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政治>> 高二>>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训练(二)

录入者:sophiawei1989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4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训练(二)

1(2019·江苏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2019·浙江4月)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9·浙江4月)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由此可见,现代传媒

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       ②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8·北京卷)

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海南卷)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8·海南卷)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8·海南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           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

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8·江苏卷)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10(2018·天津卷)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A.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1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7·天津卷)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2017·江苏卷)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15(2017·江苏卷)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16.2017年,中国在德国举办贯穿全年、覆盖全德的系列文化庆祝活动。活动主题为“今日中国——合作·友谊·共赢”,以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创新成果以及充满活力、创新、自信的当代中国 形象,进一步深化合作、巩固友谊、实现共赢。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输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③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传播             ④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我们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B.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            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18. 中、意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大古老文明始终相互吸引、交相辉映。2019年2月5日,实验京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上演,让西方观众在他们熟悉的故事中领略中国京剧艺术魅力,也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这表明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中意文化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与统一             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 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教育部通知,从201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

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独立领导中国抗日斗争的壮烈使命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英勇殊死的斗争,其他一些中国军队也在奋起抵抗;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爱国华侨也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战。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中国人的物质、精神、鲜血和生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年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到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

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面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警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的重要意义。

2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传统,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政治认同;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选择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④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大。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在群众中发扬光大。

 

 

 

 

 

22、(2016全国卷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2)答: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

 

修改:①立足于实践。团队协同合作,反复试验,终于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中药文献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科技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

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23、(2017全国卷3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23、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4、(2014全国卷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

 

国标: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4分)教育创新促进了民生、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民主意识、创新精神,(2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省标评分细则: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或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或文化繁荣(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或创新人才培养2分。

教育创新有利于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或文化氛围或管理文化或育人文化等形成和发展2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民主意识或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或思维方式或个性或自由或创新能力或认识能力或实践活动等。2分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或立德树人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分

 

 

 

 

 

 

 

 

 

 

 

25、(2017全国卷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

 

25、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2)①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3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所选诗词内容的精品性(代替:该节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给1分;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1分)。如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2分。

重视挖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3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所选诗词作品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道德价值1分)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如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2分。

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2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传播方式的新颖性、生动性。如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1分。如、大众传媒、现代科技等给1分;文化创新不给分。

激发民众内心的这个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立足、面向人民)。(2分)此给分点主要说明诗词大会节目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能激发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如考生有类似的表述,可酌情给1分。文化自觉、自信不给分!!

 

 

 

262019·天津卷)20188月,京津冀等运河沿线八省市共同举办了“千年韵·万象河”大运河文化之旅主题活动。活动期间,人们通过活动官方账号了解大运河文化,看直播、刷视频,参与“我的运河故事”征集评选和大运河知识竞赛。主办方通过全媒体、多形式、多渠道深入挖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所蕴含的历文之化内涵,倾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向纵深发展。

简要回答“千年韵·万象河”主题活动的文化价值。

26.有利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利于用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答案

DACCD   CBDDA  CBBDB  BBACB

2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传统,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政治认同;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选择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④教育对文化传承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大。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在群众中发扬光大。

22、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