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话题作文:诗意地栖居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1日

话题作文:诗意地栖居

[构思点拨]

   

   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我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我们更渴望精神家园中美好的情愫充满张力,从而使我们的人生更丰盈、更饱满、更多姿多彩。其实,生活中诗意无处不在,美丽的大自然、动人的旋律、高洁的追求和向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淳朴的亲情和友情……其中都有诗意存在。只要你用充满诗意的眼睛去看待它,它就会诗意盎然。即使再艰难困苦的生活,只要你有了一颗诗心,也会充满乐趣、美感、甜蜜和满足,这就是生活中的诗意所在。写作本话题,可以叙写生活中充满诗意的小浪花,可以发表对生活中的诗意的看法和主张,可以抒发对人生社会诗意的情感,也可以采用其他文体形式表达对诗意的生活的独到理解。当然,对这一话题如果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表达是更容易取胜的。

   

  [佳作示例]

   

诗意地栖居

  蓝天将白昼洗净,皓月将黑夜点亮。生命让世界鲜活起来,自然让生命充满色彩。幸福的人们在诗意的国度里自由地栖居,让所有的美丽滤过晶莹的眼眸,沉淀成心湖中的倒影。

  诗意,让我们的心灵温柔起来的字眼,曾伴着人类的脚步,融尽了多少苦难,洗尽了几许铅华,打开了多少扇希望的窗户,收集了多少缕温暖的阳光。有诗意的人们是幸福的,就连幸福也是诗意的。(“诗意地栖居”的作用)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三闾大夫用诗意使自己苦闷的心灵释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 柳 先生用诗意点缀着清静的隐居生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易安 居士用诗意排遣丝丝忧愁……在黑暗里,诗意点亮了心灵的烛台;在寒冬里,诗意生起了温暖的炉火;在不幸中,人们引诗情到碧霄,去采摘幸福的云霞,让诗意迎来希望。(举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诗意的鼓励,让多少人心潮澎湃,让多少人踌躇满志。“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一句诗意的誓言,成为多少人心中的座右铭。(引用)

  诗意就是如此的神奇,那样轻而易举地敲开人们的心灵,注入清冽的泉水。不成为诗人又何妨,只要像诗人那样体验诗意,便也是一种满足。

  然而诗意不会总让人满足。纯粹的诗意也会同毫无诗意一样令人担忧,甚至是危险,是悲剧,诗意有时也会吞噬生命。(转折,诗意被曲解的后果)  

  “人生三境界”被王国维诗意地诠释出来,而他自己却深陷于诗意,最终游历了颐和园,纵身跳进了平静的湖水中。不能说是诗葬送了他,因为诗意是温柔的,只是当一个人的心灵过于狭窄时,诗意便无处栖息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花落无声。

  潇湘妃子葬花,蘅芜君扑蝶,诗意的生活却换来了不同的结局,这难道不是心灵的宽度所致吗?纵使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不也是纵身卧倒在飞驰的火车前吗?当诗意被曲解,生命便失去了原生的色彩,栖居的人们只能远徙,然后消失在漂泊途中。

  不要说拒绝诗意,你无法拒绝。敞开心扉,让诗意栖居,生活才是美丽的。

  是诗意擦亮了蓝天。

  是诗意洗净了皓月。

  是诗意为世界着了色。

  是诗意走进了你的心灵。

  让我们拥有和诗意一样的诗意生活吧!

   

诗意地栖居

(一)

  常幻想自己能如陶渊明,隐居南山,东篱采菊。

  清晨,曦光微明,荷锄而出,或种豆南山下,或躬耕于西畴,亦或执杖而耘耔。晨露未烯,沾湿衣襟,却也欣然自得。太阳当空,阳光直射在脊背上,有时会汗流浃背,就坐在大树下休憩,看树木欣欣向荣,清泉涓涓始流,山气佳鸟迷蒙。夕阳西斜,边矫首遐观,望见白云从山峰间悠悠地冒出。阳光黯淡,山鸟倦飞,边荷锄而归。回家的途中,有时也会登上东皋,放声长啸;有时也会触景生情,便赋诗几句。夜幕降临,便在皎洁月光之下,引壶觞以自酌,直到月在眼中朦胧。好一副恬淡的农居图。

(二)

  常幻想自己能如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长啸。

  一场新雨刚刚洗刷过寂静的山林,秋天傍晚的天气格外清爽。浣洗完衣服而后回家的少女脚步轻盈,却也引起了竹林的一阵喧嚣。满载而归的渔船触动着莲花,水波徐徐,荡漾散开。明月在松间朗照,在林间投下班驳的亮影。独自坐在幽深的竹篁里,抚琴而弹,时而长啸,开怀心情。月光照射在琴弦上,投下丝丝缕缕的倩影。拨动琴弦,月光也跟着颤动,如平静的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琴声悠然,使鸟儿惊觉,时时的啼叫声打破了山涧的寂静,不时传来阵阵回声。好一副清雅的山林图。

(三)

  常幻想自己能如凡高,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太阳炙热,仿佛能听到它噼里啪啦燃烧的声音,似乎能将这金黄饱满的麦穗蒸数。清风飘过,麦田中荡起层层波纹,传来麦子成熟优雅的气香。用自己燃烧的、沸腾的热情描绘出麦田的金灿,一点一点,一片一片,尽情地涂上自己的热忱。

  乌鸦凄苦地叫嚣,发出嘶哑的声音。麦田折射金黄的阳光,亮丽峥嵘,刺痛双眼。回望自己的《群鸦乱飞的麦田》,笑了,笑得是那样灿烂,如一个孩童。远望苍穹,湛蓝如洗,与滚滚麦浪相接,那一抹湛蓝与一抹金黄混合,变成一抹靛绿。从此,那一抹靛绿,便成为再也挥之不去的牵挂。好一副温馨的乡村画。

