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白婷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录入者:zhengjiaochu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劳动最美
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说明】统编新教材(必修)以人文主题统领,打破文体界限;以任务群为学习旨归,聚焦语文学科知识学习。本设计初衷既紧扣新课标,又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单元学习任务,以统编教材的课为单位,一组一组设计教学。第四课任务主题学习人物通讯,感受劳动之美。
第五课任务主题学习新闻评论,理解劳动之价。
第六课任务主题 学习古诗情韵,哼唱劳动之歌。
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
一、教学指南
(一)教学目标
1.阅读与鉴赏:
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新闻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精神意义。
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掌握评论的问题特征,学习评论角度与方法,针对具体的时间或人物进行评论。
2.表达与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引导等环节,能够依据现实情况合理挑选方案与设计,学会拟写工匠精神评选标准。
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 小组合作设计人物通讯的问题,拟写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文本,概括人物特点了解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尝试写一写人物通讯。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习建议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通过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五)课前研学
1.预习作业
通读课文,对照课下注解,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的字词。
阅读并梳理文本情节,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阅读其他人物通讯《哥德巴赫猜想》。
2.阅读指导
学习一篇文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写了什么?(读懂)——实用类文章重在信息的筛选、概括、归纳
(2)如何写的?(学写)——立意、选材、结构、手法、语言
(3)写作准备。学习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4.知识清单
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一些词语的解释;文体知识;背景;人物介绍等。详见附录
(六)知识支架
1.训练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2.活动情境:
背景——学生对劳动已有一定的认识
任务——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实践活动
分工——查找资料 资源共享
3.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概念、分类
4.袁隆平的生平事迹、主要贡献
5.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二、过程设计
第1课时 精读文本,把握人物特征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是谁带来了这样的巨变呢?就是袁隆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
活动一、整体感知
1.标题写了什么。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全文总标题,大概猜测:文章会涉及到哪些内容?
稻菽——与农业、粮食有关
喜看——表明态度
副标——点名人物及其身份
【知识链接】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为什么是袁隆平?
(1)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劳动是我们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原因。
3.文章写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体现出袁隆平什么样的品质?在书上标划事例,在每则事例旁边空白处写出品质。
注意速读方法:关注文章整体结构、标题、首段(句)、尾段(句)、观点评论局、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明确:
第一部分。
2001 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的精神。
1961年袁隆平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第一代,并反复分析、实践。体现了他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部分。
1964 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体现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部分。
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回应贬斥杂交稻的文章。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四部分。
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他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的精神。
4.请尝试把文章四个小标题改成相对统一的句式:
(“即XXXX是XXXX”)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 )
明确: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活动二、理解探究
1.探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困难: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
2.“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这部分主要是围绕“三不稻”这个情节来写的。
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3.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
(1)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
(2)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
(3)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作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
(4)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
(5)“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活动三、特点分析
本文作为人物通讯,都具有哪些特点?
1.选取事例典型。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使人物生动,个性丰满,如立面前。
2.能用数字说话。例:“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添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真实性)
3.注重细节刻画。(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分析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一系列的动词突出了袁隆平工作之认真、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动作、神情与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袁隆平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动作细节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第2课时 比较阅读,认识劳动精神
比较《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人物通讯在写作上的异同。
按照学生自主意愿将其分成三组,分别以三篇通讯为研究对象,梳理文本,发现问题。自己制作个人问题卡片。然后同组交流,疑难问题汇总制作成小组问题卡片,投影进行班级研讨。
活动一:抓住要点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1.这篇通讯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
明确:先用特写镜头描绘张秉贵工作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典型事例介绍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接着,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剖析张秉贵之所以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最后讲述张秉贵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不但有血有肉地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生动真实地传递了劳动者的劳动精神。
2.张秉贵事迹感人,人物形象,是怎样刻画的人物?
