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工匠,10大令人拍案叫绝的技艺!
录入者:15959541500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说起古代科技文明,
你是否只想到“四大发明”?
实际上,
凭古人的智慧,
说“百大发明”都不为过,
不仅如此,
这些发明在几千年后
仍然让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
看完这篇,你会发现:
中国“文明古国”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
一、被中香炉
鎏金镂空银香炉
一个铜制的容器,里头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国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等。被中香炉的特点是,不论怎么翻腾都不会漏出,还能保温取暖。
被中香炉整体为圆球形,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或三层的同心圆环,炉体在径向的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同样,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如此这般,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垂直的水平状态。因此之故,这种香炉便可以放在被褥当中而不会火烧灰散。
现代物理学认为,要使具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不倾斜翻倒,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支点悬挂”,被中香炉就用了这种现代机械的陀螺仪结构。
二、西汉雁鱼铜灯
西汉雁鱼铜灯 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汉雁鱼铜灯的设计堪称“时髦”: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还能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以减少油烟污染。现在看来,古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环保意识了。
三、铜车马
铜车马的“逆天”之处在于伞柄:伞柄中空,暗藏利器。柄底多机关,通过推拉组合,可以灵活控制伞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动,从而使得伞盖可以根据太阳方向的不同而调整合适的倾斜方位。
不固定的连接使得铜伞打开机括后能取出,以其尖端插入土中,可为歇息于野外路边的主人遮阳避雨;在有刺客袭击的时候,伞盖作盾,伞柄和内藏的利刃都可自卫反击,可谓一举两得的神作!
四、鬼工球
清中期 象牙镂雕龙纹同心球(五十四层)
象牙套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工艺品,它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式浮雕花纹。球体从外到里,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外观看来只是一个球体,但层层叠叠套连相含。其中的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
据《格古要论》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3层套球,时称“鬼工球”。“鬼工球”工艺成品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美、制作构思之巧妙远远称绝于其它工艺品种,让人从中看到了技巧的奇特与玄妙。
清代时,鬼工球已经发展到13层了。期加工过程大致如下:
1、先打磨好一颗象牙球。
2、沿球的径向方向在象牙球上均匀地打出一些直径较大的孔。
3、把一种特殊的刀具伸入孔中,横向切割。
4、入各个孔依次进行切割,最终可以球的内层与外层彻底分离。
5、以此类推,将象牙球切割成很多可以独立转动的层。
6、将其他层不镂空的部分依次转到大孔的位置,从大空伸入刀具进行雕刻,完成内层的加工。
从原理来说,鬼工球的加工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不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肯定没有那么容易。
五、汉朝透光镜
汉朝透光镜
透光镜之所以称为之透光镜,是因为当光线照射在镜面时,镜背的花纹会映现在镜面对面的墙上。
汉朝透光镜结构原理
镜背的花纹图案凹凸处由于厚薄不同,经凝固收缩而产生铸造应力,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弹性形变迭加地发生作用,而使镜面与镜背花纹之间产生相应的曲率,从而出现这种透光效果。
六、 铜帐构
幄帐是汉代贵族居家旅游打仗之必备良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中的“帷幄”就是指上面这个帐构。
西南部出土铜帐构的复原图
帐构是帷幄的支撑,这个西南部出土的铜帐构复原图,复原后帐的横长大约有2.5米左右,进深在1.5米左右,其下正好容一张大床。图中金色部分就是历经两年多年留下的,红色是木架。
七、乾隆转心瓶
转心瓶是乾隆时期的督陶官唐英在走马灯上受到启发而创造的独出心裁的作品。
走马灯
转心瓶局部动图
转心瓶内部结构图
它的内瓶是一个独立的小瓶子,外瓶分为颈、腹和底座三个部分,其中腹部是镂空的,以便于观看内瓶的图画。把这四部分分别烧制成型之后,先将内瓶套入外瓶之内,与外瓶的底座组合好,再用一种特制的黏合剂把内瓶上沿与外瓶的颈部黏合,这样内瓶就可以随着外瓶自由旋转了。当转动外瓶的瓶颈时,从外面看,内瓶上的画面就变得活动起来。
清乾隆 洋彩透云蝠内八仙贺寿玲珑转心瓶
成品率极低、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使得存世的转心瓶件件都是无价之宝。据乾隆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传旨……江西烧造门龙舟、灯触人旋转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烧造一件转心瓶耗费半年多时间,难度之大由此可见。
局部:
虽说“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但是繁复的工艺背后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连“土豪”乾隆皇帝都觉得过意不去,在唐英的奏者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叮嘱唐英逢年过节烧几个就好。
八、象牙席
清代象牙席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象牙席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其中最难、最繁琐的工序在于先得将象牙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再将象牙片磨制出洁白的光泽,再劈成丝进行编制。据悉,这传统的象牙编织方法已失传,现世仅存三件。
九、曾侯乙尊盘
春秋战国曾侯乙尊盘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很多学者认为:曾侯乙尊盘繁复细密到极致,是商周青铜文化的巅峰。
十、青铜卡尺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的青铜卡尺
卡尺是一种相当精密的测量工具,据说,19世纪的英国数学家约尼尔·比尔发明了最早的卡尺。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卡尺,而且与今天人们使用的卡尺惊人的相似。
青铜卡尺虽然与现在的游标卡尺有一定区别,但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先进。其设计理念之现代,有的人甚至戏称之为“王莽穿越的证物”。
从工学设计到日常生活小物件,
古人的智慧远不止如此。
但从这些有限的文物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华儿女的勤学敏思,
古代科技文明的灿烂辉煌!
- 上一篇:惠安石雕 传统技艺与新潮元素的结合
- 下一篇:什么是徽派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