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二>>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泉州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年政治哲学唯物论练习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唯物论1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考点一 物质和运动

1.2020浙江7月选考)漫画《意外收获》(作者吉俊明)针砭时弊,富含哲理。从所含哲理看,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最接近的是

 

 

 

 

 

 

 

A.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29)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

A.             B.        C.      D.

3.(2015江苏单科,24,2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4江苏单科,22,2分)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

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0辽宁丹东线上教学质量监测,21)大多数恒星因为距离我们非常遥远,被人们看作是位置不变动的发光点。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七颗恒星,科学家根据它们切向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推断出十万年前后其形状的演变(如下图)。这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物质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人们能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2019江西红色七校第二次联考,2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
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标语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2020福州八县一中期中联考)下面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的是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人病则优惧,忧惧见鬼出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④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8.(2020山东齐鲁名校第六次模拟)如果地震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率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和95%。在2019年6月17日22点55分发生的四川宜宾长宁县6.0级地震中,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为震区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灾害的发生   ②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③地理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其内在规律 ④突破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冷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①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

③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④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0福建福州4月质量检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

②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在根本上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由胜利到失败、又由失败到胜利的循环过程

④要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3月月考)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下列与这副对联所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人生譬如滑雪,知道如何停止才知道如何加速 B.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2.(2018陕西西安一中第一次考试,20)现行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宣布已成功抓取反氢原子超过16分钟。这表明(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       B.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13.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  )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天人相应,日月相参”,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盈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5.(2020课标Ⅱ,21,4分)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课标Ⅱ,22,4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6年高考上海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18.(2015广东文综,33,4分)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4课标Ⅱ,21,4分)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  )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4重庆文综,10,4分)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21.(2019广东广州调研测试,2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一论断的方法论要求是 (  )

①要在把握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开发自然

②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屈从于自然条件的制约

③要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造福自身

④把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理性认识作为改造自然的出发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2019山西太原期末,21)2018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
的通知》,要求沿海各地通过存量退围还海、退养还滩、退耕还湿等方式,逐步修复已经破坏
的滨海湿地。这启示我们 (  )

①尊重规律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要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来利用规律

③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④发挥意识的作用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2018山东烟台诊断性考试,20)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
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
以宁静、和谐、美丽。这表明 (  )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    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2019广东三月模拟,21)《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
防治三大攻坚战,要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好“尽力”与“量力”的
关系。根据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坚持“务实”要实,从对实际情况的动态认识出发,适时调整对策

②做到“务虚”不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力求实效

③“尽力而为”是态度,看到了意志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④“量力而行”是科学的做法,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