参考: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一个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一系列的细心行为,丰富、多角度的描写,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温暖众人心的“一团火”精神。
——《“探界者”钟杨》
1.钟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
热爱科学事业,不追求物质生活品质,却致力于种子事业和科普工作;具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在恶劣的环境中,身体不适也不放松工作;理想崇高,有远见,心怀祖国和人民;有责任,有担当,关心热爱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①正面刻画:a.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②侧面刻画: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活动二:比较探究
1.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参考: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2.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1)文章结构:
①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倒叙手法。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探界者”钟扬》都采用了小标题,层次清楚,结构鲜明。
(2)刻画人物: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则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人物。
②《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探界者”钟扬》则主要是概述事迹。
③《喜看稻菽千重浪》多处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界者”钟扬》多处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活动三:合作探究,突围难点
比较阅读三篇人物通讯,完成表格
人物通讯 | 典型事件(与文本对话) | 细节描写(与文本对话) | 报道的角度(与文对话) | 人物精神(与人物对话) | 作者的立场态度(月作者对话) | “我”的评论角度(与自己对话) |
《喜看稻菽千重浪》 | ||||||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
《“探界者”钟扬》 |
活动四、点评人物,深化内涵
为了能正确认识劳动精神,我们可以借助新闻评论地舆论导向力量,来为本次评选活动造势。
1.参考学习之家中给定地新闻评论标题,小组讨论,交流并总结优秀新闻评论地拟题规则。
学习之家:时下热门新闻评论栏目及优秀作品标题
人民论坛:①大国担当背后是大国正确义利观;②公共文明,“筷”
来行动。
新华网评:①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②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光明时评:①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打赢脱贫攻坚战;②科学合理摘下口罩,为修复生活注入信心。
示例:
新闻评论题目地一般特征:①开门见山,观点,态度鲜明;②内容贴近读者心理,吸引大众眼球;③语言简洁,语势强烈,多用祈使句。
2.制作思维导图,掌握新闻评论文体结构。
在日常阅读中,我们可以采用画思维导图地方法去分析文本地结构和思路,细读《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全文,仿照图1左侧对课文第一段地结构梳理示例,概括相关文句,将思维导图右侧空白处补充完整。
第3课时 表达交流,学习人物写作
活动一:拟写工匠精神评选标准
2020年元旦,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新年贺词中列举了大量成就,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工匠精髓就是这个时代赋予劳动者最崇高,最美好的精神褒扬。
以“关键词”的形式,写下心中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然后对照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增添或删改自己的关键词,结合具体文句,阐释理由。
示例:工匠精神的内涵:发自肺腑、专心如一、废寝忘食、尽心竭力、臻于至善、超今冠古、出类拔萃、巧夺天工、冰心一片、物我两忘、脚踏实地、格物致和、正心诚意、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等。
理由阐释:工匠精神不仅是传统手工业者应该具备的劳动品质,更该表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至高境界。
活动二:访谈身边的工匠精神
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寻找身边的优秀劳动者,拟定访谈目录,进行人物采访。根据访谈的内容,为你访谈的人物撰写人物通讯。
要求:善于捕捉典型事例和细节,注意在细节中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特色。
【写作指导】人物通讯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摘自《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延伸学习】
1.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对我们尚在全力汲取知识的中学生来说,对权威又该持什么态度呢?
中学生崇拜权威,并无不可。十几岁的我们,对人对事还做不到思考成熟,客观理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还未彻底塑成,正是应该向权威学习的阶段。那些书中现有的知识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千挑万选而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对我们来说就是权威,快速汲取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质疑,是建立在自身的丰厚积累上的,而我们,目前正需要积累。
中学生也应该如袁隆平一样尊重但不崇拜权威。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勇于质疑应该是我们必备的素质,这跟自身的知识积累多寡没有关系。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也还只是个毛头小子,但比萨斜塔的一次实验胜过权威上千年的声音;当人们对蜜蜂靠翅膀发出声音这一权威论断深信不疑时,聂利这个12岁的小姑娘却大胆质疑,最终确定蜜蜂发声是靠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对待权威,可以尊重,但不可迷信。
2.下面一段文字是网友的评论,你读后有什么见解?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78岁的袁隆平院士驾驶奔驰敞篷车开向试验田?这不可能。近日,在湖南车展现场,袁院士仅多看了两眼奔驰SLK3000K,网络上就直接将该车划到了袁老的名下,最后更是演变成“袁老拥有几辆豪车”。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老人根本未曾也没有计划购进该款价值68.8万的奔驰,而且,老人“家里”的六七辆车都很普通,分属其子女所有,“袁老自己只有一辆”。面对袁隆平“家里已经有了六七辆车(注:实际上是包括子女在内共有六七辆车,此为网友误读)”的坦言,网友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支持。袁隆平自己也曾坦言:“坐奔驰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
三、课后训练
1.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1)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分析加点的词)
答:几个动词突出了“他”工作之认真和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的句子)
答:表现了“他”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
(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画线的句子)
答:表现了“他”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2.寻找身边的优秀劳动者,为他(她)撰写一个人物通讯。
四、资源链接
1.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人物通讯类型:
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2.人物介绍
事迹介绍
2004 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 6 000 多万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 1976 到 1987 年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 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
感动中国颁奖词
“心灵富豪”颁奖词: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水稻研究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意义。
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发表了这篇人物通讯。
3.推荐阅读
杨澜著《一问一世界》(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提问》(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
- 上一篇:祝雅茜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吴锡芳劳动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