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二>>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陈情表》案例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8日

案例背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草屋闲居,诵读会意,实是阅读最畅快淋漓之理想境界。这在阅读材料如泱泱大海,休闲亦为忙碌之今日,可谓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但这种享受方式却能实实在在地提升生命的质量,令人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愉悦。现在的学生普遍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甚而对阅读失去兴趣,有些即便去读了,也只是为了交差、应付,对于文本缺乏深入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如此,文言的阅读更是令人担忧了。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和高考考题中文言文阅读题题量与分值的大幅度增大,文言文教学也就越来越引起语文老师的重视,于是课堂上大量引进文言文的补充材料,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讲,学生在课后拼命地练,总以为,学生文言文语感差,是因为接触少;如果每天接触,岂不同学现代文一样是小菜一碟了吗?可是,实践下来,收效甚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就是违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既不读文本也缺乏思考。试想不让学生读与思,只让学生听,然后练,文言文语感何以培养?又谈何知识的积累、巩固与迁移?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说,诵读与思考,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古人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语感从反复的诵读中油然而生,语句、句式在反复的诵读后自然积累,学习语文的能力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提升。

【案例片段实录】

几乎每年都在教李密的《陈情表》,曾尝试过多种方法,但均不如今年运用读思结合法教学有心得。

师:同学们还记得陆游的《书愤》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吗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指得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它的确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诚款感人;缘情挥洒,流畅自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在利用导语激起了同学们阅读兴趣后,我便让同学们打开课本听我范读一遍课文。朗读是我的强项,我努力读得很有感情,大概是我这份急于做孝子的感情表白感染了大家,同学们听得竟十分的入神专心。这便是对全文的第一读,有了读便应该有学生的思考,所以在读后我又抛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也许是同学们还沉浸在我的朗读中不可自拔,思考时的专注是前所未有的,这三个问题是:

1 )是谁陈情?

2 )向谁陈情?

3 )陈什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