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改革>> 学科资源>> 语文>> 高一>>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大堰河──我的保姆》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1日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   

                                        

大堰河之墓  

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3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仅4行,叙述了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将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狱中写的成名作。诗中的人物形象可说是实有其人和实有其事。它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诗篇。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大堰河的确是一个勤劳朴素的农妇,我的姑母早年丧夫失子,住在畈田蒋,时常赞叹大堰河,说她很勤快,可惜死得太早了。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我们村子里就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有人问,大堰河在劳动时还含着笑,是不是实写?我说,看看鲁迅写祥林嫂到鲁四家开始做工的那一段,写到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里所包含的深刻悲剧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说明大堰河的要求多么卑微,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旧时代穷苦人要谋生,哪能哭丧着脸去惹东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   

编辑本段问题探究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们同样成为新诗中的名篇佳作。   

  3,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可以因为它只是众多方法之一种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边,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这是普遍的现象。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做出来的,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