(四)

  现实生活中,长大后,我或许会是一个徒步旅行者。我要到沙漠中去,就如三毛栖居在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中,看戈壁黄沙金灿灿,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景,那种雄浑浩然之气游荡于胸中。挽起裤腿,光着脚丫,拎着鞋子,在炽热的沙漠中行走,细沙亲吻着脚趾,柔柔的,暖暖的,痒痒的。暖风吹起耳边的发丝,轻抚着脸颊,用手撩起细沙,沙在指缝间流泻,似水,那是一种生命在流动。我于广袤的沙漠,就如一粟于沧海,十分渺小,然而它却因为我而有了生机。我死后,我的尸体会变为一粒沙,与广袤的沙漠融为一体。一沙一漠一天涯。

   

  后记:如果,今后,你看到一个女孩,皮肤被晒得黝黑,头发被吹得凌乱,光着脚丫,拎着鞋子,在沙漠中行走。别问,那是我。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诗意地生活

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

小雨。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沥沥稀稀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我们在雨中前进,任这上赐的甘霖湿透全身每一个角落,从头到脚,由嘴到心,那心里有诗在流淌,它漫过心坎,静静溢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路。路在雨中醉了,醉成一片烂泥。它们偎依在你的脚下,奔放地献给你那橘黄色的吻。路在这雨中醉了。醉得没有了前行的路。“多歧路,今安在?”我们站在雨中怅然。

山。路就在山腰上。山并不高,她不是北方高大挺拔的汉子,她是这水乡里生长的姑娘。雨的润洗,这姑娘愈发俊朗了,用迷人的笑迎着我们。于是我们也醉了,我们摒弃了路,越过草丛,越过荆棘,援着树木,攀上大石,向着山顶进发。山的肌肤是暖的,散发着腾腾的热气:山的笑容是绽开的,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这山比不上“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却也如此令人陶醉。

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涟潋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我们站定,向远方致敬。这是一次平常的攀登,却也是一首清新的小诗。

我们都说,要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

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歌啊,我们自己的诗。

叶芝说,我将不停地走啊,不停地歌唱。

   

点评

   

文章从游历中对“雨”“路”“山”“水”“风”的感受入手,巧妙地点出人应“永远诗意地歌唱,诗意地生活”的题意。构思比较巧妙,符合题意。写景非常细腻、形象,语言流畅、优美,结构严谨,读来给人美的享受。

   

诗意地生活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地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

自懂事以来,便居住在这青瓦白墙的古巷中,清晨,巷口包点铺的香味和着小贩的叫声氤氲在雾气里。隔着木门可以听到拖鞋打过青石板路面的响声,踢踢踏踏,像一首慵懒的歌执一柄密梳,坐在雕花窗前,细细的理顺,理顺心中的烦闷苦恼,一天的心情便无比顺畅。小巷人们朴实醇厚,仿佛刚从桃源中走来,纤尘不染,小脚的老人们,走东家串西家,闲话家常,巷里大抵都是四合院子,家家户户都有着“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景致,玉兰开得正欢,洁白的瓣朵仿佛在绽放一个个的梦,这里的人们安然的体味人生,享受生活,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也不会占谁家便宜。他们会的,只是在院里的大树下下几场棋,在堂前的书案上挥毫泼墨,在桃花树下拉着二胡、弦子。我有幸生活在这里,见证着这里淳朴的风气,诗意飞扬的一切。   

下雨的时候,雨丝浸润着古巷,笼罩着古巷,仿佛在小心翼翼的为一个婴儿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都在欣喜地啜饮天降的甘霖。雨天人们是不怎么出门的,泡一壶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线装书,吟着《雨巷》,也会有调皮的孩子在雨中嬉戏,清脆的笑声如挂在檐角的风铃,美妙悦耳,丁香般的姑娘,举着油纸伞消失在巷口,留下背影让人遐想。这里的一切都如一首婉约的诗,一花一木都充满了灵气,营造着诗意的氛围。   

诗意地生活在这古巷里,听邻家女孩的浅吟低唱,听燕子交颈的呢喃。看庭前的花开花落,望天上的云卷云舒,到黄昏,在夕阳下漫步,只叹“夕阳无限好”,不管近不近黄昏。折一枝垂柳插在蓄满清水的瓶中,尖尖的嫩芽像崭新的刚刚萌发的梦,镜子里是一片如花笑靥,花面交相映,保留一份童心,保留一片纯净,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像写诗一样去蕴酿每一分情感,是古巷人们的共同特征。我热爱这片土地。这里纯净的心灵与天空,连空气的味道都有棉花糖的香,待白发苍苍时,请故乡的风再把我带回此地,吹一曲箫音,诗意地生活在这里,以终余年。   

   

点评

   

这篇文章得高分,恐怕主要是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诗意充盈的江南古巷,表现了古巷人“闲适悠然”的诗意生活,抒发了作者追求诗意生活的情怀。阅卷老师在见惯一篇一篇堆砌陶潜李白苏轼的文字后,读到“清晨,巷口……心情便无比顺畅”“下雨的时候……啜饮天降的甘霖”这样的句子,便有了在茫茫沙漠苦苦跋涉时偶遇一泓清泉的感觉,对文章自然喜爱有加。认真读来,觉得这篇文章较之今年湖南那些最好的高考作文还是有距离的。比如说,全文描绘的当是理想中的“桃花源”,“踢踢踏踏”“拖鞋打过青石板路面的响声”,“丁香般的姑娘,举着油纸伞消失在巷口”,当是戴望舒《雨巷》时代的特征,却说自己“居住”“生活”在这里,显出些不真;文章叙事写景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逻辑的角度看都条理性不强,另外,从整体看,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都显出些不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