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难?该怎么写?泉州七中名师们这样说……

录入者:jwc2011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高考第一科语文,正式开考!全民关注的第一个焦点2020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

高考作文题命题的特点如何?难度很大吗?该从什么角度立意?反映了怎样的考查方向?如何才能拿高分?泉州一线名师告诉你答案!

体现“立德树人”核心价值导向

泉州七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吴锡芳

今年命题依然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命题以齐桓公、鲍叔、管仲之间的历史故事及评价作为材料,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任务指令突出应用性写作能力考查。命题体现“立德树人”核心价值导向。

试题回避时事热点,回归新材料作为内核,一反宏大叙事,从中华历史故事中挖掘材料,立意更为经典,更具有历史关照现实的特点。

材料着眼于文化的历史溯源,也着眼问题的现实呈现。材料中齐桓公、鲍叔牙,他们都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大局。齐桓公不计前嫌,求贤若渴,知人善用;鲍叔举荐贤人,胸怀广阔。而管仲作为历史上有一定争议的人物,他理性选择明君,大展才华,任内大兴改革,注重经济和农业发展,富国强兵,成就齐国的霸业。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其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试题的材料围绕一个关键性词语“选贤任能”,从“小我”走向“大我”,引导学生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深入思考人生追求与使命担当。

试题是开放的,有助于启发考生进行多元思考。不同人物蕴含着丰富的视角和层次,考生可以任选一位他感触最深的人物来作为读书讨论会的分享主题。考生可以从鲍叔的举荐贤人、甘居下位、不计私利的崇高品格来立意,也可从管仲投靠贤君、匡扶大业,舍弃小德、小节,成就普惠天下之大仁来立意,也可从齐桓公志向高远、开阔包容的气度来立意。只要学生善于分析材料,找到合理的立论点,展开分析与阐释,就会是一篇颇具独立思考力的文章。

在写作任务方面,试题要求写一篇班级读书会的发言稿,对于发言稿学生并不陌生,在今年的各地几次模拟试题中多次出现,只要考生注意特定情境是班级读书会,暗示参加对象主要为本班同学,写作贴近这一对象群体,得体地阐述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思考,并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论述。同时,文章是用于专题讨论的发言稿,自己的思考要做到有针对性,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论证符合逻辑,语言通俗易懂即可。

总体上看,今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目立意难度不大,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看考生能否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有价值的阐述。

美美与共 构建新时代人才观

泉州七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罗浩

今年的作文命题依旧把握时代脉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这与2015年语文全国2卷的“谁最有风采”作文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体现多元的价值取向外,本次作文更强化了识人用人的实用功能。行文前考生必须认真阅读并理解作文题所给的每一条信息,全面完成写作任务。

一是析背景,明意图。“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这是写作背景,为考生提供了真切和集中的思考、立意视角。由点带面,是对传统文化特别是用人观的一次集中体察。材料和平时课堂上讲析的《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篇章中关于识人用人的部分是贴切吻合的。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重在积累、赏析和思辨,平时同学们总感觉成绩提升较慢,不易坚持,其实高考就是对综合素养的一次集中考查。所以同学们不要急功近利,要有润物无声的决心和坚持。任何材料都是表象,考生要能透过事件本身看到命题者核心的思考。可以讨论的观点很多,可以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高山流水觅知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立意行文,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主义人才观。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常常会遇到选人信息不对称、用人能力不匹配等问题。高考作文首先是价值观的体现,但是经过培训的考生往往容易言行不一。离开了对生活实践的认知,空有情怀而没有实操预设,如幻妙的空中楼阁,最终败给现实。将来作文应该会更倾向于对实践力的引导。

二是懂权衡,做选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权衡要搭架比较平台,才能体现出“最”的意味来 。因此先有“权衡”,然后“选择”。管仲:能力强魄力足。鲍叔:知人更知己。齐桓公:不拘一格,任人唯贤。“事业成功,三人缺一不可,抓住实际生活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或能力行文。考试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特质来写。从举荐者到决策者,再到执行者,考生对这些角色在各环节当中的重要性各有不同的理解,这其实反映出来的是我们同学平时对自我核心能力的一种认知或追求,唯有有感而发才不致于无的放矢。

三是识任务,会升华。“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考试要体现文体特征,预设场景和对象,相信这一类应用写作各校都做了比较具体的训练。但要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不能由此及彼,借题发挥,联想生发开去就不回来,必须始终围绕该事件展开讨论、立意。发言稿要口语化、场景化,观点要鲜明,避免无效信息,事例要概括凝练,避免大段举例。在逐渐要求私人话语写作的今天,考生不生产思辨,只做素材的搬运工的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除了核心主旨外,还需要进行升华。三人都是智商极高之人,但是只有合力才能创造奇迹。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是能够拥有团队意识才更可贵。人文学科最大的目的,无非也就是帮助人,成全人。这也是对主旨的升华。

(转载202077日《东南早报记者曾聪虹许钹钹吴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