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2021届泉州七中时政热点《十九届五中全会》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一、【热点背景】

202010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1.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宣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坚定决心。

2)昭示了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3)描绘了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了我国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

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3.“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4.“主题主线”和“两个根本”: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6.“十二个提出”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7.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摘要

摘录一:“十三五”辉煌成就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1.“十三五”期间,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得益于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

1)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发展理念:绿色、协调、创新发展理念。

2.我国“十三五”时期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引领我国经济发展;⑤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3.“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能够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1)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其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6)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全球贫困问题作出积极贡献;等等。

 

摘录二: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1.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什么会深入人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提供了方向。

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机遇,我们应该怎样做?

1)大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3)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4)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摘录三: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 2035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我国坚持哪些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 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体现了我国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3. 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说明了什么?

1)我国坚持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3)我国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4. 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原因有哪些?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3)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4)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建成文化强国,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3)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4)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6.为实现“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1)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3)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摘录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1.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5)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的认识。

1)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2)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改革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4)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摘录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怎样的发展现状?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什么积极意义?

1)现状: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

2)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十四五”时期要使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3)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经济建设中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1)我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2)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

3)我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致力于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4)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有什么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4)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 请为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建议。

1)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加强文化交流,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

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确定体现了哪些理念和基本国策?

1)理念: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2)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坚持怎样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1.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落实了哪一宪法原则?

1)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2)发展理念:共享。

3)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2.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必要性。

1)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我国仍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

3)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1)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2)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将发挥怎样的积极效应?

1)有利于让人民感受到尊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个人的发展与进步。

2)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摘录六:科技创新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从创新重要性角度,分析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依据。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4)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摘录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依据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权力。

2)增强责任意识,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3)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4)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摘录八: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增强民族凝聚力。

 

摘录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如何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绿水青山”指生态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

2)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条件。

3)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

4)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青少年在生活中应该有哪些行动?

1)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关注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积极拥护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战略。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习惯。

3)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4)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5)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6)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摘录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1.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说明了什么?

1)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3)我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

4)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2.在我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形势下,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3)树立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注整个世界和人类的未来。

 

摘录十一: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6)中国共产党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权。

2.为什么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是推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等。

3.请你就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1)国家:①完善医疗保障卫生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②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营造全民建身氛围;③严厉打击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守护人民食药安全;④注重高质量医药人才的建设与发展,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⑤重视发挥中医药在人民健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等等。

2)公民:①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生活习惯;②学习健康养生知识;③按时、定期参加体检,早做预防治疗;④注意在公共场所保持个人卫生;等等。

 

摘录十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 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1.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平安中国的必要性。)

1)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3)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

4)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安全。

2.作为公民,我们能为建设平安中国做出哪些努力?

1)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定,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3)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4)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5)不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理论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

1)制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属于计划,是国家运勇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2)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3)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在我国,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建议权,开门问策,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有利于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党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本要求;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是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发展的体现;最大程度吸纳社会各界参与协商民主,体现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增强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充分听取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明晰党内民主决策主体,落实党内民主决策制度。

3.生活与哲学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立足于国情和实际,开展专题调研,体现了存在是本原,存在决定思维。科学分析,研判形势与挑战,提出了大量友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十四五规划,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十四五规划在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律,更准确地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思路和方向;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十四五”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需要提前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十四五”规划《刚要》对未来五年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意义更大。

4)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永远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任何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面对国内国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把握其发展规律,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十四五规划(计划)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十四五规划(计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引领并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训练跟踪】

1.2020  10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A.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B.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C.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D.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2.十九届五中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由此可见: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使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党是最高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 

④各族人民齐心奋斗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预计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 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些巨大成就源自:

①改革开放促进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中国人口不断增多        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办好自己的事,需要: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砥砺奋斗    ④坚持多边主义,主导世界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后,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和肯定。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下列与该理念不一致的是: 

A.集思广益         B.各施所长        C.各尽所能          D.零和博弈

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下列做法与之相符的有:

①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

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④深化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

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说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④要求我们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工作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④我国已经实现强军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新时代•庄严承诺】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开放的大门为什么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为此,我们青少年应该培养怎样的意识?

 

10.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你列举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说明其优越性。

 

2020  10  26 日至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某兴趣小组以此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主题活动:

    1)兴趣小组同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搜集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在校园青年网论坛上,管理员置顶了一个话题帖子——“展望‘十四五’·学子勇担当”。请你跟帖,谈谈你的做法。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D    6.C    7.A    8.A

9.1)①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潮流;②契合当今时代主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④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等。

2)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等。) 

10.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