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2020-2021泉州七中高三年时政热点专题九 《依法治国 (《生活与哲学》角度)》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专题  依法治国

《生活与哲学》角度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律及其特征: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

1.法是调整人及相关组织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与《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的联系

与《唯物论》物质与意识链接:推动法治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与《认识论》实践与认识链接: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如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链接:我国的经济政治决定了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战略反过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链接:依法治国战略作为上层建筑,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链接: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价值观导向作用链接:法治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制约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链接:依法治国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和

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法与经济基础

1)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法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变化。

2)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法与政治上层建筑

1)法受政治的影响与制约。

2)法对政治有影响,并为其服务,

 

 

 

 

 

 

 

 

典型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成为国人热议话题。在一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实施依法治国,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见到新成效。他说:领导干部身居国家重要岗位,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应该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领导干部要学法懂法,模范守法,要用法治的思维做好本职工作,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领导干部还应该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挺身而出、坚决斗争。领导干部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依法治国方略就能得以贯彻落实。

运用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评价这位学者的论述是否完整地论证了他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答案示例: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都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次方面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其中领导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领导干部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依法治国的实施起着主导作用;普通群众作为主体的次要方面,对依法治国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依法治国首先是领导干部要起关键的带头作用,同时广大群众也要积极发挥影响作用。

该学者的论述强调了领导干部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关键作用,论述有一定合理性,但他忽视了广大群众的作用,因此,他的论述是不完整的。

 

典型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法律信仰,这将对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所包含的道理。

2)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什么样的治国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国家。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3)某校要开展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比赛,请你拟定2条演讲题目。

【答案】(1我国古代法治思想以及今天依法治国理念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充分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6分)

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树立法律信仰,说明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我们既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又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6分)

(注:如答古代法治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仍有影响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法治建设对治理国家产生重要影响说明文化作用于政治3分)

2)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1分)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分)

不同的治国理念,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科学的治国理念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保证。基于落后的治国理念,往往不能正确规范人们的行为,会成为国家事业发展的障碍。(5分)当然,国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法治理念不是唯一的因素。(1分)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1分)

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3分)

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治国理念如果不转化为治国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人民是国家发展的主体,治国理念如果不能转化为人民的实际行动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5分)

国家发展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治国理念视为影响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1分)

(说明: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均可得分。若能够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同样可得相应等级水平的分数。)

3)范例1:梦想,与法治同行;

范例2:精彩人生路,法治伴我行;

范例3:依法治国,按规办事。(注意作文题目的特点,文字不能过多。)

 

典型例题---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依法治国方略形成和发展历程

 

中共十八届四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三:从字面来看,依法治国似乎与经济没有关系,但是,实际上,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诚信经济,这都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和提供保障,需要市场参与者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即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此次之所以要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中国经济转型扫清障碍。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红利。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依法治国。(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不同时期对依法治国的不同认识是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出来的。(2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十六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依宪治国的提出体现了我党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发展。(3分)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论是十六字方针还是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都是从各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科学认识。(3分)

(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作用,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4分)

政府应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通过执法能力和水平;(4分)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做到政务公开。(4分)

(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通过法治规范政府行为,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分)

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分)

通过法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增强经济活力;(2分)

 

典型例题---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健是要立规拒、讲规矩、守规拒。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材料一  从我国古代看,凡属盛世都是法制相对健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偏在雍州的秦国践而行之,商鞅立木建信,强调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国迅速跻身强国之列,最终促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汉高祖刘邦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为其一统天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武帝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成就了负观之治;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石。

材料二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描绘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并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88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其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2019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3)请你就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三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对当时的经济、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我国古代的法制思想,既看到其积极作用,又看到其消极作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重复给分)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法治是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石,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适应了我国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