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相互沟通,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探索创新,整体发展。也旨在由学生的自主探索引起教师的相应活动,由教师的相应活动又引起学生的探索性合作活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达到“心灵”的交流,“思想”的沟通,逐步实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师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学生说得少、练得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应明白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在知识和问题的认知上,我们坚持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目中无人,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基于此,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有新认识、新转变、讲实效,在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体操的舞台,让每一道题成为学生幸福学习的快乐音符,把新一轮高中数学课改实验推向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