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长恨歌主题教学设计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31日

长恨歌教学设计  

【重点】  

1、分析诗歌主题:爱情诗,讽喻诗?

2、通过讨论让学生获得一种学术眼光,对众说纷纭的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  

【课前学生准备】让学生阅读完《长恨歌》后,对诗歌的内容、主题方面提出一个问题。  

【课前老师准备】收集问题,制作成表格。事先准备好答案。  

【具体过程】  

一、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  

    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互相帮助解决事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经过老师的引导,再加上全班同学的智慧,学生对《长恨歌》的主题形成三种不同的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再进行规范地指导。

二、名词解读  

"主题"一词源于德国,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指乐曲中最具特征并处于优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是乐曲的核心。后来这个术语才被广泛用于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日本将这个概念译为主题,我国从日本翻译它时就借用了过来。我国古代对主题的称呼是主意立意主旨等。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材料的处理、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它既包含所反映的现实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又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

三、如何正确地把握主题:

关键是方法的采用,这关系着你得出的结论是否经得起推敲,能否站得住脚。

对于主题的理解,请大家把握三个尺度:  

第一个尺度是不要全看作者怎么说,而应主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  

第二个尺度就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这样的处理也是作者匠心所在,最能见作者立意。

第三个尺度就是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应为双重主题:此诗一方面对李、杨两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

四、出现双重主题的深层原因  

一是作者将爱情放在政治的背景下描写,造成了角色的错位,角色的错位造成了悲剧。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独具慧眼,在红楼梦的第二回,他通过贾雨村的口对天下人物进行了点评,其中,他将唐明皇与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放在一类。这一类人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身上有艺术气质,二是为爱不顾一切。爱情本身没有错,专一的爱情更是值得歌颂,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必须要斩断私情。所以有艺术家气质的唐明皇最终成了一个失败的政治人物。所以,李商隐也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是作者自身的体验。文学创作是一种表现出强烈主观性、独创性的客体主体化过程。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前的情感世界、心理定势怎样呢?倘若能读懂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就能窥测《长恨歌》的主题走向。

从现存诗歌推断,大约19岁时,白居易与15岁的湘灵姑娘产生了爱意。贞元十六年(800)以后,白居易与湘灵的恋情陷于苦痛境地。白居易曾为此写下多首饱含热泪的诗,倾诉内心的苦闷。  

如贞元二十年(804)所写的《潜别离》一诗:“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低回的痛楚与无奈的悲哀,直可摧肝折肺。  

元和元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元和三年(808),时年已37岁的白居易才与同僚杨虞卿的堂妹结了婚。应该说,这一长诗有自已的自伤身世有关并非空穴来风。

五、如何看待《长恨歌》的主题

延伸阅读  

一篇《长恨》有风情!   

白乐天如是说。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政腐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   

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